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2584
需用时 05:10
(*•̀ㅂ•́)و谁带头的圣诞吃苹果

中国的任何节日都要吃饺子,那么,圣诞节吃饺子也不例外?这只是开玩笑的。但圣诞节送苹果、讨平安的口彩,大概是中国特色吧。


苹果,你们都见过。图片:92to.com

时至今日,苹果已经被符号化了。花牛、元帅、红富士,金冠、嘎啦、黄香蕉,几乎抢占了水果摊的半壁江山,可很少有人知道是,最早的苹果并不讨人喜欢,更不用说成为大众水果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苹果的二三事。

小红果的出头天

如果非要给苹果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觉得它可以是水果界的汪星人,多变又忠诚。这世界上的苹果种类有数千种,就如汪星人一样,不仅有机灵的金毛,也有犯二的二哈,还有超大的大丹犬;苹果的种类更是从小到大,从脆到面,一应俱全。就像狗都来自于狼一样,世界上所有的苹果也都来自一个祖先,只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种蜷缩在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的野果子——新疆野苹果(塞威士苹果,Malus sieversii)。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图片:stories.rbge.org.uk

其实,这种苹果很早之前就踏足中原了,但很遗憾的是,单独进入中土的新疆野苹果变成了“柰”和“绵苹果”酸溜溜的绵软的口感实在无法勾起人们的食欲。于是,柰一直是中土水果的配角,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果子竟然也是苹果。


大概都爱吃甜和脆的品种吧。图片:rznews.cn

还好一路向西的另外一支新疆野苹果并没有孤军奋战,而是与欧洲野苹果Malus sylvestris)强强联合,产生了更优质的后代,为多变优秀的苹果家族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最初苹果并不是用来鲜食的,而是用来酿酒和烹饪的。


苹果酿制的酒。图片:
dornroeschen-annelsbach.de 

真正的大发展还是在苹果随着欧洲移民大潮登陆美洲之后。苹果品种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苹果,医生绕着走)”的广告语推波助澜,让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成为家喻户晓的果子。


去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的一篇研究文章《
Association Between Apple Consumption and Physician VisitsAppealing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指出,吃苹果的习惯和看医生的频率并无关系。图
片:nooninternational.com

西洋苹果来到中国已经是19世纪之后的事情。这种水果是如此优秀,其口味之多,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经年之后,我们都已经忘记了它们都是从外国来的。


最受欢迎的若干个苹果品种。图片:worldwidefruits.com

苹果大国的尴尬

到2013年,中国的苹果年产量达到了3970万吨,排名世界第一,而排名第二的美国,总产量只有410万吨。如此大的反差,让我们有种错觉——是不是我们的苹果产业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再看看中国市场上的苹果品种。虽然苹果的各种产地、艺名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追根溯源,大概只有富士、花牛、黄元帅这寥寥数种。


苹果的全球产量分布图。图片:wiki commons

毫无疑问,富士苹果就是为中国市场而生的苹果。皮薄、肉脆、汁多、味甜,很少有比富士更好的鲜食苹果出现。在中国,很少有人用苹果进行烹饪,所以,偏重于鲜食的富士苹果一统天下,也就可以理解了。新疆阿克苏冰糖心、栖霞富士、云南丑苹果、四川丑苹果、万荣冰糖心,通通都是富士苹果。那个歪斜的果体和竖纹,就是富士苹果的身份标志。


富士苹果,世界上最著名的苹果品种之一。图片:wiki commons

我还记得在上世纪末的时候,国内还是国光、富士、黄香蕉三分天下的局面。然而,因为价格上的巨大差异,国光、黄香蕉的果树早就被砍了个干净。自国光苹果被富士取代之后,似乎再也没有国产品种能站出来挑战富士苹果的地位,只有花牛和黄元帅二者勉力支撑,赢得小部分喜欢面口感的朋友的喜欢。


黄元帅也就是Golden Delicious。图片:specialtyproduce.com

多变且优秀的苹果家族

按理说,苹果应该有很多口味才对。这种植物是自交不亲和的,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给自己授粉没用,必须要跟其他苹果属交换花粉才能结出种子。这种特性会带来一个好处——苹果的后代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世界上的苹果树都是从种子生长而来,那我们就很难找到两棵完全一样的苹果树,也很难吃到味道完全一样的水果。


外国市场上的苹果品种。图片:sweets.seriouseats.com

这当然不是水果商愿意看到的。其实我们还有嫁接技术,只要把优良的枝条嫁接到砧木上,就能批量化生产了。然而,成也萧何,批量生产也让富士苹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清一色的富士苹果吸引不了消费者,经营者的压力怎么能不大?


大部分水果在生产中都采用嫁接的方法。图片:flickr.com

反观进口的品种,如千雪、世界一、陆奥、青森黄王还有蛇果,个个趾高气昂,甚至连青苹果都要比富士苹果有身份,而国内却没有这样的苹果出现。


蛇果,其实与蛇一点关系没有。它的英文名为Red delicious apple,被音译为“地厘蛇果”,后来就衍化出“蛇果”之名。图片:wiki commons

那中国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来培育新的苹果呢?道理不言自明,国内缺乏专利保护,缺乏资金支持,缺乏能耐住寂寞的科研人员,各种缘由在这里就不再累述。总之,结果就是,我们宁愿用互联网思维来打造所谓的水果品牌,也不愿意投入资源来培育新的苹果品种。如果现在的僵局不被打破,恐怕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还将与富士这个品种长相厮守了。


熟悉的富士苹果。图片:enterdesk.com

苹果皮,到底要不要吃?

苹果皮上有没有蜡?那必须有。这样的苹果皮还能吃吗?当然能吃了。但是注意了,不吃果皮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人工上蜡;而吃果皮的关键,也不在于有没有营养。不理解?接着往下看。

苹果表皮细胞的作用很明确,一是防止水分流失,二是防御动物、微生物的侵袭。所以,这里的细胞要紧紧相靠,同时还要靠厚厚的果蜡保护。不仅如此,作为防御系统,自然少不了储备一些化学武器,来对抗那些在不适当时间偷食的动物。


长得这么好看还不让吃?天理呢。图片:flickr.com

说果皮中的营养含量高的,其实一点也不过分,毕竟这部分细胞排列得更紧密,水分也更少。但是不要忘了即使“含量”高出果肉数倍,考虑到二者的重量比,果皮在营养总量中的贡献也不能算大

仅有一点值得苹果果皮炫耀的,那就是它们含的花青素等色素通常是果肉所缺乏的,这些色素的作用多半是吸引动物来取食的。至于,要想让其中新兴的保健物质起作用,恐怕要大口大口地吃被削下来的果皮。


削皮的活儿你会么。图片:health.youth.cn

所以,吃苹果要不要削皮,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习惯。喜欢啃就啃,不喜欢啃就削皮。

冰糖心,所言非虚


最近这两年,一种特别的苹果品种出现在市场上,那就是冰糖心品种。把这些苹果切开之后(特别是横切),就会看到花瓣一样的半透明斑块,被商家称为冰糖心。冰糖心确实所言非虚,确实很甜,连靠近苹果核的地方都是甜的。


被称为
阿克苏冰糖心的苹果。图片:koudaitong.com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新品种,而是苹果得病了,这病叫苹果水心病,其病组织的含酸量尤其是苹果酸的含量较低,所以更甜。但是这样的果实不耐存放,所以买到冰糖心的苹果,就赶紧把它们吃掉吧。


苹果还当选了性价比高的水果之一。图片:photos.smugmug.com

快到了苹果泛滥的中国式圣诞节。不管你过不过圣诞,遇到好吃的苹果,先吃再说。

你想知道哪里的美食既健康又real好吃?身为自然控家的美食家吃货,日历娘必须要推荐好色派沙拉

好色派沙拉不仅有美食,还和日历娘联合推出了定制版2017年《物种日历,限量500本!


就问你们美不美?


好色派沙拉家的小伙伴,懂美食,有脑洞,服气不?

我们还约定好,每周以“周日萌物的名称”为接头暗号,只要你当周将暗号发送至“好色派沙拉”公众号(ID:haosesalad),就有小惊喜!

长按二维码关注好色派沙拉,惊喜、脑洞、美食,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你也想定制《物种日历》?淘宝搜索店铺“果壳网万有市集”,联系店小二试试。

宝贝

天猫

店铺



果壳网万有市集


物种日历

每天一个物种,好吃的

灵魂终会相遇。

微信号:guokrpac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日历娘今日头像

蔷薇科 贴梗海棠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6-12-2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