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1286
需用时 02:34
【城市物种日历】8月24日 蒺藜(jí lí)

《六韬·军用》 :“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

《水浒传》第六八回:“吴用止住,便教军马就此下寨,四面掘了壕堑,下了铁蒺藜。”

《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为首乃是番王沙摩柯,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

很多人都曾在古代兵书或小说里看到过“铁蒺藜”这个词,这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防御工具,由四个铁刺组成,铺在地上用来阻碍敌人军马行进,相当于现在的破胎器。一根棍子前端安一个带刺的圆球也被叫做蒺藜骨朵,类似狼牙棒,一般都出现在古代少数民族的军队里。


铁蒺藜踩一下可不好受,还会感染破伤风 图片来源www.jjwxc.net

真正的蒺藜很常见,可能很多人都在不经意间见过或踩过,它的杀伤力有限,不仔细观察的话,很难发现它就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铁蒺藜的原型。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是蒺藜科 蒺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并已踏足北美和澳洲,是一种世界性入侵杂草。蒺藜一般长在较干旱的山坡、沙地、荒地等,植株细弱,平卧地面,混在其他杂草里毫不起眼,叶为偶数羽状复叶,没开花的时候易被认为是地锦草一类的植物,它的花是中规中矩的五瓣小黄花,开花的时候又容易被当成是委陵菜家的成员。



图片来源www.lycaeum.org

到了果期,蒺藜的身份便一目了然,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每个瓣带有两枚锐尖的长刺和数枚短刺,看起来十分凶悍,这个外形给它带来了许多拉轰的别名,比如bullhead牛头,cat’s head猫头,goathead羊头,devil’s eyeslashes魔鬼眼睫毛,devil’s thorn 魔鬼之刺,devil’s weed魔鬼草等等。在中文世界里,它也拥有一系列类似别名,如八角刺、鬼见愁、鬼头刺、拦路虎等等。



图片来源www.anabolicmen.com

前面说过,蒺藜杀伤力较低,那是跟大名鼎鼎的铁蒺藜相比的。实际上它的硬刺可以扎穿自行车胎,或者较薄的鞋底,给你最柔弱的部位来一个会心一击。



蒺藜果实扎在脚底,可令人欲仙欲死 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对于装备简陋的古代人来说,蒺藜简直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因其常常伤人,所以常被称为屈人、止行。除了给脚底添几个洞洞以外,它的果实还容易粘在家畜皮毛间,影响皮毛质量,加之一般生在干旱地区,因此在古代,蒺藜和荆棘一样,普遍被视为恶草、旱草。《师旷占》曰:“岁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者,蒺藜也。”


蒺藜在古代文学创作中一般被比喻为奸臣、小人。 《楚辞·七谏·怨思》里写:“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跟枸杞一样,在文学作品里形象不佳的蒺藜,在古代医药体系里也占有一席之地,并位居《神农本草经》的上品之列,但中药往往搞不清物种,医书中说到蒺藜,即有刺蒺藜和白蒺藜两种,刺蒺藜也叫杜蒺藜,也就是本篇的蒺藜,用以治风名目,白蒺藜也叫沙苑蒺藜,按描述来看,应该是一种豆科植物,其种子类似羊肾,因此用来补肾。《本草》里记载:“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药,恐其功亦不甚相远也。”可见在古代,常常因为名称相似,用药就混着来了。


使用蒺藜补肾并不是中医的专利,一些研究声称蒺藜提取物可以提高人体的睾酮水平,从而增强性能力,以及帮助肌肉增长。虽然更多的研究和动物实验不支持这一结果,但这不妨碍蒺藜保健品风行欧美,随便上谷歌搜一下就能看到很多。(下图并非广告)




在美国,蒺藜作为入侵物种,非常令人头疼,它的种子平均可存活长达7年,一有机会就会萌发蔓延,很难清除。因此机智的政府想到了悬赏,20146月,俄亥俄州的伊里根镇宣布,拿大垃圾袋装一袋蒺藜来上缴,就能得到一块钱的高额赏金,不过预算只有1000块。





公众号ID:guokrpac
物种日历
每天一个物种,
带你重新发现你的城市。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

【本文来自果壳网物种日历,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5-09-0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