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3908
需用时 07:48
菌子的鲜味是场骗局,它的蛋白质含量不过3%而已

超长文,满满干货,先关注再慢慢看

听过采蘑菇的小姑娘吗?

顾有容
围观众

歌还是故事?

故事。

顾有容
围观众

你真污!

…你也好不到哪去。其实我真正想问的是,听过这个故事以后你还能直视口蘑这个词吗?

顾有容

辣眼睛的分隔线

“和之美者,越骆之菌。”吕不韦在他千金易一字的著作里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这是人类对食用菌最早的书面褒美之一。数千年来,华夏大地上到处都有不怕死的吃货,用绳命筛选出了当地能吃、好吃、能吃不止一次的菌子。


比如今天的主角香杏丽蘑。图片:BioLib

今天我们都知道,吃菌子最猛、最不要命的是云南人,然而长久以来云南毕竟是化外之地,这些年信息和物流都发达了才广为人知。在这之前,远的且不说,从现在往回穿越100年,您要是在帝都的馆子里点鸡㙡、干巴菌,跑堂的准是一脸懵逼。那年月,提起蘑菇,能让四九城的吃主儿眼里放光的,必须得是口蘑。

化腐朽为神奇的口蘑

口蘑直接作为主料入馔,讲究的是一个原味。清代的《筵款丰馐依祥调鼎新录》里收录了九道口蘑菜,与之搭配的大抵是豆腐、鲜笋、鸡蓉之类缺乏个性的食材,一来突出鲜味,二来不与口蘑自身的香气冲突。


蚝油“口蘑爆双笋,为什么加引号,本文最后一节来讲。图片来自豆果美食

更多时候,口蘑是用来吊汤配菜的。这一点暗合吕不韦那句话,“和”,就是调料的意思。前述《新录》里,除了口蘑菜,还有十几道菜用到口蘑,主料多是鱼翅燕窝之属,端的是贵气非凡;而这些昂贵食材本身没有味道,离了口蘑火腿之类提鲜的配料,就没法吃了。


“口蘑嫩鸭汤。图片来自豆果美食

不止高档菜肴,一些庶民食物在用上了口蘑之后,也能化腐朽为神奇。过去帝都的豆腐脑,浇的是口蘑羊肉卤;好口蘑当然用不起,可哪怕是最劣的口蘑渣,也比别的蘑菇强,于今则不复见矣。梁实秋在写烤鸭的时候提过,鸭架汤里要是加上口蘑——特别注明不是冬菇、不是香蕈——拿来打卤吃面,其味之美无与伦比。唐鲁孙也写过,津门张庄大桥张家嘎巴菜分外与众不同,乃是用上好口蘑丁熬的汤,张家遂因此大富。与嘎巴菜原理近似的口蘑锅巴汤,甚至有“天下第一菜”的美名。

口蘑口蘑,张家口的蘑?

口蘑这个名字,不能望文生义,它并不是“一口一个的蘑菇”,而是和一个地名有关。明朝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京师万全右卫指挥使张文在宣府镇筑城,称张家堡;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部城墙上开了一个门,因门小如口,遂称张家口(一说此门张文时即有,后来堵死,由张珍重开),这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


图上的红点和黄色块就是张家口。图片:Wikipedia

有明一代,宣化大同一线是防备草原游牧民族入侵的前线,也是走私的渠道;建州女直入关之后,蒙古人摇身一变成了满清立国之本,没必要防守了,贸易遂变得光明正大起来。到了清朝中后期,张家口已经是帝都西北最重要的物流通道,蒙古草原上的特产都要从这里输入中原,其中包括几种蘑菇。彼时从张家口输入的物产,往往会冠以“口”字以示与众不同,所以“口蘑”就是“从张家口运来的蒙古蘑菇”的意思。


清朝时的张家口。图片:Wikipedia

按:古来与北方游牧民族贸易的通道不止张家口一处,凡长城上有口子的地方皆有可能,如独石口、喜峰口、古北口之类。时间也早于明清之交,而是可以上溯至宋元。“口外”这个词很多时候是泛指长城以外北到乌里雅苏台、西到新疆的广大地域,但直到清朝中后期才比较多地用在商品来源上。


口蘑。123rf.com.cn正版图片

蒙古蘑菇的食用历史早于明清,元代太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里,就有很多用到“蘑菇”的蒙古菜肴。这本书里记载的菜都极富游(zhàn)牧(dòu)民族特色,不乏“熊汤”、“野狼肉”等等豪迈的吃法,而跟蘑菇为伍的也都是羊杂、沙葱之类草原特产,所以可以肯定这就是后来称为口蘑的那些蘑菇。实际上,到了清朝,当地仍然只说蘑菇而不说口蘑,如《钦定热河志》载:“蘑菇,亦作蘑菰……中土绝重之,呼曰口蘑。”这跟鲁迅先生说过的,大白菜到了南方就悬以红头绳称“胶菜”,大抵是一个道理。

采蘑菇,你有证吗?

不过再好的东西,如果天天吃顿顿吃可能也受不了。近代武侠小说的始祖《儿女英雄传》里有这么一段:“乌里雅苏台那个地方儿去得吗?…早饭是蘑菇炒羊肉,晚饭要掉个样儿就是羊肉炒蘑菇,想要吃第三样儿也没有了。”这说的是去做官,要是流放到那儿,估计就只有采蘑菇给别人吃的份儿了。


要是都这么美,采蘑菇就采蘑菇吧。图片: ficha tecnica/Setas y Sitios

话说回来,采蘑菇的小姑娘也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有清一代,口外和关外(东北三省)的资源不允许汉人随意采集。关外是女直龙兴之地,采集狩猎一概禁止;而在蒙古,捡蘑菇需要官府发放的许可证。


但是这蘑菇不是你想采就能采。图片:Wikimedia Commons

《刑案汇览三编》里记载了道光11年的一个案子:热河都统衙门书吏陈五收受刘德山贿赂,伪造许可证,后者聚集了100多人去蒙古人的牧场上采蘑菇。这伙人被抓起来以后,因为没有法律专管采蘑菇,遂拟照挖黄芪的罪名——瞧见没有,大清那会儿就知道保护草原环境禁止乱采乱挖啦——把刘德山判了三年徒刑加一百板子,这还是当他“无知愚民”所以从轻发落。另一个犯人陈五,按伪造官方文件和印章罪,绞候(死缓)减一等流放,又因为是公务员知法犯法,再加一等,“发附近充军”。这一来怕是要当采蘑菇的大头兵采到死了。 

很多很多种口蘑

蒙古草原上能吃的蘑菇并不只有一种,混着收集起来晒干之后统称口蘑。这些蘑菇大多属于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这个科又从俗叫口蘑科。白蘑属或口蘑属Tricholoma是白蘑科的模式属,属内有好些名贵食用菌,松茸T. matsutake也是一种口蘑,还有个松口蘑的别名<复习戳这里>


松茸。图片:Keyword Suggestions

各种口蘑中,品质最佳的是蒙古白蘑T. mongolicum和今天日历的主角香杏丽蘑db.39kf.com,后者一度被分在白蘑属里,如今却是“离家出走”,连科都换成离褶伞科Lyophyllaceae了。


蒙古白蘑。图片:db.39kf.com

这些物种都是地生真菌,菌丝在土壤里生长。孢子萌发后由一个点呈放射状向四面八方长去,形成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边上,菌丝发育成熟并开始形成子实体。所以草地上的口蘑往往排成一个圆圈生长,是谓蘑菇圈

口蘑的菌丝是和植物共生的,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所以有蘑菇圈的地方,草也长得格外肥美。这样的蘑菇圈有时候能持续存活数百年之久。古人把口蘑称为营盘蘑菇,认为它长在曾经扎过帐篷的地方,我觉得很可能是对蘑菇圈的误解。泰西之人则认为这种圈子是森林仙女施过魔法的地方,给起了个名字叫fairy ring。


香杏丽蘑的蘑菇圈。图片:British Isles fungi and some slime moulds

口蘑采收后要晒干才能长途贩运,而商品口蘑即是用干品的成色来分级和定价。最好的口蘑菌盖没有完全打开,体积小而紧实,香气浓郁,称为“口蘑丁”,不是切成丁的意思。香杏丽蘑的干品因为有类似杏仁的香气而得名,商品名又叫杏片或虎皮香杏。体积较大的口蘑要次一等,比如大白桩菇Leucopaxillus giganteus,这个种的子实体非常大,菌盖完全打开直径可达40cm。


子实体巨大的大白桩菇。图片:Fiori in Italia

因为体积大,大白桩菇和鳞盖白桩菇L. lepistoides是产量最大的口蘑,往往切片晾干出售。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蘑菇科蘑菇属Agaricus的真·蘑菇混进去,但数量不多且不受认同。不管何种口蘑,菌盖完全张开后就只能作为劣等品,因为易碎且香气已经散失了。


鳞盖白桩菇,要是等到菌盖完全张开就是劣等品了。图片:Europeana

味觉是吃货的根基

饶是劣等品,鲜味也不是寻常蘑菇可比。鲜这个字,也是我们今天描述菌子的味道时最常用的。这种味道来自一些游离氨基酸,比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还有一些“呈味核苷酸”,比如肌苷酸、鸟苷酸。这种味道可以说完全是为满足人的感官享受而存在的,除此之外它几乎不会给你留下任何好处。


鲜虾“口蘑粥,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带来美味。图片来自豆果美食

对吃货来说,最重要的感官当然是味觉。人类的味觉包括酸、苦、咸、甜、鲜,以及新发现的淀粉和脂肪味觉,后者或可称之为“肥”。味觉的进化体现了人类对食物的选择偏好,除了酸、苦、咸这三种具有警戒作用的味觉外,剩下四种正好对应了人必需的三种大量营养素:甜和淀粉味对应碳水化合物,肥对应脂肪,而鲜对应蛋白质——确切地说,是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


大白蘑菇看着没食欲?尝到味道你就不这么想了。图片来源见水印

在漫长的演化史中,强大的选择压力把对这三种味道的喜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组里,那些不喜欢这三种味道的异端都饿死了。然而菌子的鲜味完全是个骗局,鲜品的蛋白质含量只有3%,而相应地牛肉是26%。难怪资深吃货苏东坡会“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了,吃菌子就是糊弄糊弄嘴,营养还得靠正经食物。


红烧“口蘑图片来自豆果美食

菌子的美味,当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几种鲜味物质,不然味精加白开水就能取代菌子汤了。为我们提供品尝菌子的丰富感官体验,并让我们得以区分各种菌子的独特风味的,主要是嗅觉。人类的味觉感受器只有六种,嗅觉感受器却有上千种,它们彼此组合能识别上万种不同的气味。嗅觉不止在吃之前起作用,食物入口以后,它还会和味觉一起构成完整的“味道”。


香杏丽蘑散发着杏仁香味。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能吃的菌子有几百种,散发的气味各不相同。有的是独特且浓郁、别处所无的“菌子味”,比如香菇所含的五硫杂环庚烷,又叫香菇精;比如不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尤其是某些胺类,让侧耳类食用菌散发出微妙的“不可描述”的气味——当然,太浓了不行。在广义的口蘑里,香杏丽蘑和松茸的杏仁香味,则来自苯甲醇和苯甲醛

被双孢蘑菇冒名顶替的口蘑

口蘑虽好,但由于是共生菌根菌,很难人工栽培。有一些零星的引种驯化报道,但都止步于菌丝培养,离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还差得很远。这导致口蘑成了中国市场上最贵的野生食用菌,而且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


口蘑很难人工栽培。图片:Granada natural

哎,有人问了:“谁说买不到?我家楼下菜市场8块一斤,要多少有多少。”

且容我禀得这位读者老爷分明,菜市场那个白滑圆翘弹号称口蘑的东西,乃是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跟口蘑都不是一个科的,纯属冒名顶替。此物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栽培食用菌,焉能不便宜?我顺便看了一眼某宝,在售的“口蘑干”、“口蘑丁”,除了个别可疑外,绝大多数配图都是双孢蘑菇干,大家购买时不可不查。<复习戳这里>


替代品,双孢蘑菇。图片:Myko San

日历娘:口蘑有多少见呢?配图的时候,我根本搜不到真正用口蘑做的菜,前面配图的引号也是由此而来。

要说辨别,也很简单。双孢蘑菇有菌环,口蘑没有。在菌盖展开之前,双孢蘑菇的菌环呈膜状连接着菌柄和菌盖边缘,遮住了菌褶,口蘑没有这个结构。其次,双孢蘑菇的菌褶是黑褐色的,就算幼嫩时也是粉红色,而口蘑的菌褶是白色的。不管干鲜,只要看到深色的菌褶,一定是蘑菇而不是口蘑。当然这个方法只限分辨由双孢蘑菇冒充的口蘑。


跟口蘑相比,双孢蘑菇有菌环,而且菌褶是黑褐色的。图片:MykoWeb

四十年前,家父在帝都从戎时,曾去张北草原拉练。他说,行军之余休息的时候,很容易就能采到很多蘑菇,串在铁丝上风干,能保存很久。现在草原植被变化,蘑菇圈可能没那么容易找到了。我今年去张家口一带,路边商贩售卖的都是产于林地的菌子,没怎么见到口蘑。忍不住问,口蘑都到哪儿去了呢?希望只是我去的时间地点不对吧。


物种日历好看吧?

>>戳下图,续约2017<<


物种日历

每天一个物种,好吃的

灵魂终会相遇。

微信号:guokrpac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日历娘今日头像

白蘑科 浅杯形假杯伞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6-11-30,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