• 物种日历
1273
需用时 02:32
来看看珊瑚里的小!秘!密!(触手系密集恐惧者慎入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动物都是“吃货”,他们自己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身体需要的能量,只能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


海獭吃着
海胆,满足的模样。
图片:pinterset

找到食物活下去成为大多数动物每天起床后的头等大事时,总有那么一些奇葩另辟蹊径妄图以合体的方式,自带动力车间。没吃的?晒太阳去。

互利共生是动植物合作的模范典型。在这类共生关系中,动物从细菌或藻类的光合作用中获得氧气,而细菌或藻类也得到了动物的代谢产物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这一类共生关系中,植物可能居住在动物的体内,但仍然保持其细胞的独立和完整海绵与绿藻、珊瑚与虫黄藻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对“好基友”。

共生关系

当绿藻住进海绵里

海绵是一类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它们固着在岩石、贝壳或珊瑚上生活。当水流从其体表的小孔流入时,食物颗粒被留下,消化后的残渣又随水流经中央腔的顶端的出口排出,所以海绵又叫多孔动物。它只有皮层和胃层两层细胞,中间是中胶层,其中分布着变形细胞、骨针和海绵丝。


见过海绵宝宝,可你不一定见过真海绵。图片:reef.org

绿藻生活在海绵的中胶层内,它们吸收宿主海绵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给海绵提供氧气;而海绵则给绿藻提供保护,等绿藻死亡了也顺带收个尸。海绵和绿藻发生共生关系通常是在食物较为匮乏的水域,某些海绵从寄宿者那里能获得总能量供给的48%到80%。总之,海绵和绿藻结合后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绿藻是为有胚植物根源的藻类中的一大类群,在今年3月14日我们会介绍其中的一个物种:球藻
。图片来自Ernst Haeckel1904年出版的《自然界的艺术形态》(Kunstformen der Natur)/mossball.com

当虫黄藻住进珊瑚里

珊瑚是刺胞动物中的一个类群,它们仍然也只有皮层和胃层,两层之间是中胶层。它们的身体呈筒状,下端固定,另一端是有触手的口。只有一个口的结果就是食物消化完残渣还得从这儿吐出来,你懂得。


嗯,也叫腔肠动物。图片:pixabay.com

人们一提到珊瑚,可能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一幅热带海底世界斑斓多姿的图景。这得益于造礁珊瑚不断分泌钙质骨骼形成了珊瑚礁,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觅食场所,形成了最具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


夏威夷海岸附近的珊瑚礁以及鱼群。图片:NOAA

虫黄藻Symbiodinium spp.),一类光合囊泡藻,对造礁珊瑚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它们是一些褐色的小球生活在珊瑚的内层。虫黄藻不仅是给珊瑚提供氧气和能量,并且会帮助珊瑚形成石灰质骨骼。


虫黄藻,一些直径6到8微米的小球。图片:Todd LaJeunesse

当水温、盐度适宜、光照良好时,虫黄藻就会卖力干活,吸收珊瑚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但生活环境变得恶劣时,虫黄藻就要靠珊瑚来养活了,这样巨大的生活压力会迫使珊瑚把虫黄藻扫地出门。

海底逛一圈,一定要瞅瞅漂亮的珊瑚。图片:pixabay.com

当大量共生藻类都被珊瑚排出后,珊瑚就会露出白色的钙质骨骼,这就是“珊瑚白化”。排出共生藻可以增加珊瑚在短期生存压力下的存活指数——度过难关后它们可以重新夺回共生藻。但是如果艰难的生活条件一直持续下去,珊瑚虫最终就会死亡。正因其敏感,珊瑚也成为科学家监测海洋环境变化的风向标


这样的场景已不常见。图片:wesydney.com


大堡礁已出现了许多白化的珊瑚。图片:vg.no


这就是珊瑚的白色骨骼。图片:pixabay.com

◆ ◆ ◆ ◆

最近掀起了一阵人造珊瑚的风潮

大家玩得还开心吗?

再来看看自然界的作品吧

◆ ◆ ◆ ◆

洛杉矶摄影师Felix Salazar用镜头记录下了深海中各色各样的珊瑚,来欣赏其中的自然世界。



戳“阅读原文”还可以看更多~

记得爱护生态环境,爱这片深海的生灵。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派大星

本文来自科学人

谢绝二次转载

The End

发布于2017-01-1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