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货研究所
1522
需用时 03:02
所长专栏


喜欢看《风味人间》的观众应该对《风味实验室》这档综艺也不会陌生。



如果说《风味人间》是周日大餐,那《风味实验室》绝对是适合拿来下饭的小菜。



在这个节目里,陈晓卿、蔡澜、陈立等美食大家与不同专业领域的明星嘉宾围坐一桌,品尝美食,畅谈美食文化,探求美食背后的科学、历史、人文知识,让观众在馋得留口水的同时,好奇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而在最新播出的第13期节目《臭味相投》里,咱们吃货研究所的所长玉子桑也受邀参与其中,和董克平老师、湉湉、梦瑶围坐一桌,探讨中国人的“臭味偏好”。





01

/ 臭豆腐的臭并不是味觉 /


如果把你的眼睛蒙上,鼻子堵上,你能单纯靠品尝分辨出臭豆腐乳与玫瑰腐乳吗?

或许你会觉得当然可以,毕竟老北京的臭豆腐乳味道那个冲啊……

但是节目中,所长带来了一个与董老师互动的小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咸淡,你也许真的无法从臭味区分出两种腐乳。



而这是因为臭味和辣味其实都不是味觉,臭味是嗅觉,辣味是一种痛觉。所以当你的嗅觉被抑制的时候,你其实是感觉不到臭味的。


鼻夹在手,美食我有~



02

对待臭味,我们要一视同仁 /


“我超喜欢吃臭豆腐。不过我真的受不了榴莲w(゚Д゚)w”

相信你一定也会有这样的朋友,对某种臭味爱的痴狂,对另一种臭味却恨不得躲得远远的。

然而所长却说:我们应该对臭味食物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碰到的大多数臭味都是来自于硫化物。而我们之所以觉得他们之间臭味有区别,实际上是由于硫化物的含量以及食物中其他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所以,吃臭的伙伴们,下回要是还有人搞“吃臭鄙视链”,你就告诉T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喜欢的臭实际上都是同一种呀!(#摊手)


听完这番“一视同仁论”,弹幕里的朋友都表示“真的太涨知识了”



03

为什么这么臭你还喜欢吃? /


臭豆腐、榴莲、臭鳜鱼……这些食物虽然臭,但还是会有一部分人特别喜欢。这是为什么呢?

董克平老师将其称作“臭中逐鲜”



为什么会鲜呢?因为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把这些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和氨基酸之类的东西,同时产生出一种臭的气味。但是由于氨基酸含量非常高,你吃起来会觉得非常非常鲜美。


香煎毛豆腐 | 《舌尖》



04

/ 如何愉快地嚼大蒜? /


大蒜,也是十分有“味道”的食物。吃饺子、拌面,都少不了一点儿蒜头。然而吃完蒜以后挥之不去的那个味道,却不是人人都能够忍受的。



这是由于大蒜中含有一种叫做蒜氨酸的物质。它跟酶发生作用以后会产生蒜素,而蒜素才是让你产生辛辣感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硫化物质,这也就是你会觉得大蒜臭的原因。

“根据这个原理,”所长支了个招:“小口小口的喝牛奶,让牛奶与口腔中的蒜素充分地反应,就能有效缓解蒜臭了。”

 


05

/ 食臭有风险,实操需谨慎 /


当然不止是科学干货,所长也现身说法,把研究所里的那些日常逗比事全都抖落出去了……用切身经历告诉大家:食臭有风险,实(小)操(心)需(被)谨(人)慎(打)。


所里小姐姐们表示:所长,我们苦心经营的严肃吃货人设不容易啊,求求你别在外面胡来…


比如:网友从瑞典寄来了鲱鱼罐头(感谢热心粉丝投喂= =)时大家戴着防毒面具、护目镜,全副武装仿佛面对生化武器的英勇战士;还有,某天所里有个同事叫了一个螺蛳粉的外卖,放到公司的微波炉里加热,然后周围的同学都毫不留情地惊呼:哇!谁在炖屎…在炖屎…炖屎…屎…


 

 不过,大家看完节目以后都莫名粉上了这个喜欢“强行科普”的所长,纷纷表示“特别长知识”,“所长简直是一个行走的知识库”。



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成为一个“有理、有据、有识、有料”的四有吃货,在所里小姐姐们的撺掇下,所长决定开“吃惑专栏”啦!


从下周开始,从留言区挑选出大家最关心的食品困惑,从科学、历史、人文等多个角度去认真解答大家的问题。


不管你对吃喝拉撒有什么样的疑惑(是的,你没看错,拉撒所长也管,比如如何拉出彩虹色的便便还是对研究所日常有什么好奇,统统甩给所长,让他帮你答疑解惑。

参与方式超简单!!下方评论区或者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即可哦。


上到食品安全:

霉变的蔬果到底有多危险?

食用泡发的黑木耳真的会中毒吗?

奶茶中的珍珠是塑料做的?我们还能开心的喝奶茶吗?

蜂蜜、蜂王浆真的会让孩子“性早熟”吗?

下到生活窍门:

吃鱼怕腥怎么办?

聚餐后少长两斤的小窍门

如何科学地煮一锅饺子?


说出你心中的“美食未解之谜”,让所长用干货来填满你的脑洞,一起成为进击的“四有吃货”吧!

 



The End

发布于2018-11-1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