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2629
需用时 05:15
面朝大海,一口吞下好几十种鱼是怎样的体验?

神奈川县美丽绵延的湘南海岸,这里有曾经盛极一时的古都镰仓,一座斑驳老屋鳞次栉比,神社古寺点缀其间的临海之城;这里还有身处相摸湾深深怀抱之中的藤泽江之岛,百年历史的江之岛电车,时而夸过路口,时而穿进隧道,在密集的民宅和烂漫的花海中徐徐前行。

紫阳花海中的江之岛电车。图片:ブログトップ

这里不只有《灌篮高手》的鎌倉高校前駅,满载着青春热血的场景,每一帧都早已在记忆中定格,让人追忆似水年华;也有那部沁人心脾温暖隽永的《海街日记》,乡村田园般的宁静和闲适,美好得使人向往。


烟花季。图片:《海街日记》

而对于吃货们而言,这里还有一种令人垂涎的美味小鱼,这便是神奈川县湘南一代的名产——“小银鱼”。(你们不至于密恐吧?)


湘南名物 “小银鱼” シラス。图片:r.gnavi.co.jp

一口能吞下好几十种鱼?

不同于我们往常熟悉的淡水银鱼,这种小银鱼其实是魩[mò]仔鱼(シラス),它并不特指某一种鱼,而是对多种鱼类白色幼体的统称,主要包括鳀[tí]科、鲱科或虾虎鱼科等不同鱼类稚、幼鱼期的个体,它们外形极其相似,所以很难区分,通俗点说其实就是一堆小鱼宝宝。


萌萌大眼睛的魩仔鱼。图片:Jason whight

魩[mò]仔鱼的体长一般不超过40毫米,鱼身几乎完全透明,体表带有深色斑点或条纹,它们多是刚刚孵化不到一个月的幼鱼。魩仔鱼的主体通常是鳀科和鲱科鱼的幼鱼,但根据捕获海域不同构成也会有所变化。


魩仔鱼盖饭 生しらす丼。图片:ameblo.jp

捕捞魩仔鱼时常常会混入其它鱼种的幼苗,混获率因海域和季节不同,从低于1%到20%不等,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能超过半成。所以如果捕捞魩仔鱼的区域和作业方式不合理,捕捞到数十种甚至百种以上的鱼苗也是可能的(萨鱼才不是标题党呢),毕竟这些浮游在上层水域的鱼宝宝们太渺小也太相似了。


魩仔鱼可能混获的一些鱼类。图片:blog.udn.com

魩仔鱼可能包含的鱼种很多,如果列举一些,简直就像是给这些平常不起眼的小鱼们一次集体刷存在感的机会,它们大致分为鳀科、鲱科和其它鱼种三类:

1
鳀科
鳀属 Engraulis
半棱鳀属 Encrasicholina
侧带小公鱼属 Stolephorus

日本鳀(E. japonicus)又叫苦蚵仔或鱙[yáo]仔鱼、尖吻半棱鳀(E. heteroloba)、银灰半棱鳀(E. punctifer)、中华侧带小公鱼(S. chinensis)、太平洋侧带小公鱼(S. pacificus)、岛侧带小公鱼(S. insularis)等。


日本鳀成鱼俗称片口鰯。图片:nsakanaya.exblog.jp

2
鲱科
鲱属 Clupea
银带鲱属 Spratelloides
拟沙丁属 Sardinops
小沙丁鱼属 Sardinella

日本银带鲱(S. gracilis)、锈眼银带鲱(S. delicatulus)、远东拟沙丁鱼(S. sagax)、青鳞小沙丁(S. zunasi)、金色小沙丁鱼(S. aurita)、太平洋鲱(C. pallasii)等。


日本银带鲱成鱼又俗称丁香鱼,和日本鳀看上去很相似。图片:nsakanaya.exblog.jp


太平洋玉筋鱼成鱼。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3
虾虎鱼科 Gobiidae
香鱼科 Plecoglossidae
玉筋鱼科 Ammodytidae
……

宽颊瓢鳍虾虎(S. macrostetholepis)、日本瓢鳍虾虎(S. japonicus)、黑首阿胡虾虎(A. melanocephalus)、太平洋玉筋鱼(A. personatus)、香鱼(P. altivelis)等。


日本瓢鳍虾虎鱼成鱼又称日本秃头鲨。图片:Fishes of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多种洄游型虾虎鱼属于初级淡水鱼,成鱼喜欢栖息于河川石滩之上,受精卵在淡水中孵化后,仔鱼随河水漂流入海,成年后再洄游至河川中。所以在河口附近捕捞魩仔鱼时也会捕获虾虎鱼幼鱼,它们的外形也和鳀科或鲱科鱼类的幼鱼十分相似。


日本鳗鲡的玻璃鳗。图片:tokyo.ac.jp

此外,在某些海域特定时节捕捞的魩仔鱼中甚至会混入日本鳗鲡(A. japonica)和繁星糯鳗(C.myriaster)的玻璃鳗幼苗,想想还真是有些奢侈呢。


魩仔鱼。图片来源见水印

顺便说一句,我们平时常吃的那种银鱼其实是生活在近海地区的一种淡水鱼,也具有洄游习性,它们来自银鱼科,如南方多见的太湖新银鱼(N. taihuensis)和北方常见的大银鱼(P. hyalocranius),银鱼在我国一共有15种左右

大海的恩赐,馋人的美味小鱼

其实魩仔鱼分布较广,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出产,南起台湾海域北至东北沿海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并且产量颇大。在日本,静冈县舞阪港、兵库县淡路岛以及湘南海岸镰仓、江之岛一带是都魩仔鱼的重要产地,这种美味小鱼也被奉为湘南、静冈名物。


江之岛上的 シラス专门店

在镰仓和江之岛随处都能看到吃シラス(魩仔鱼)的专门店,店里的料理都以小银鱼为主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料理就是生しらす丼(生小银鱼盖饭),香糯的米饭上铺上一层晶莹剔透的新鲜小银鱼,撒上青葱和海苔丝,淋上些许酱油,再打上一枚新鲜的鸡蛋......


生しらす丼。图片:ameblo.jp

嫩嫩滑滑的小银鱼足够新鲜,所以尝起来没有丝毫的腥味。口感清新微咸又带有一丝回甘,如同海风轻轻拂过,就着软糯的白米饭在口中缓缓化开的感觉,仿佛潮水静静掠过细沙,那种清爽通透的感受真是难以言喻。


生しらす丼。图片:gnavi.co.jp


小银鱼军舰卷。图片:r.gnavi.co.jp

如果不习惯生小银鱼那种生猛的口感,也可以试一试经盐水烫熟的小银鱼盖饭或是混有生熟银鱼的双拼盖饭,当然除了水煮,还有金黄酥脆的油炸小银鱼。


油炸小银鱼。图片:r.gnavi.co.jp


明太子小银鱼盖饭。图片:r.gnavi.co.jp

江之岛街头随处都有售卖小银鱼料理的摊点,当地居民太过热爱这种食材,想方设法地要利用它变换出各种料理,比如小银鱼玉子烧或小银鱼章鱼丸子等,也不乏脑洞打开的配搭如小银鱼派和小银鱼冰淇淋。


小银鱼味增饼。图片:萨鱼


银鱼玉子烧 しらす卵焼き。图片:image.excite.co.jp

除了新鲜的小银鱼,银鱼干也深受当地人喜爱,小银鱼干钙含量很高,无论是作为小食或是调味增鲜都非常合适,因此小银鱼干也成为游客青睐的伴手礼。


小银鱼干。图片:mantendo-honpo.com

捕捞魩仔鱼,只是看起来很美

日本捕捞魩仔鱼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每到幼鱼的洄游季节,总能看到湘南沿岸捕捞魩仔鱼的盛景,这类小鱼很容易被灯光吸引,渔民们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毫不费力地将它们一网打尽。


传统的小规模捕捞。图片:tenki.jp

漆黑而平静的海面上,诱捕魩仔鱼的盏盏渔火,如同浩瀚宇宙中的闪耀的星辰一般美丽得让人窒息,然而这一切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捕捞魩仔鱼是否会严重影响海洋生态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论,上世纪初,日本沿海开始采用双船拖网搭配小孔径渔网捕捞技术,凭借着机械双船的马力优势,渔获效率和产量大幅提高,七十年代末这种已被日本政府禁止的捕捞方式被台湾引进,我国沿海至今还多采用这种拖网作业方式。


捕捞魩仔鱼的渔船。图片:tenki.jp

虽然魩仔鱼的产量大幅上升,但鱙仔鱼和丁香鱼的产量却大不如前,不久,其它鯵鱼<复习戳>、鲭鱼<复习戳>、鲣鱼<复习戳>和金枪鱼<复习戳>等中大型鱼类的渔获量也连带下降,往常海上作业鯨豚作伴的情形也不见了。魩仔鱼成鱼这类处于食物链底层的鱼类俗称饵料鱼,虽然它们的种群数量极其庞大,但连年的大肆捕捞使得成鱼数量锐减,处于食物链中高层的鱼类自然也受到影响。


湘南海岸小规模捕捞魩仔鱼的渔民。图片:tenki.jp

捕捞魩仔鱼的另一个问题是混获。魩仔鱼的目标鱼是鳀科和鲱科的少数鱼种,因为幼鱼的生存环境、食物来源以及洄游路线的相似性,魩仔鱼这类低阶鱼种庞大而广阔的鱼群区域内难免会混入其它鱼种,混获率依据季节和海域的不同,从1%至70%不等,混获的种类可能达到两百种,这就使得那些非目标鱼种成为了魩仔鱼的陪葬品


魩仔鱼盖饭。图片:r.gnavi.co.jp

确切的说,魩仔鱼并非是两百多种幼鱼的统称,而是捕捞魩仔魚会对两百多种幼鱼产生影响,魩仔鱼也并非长不大,它们只是还没有长大。

面朝大海,一口吞下数十种鱼向来是一件奢侈的事,每一口魩仔鱼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值得每个人心存感恩。


神奈川县湘南海岸。图片:Flickriver

谢绝二次转载

本文作者萨鱼的微信公众号一岁啦~听萨鱼说,他在11月5日开设公众号,是因为1492年的这一天,哥伦布的船队发现了玉米——新大陆物种征服旧大陆吃货的旅程,自此开始。

这个同日诞生的公众号,又征服了多少吃货?你们自己去看看吧:

萨尔茨堡的鱼
微信号:SharkFood
热爱生物学和日式料理的攻城狮,用心分享美妙的自然和诱惑的食物。
长按二维码关注,回复“有毒”试试



物种日历
每天一个物种,好吃的
灵魂终会相遇。
微信号:guokrpac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日历娘今日头像
鳀科 黎氏小鳀
The End

发布于2016-11-05,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