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熬到了九月末,让人坚持着上班的动力就只剩下这一句话:“熬到十一就好了”。比起提前一个半月抢票定行程、去到各个旅游景区数人头,越来越多人选择宅在家里,花七天时间休养生息,慰藉一下自己被工作摧残的肉体和心灵。每天睡到自然醒固然不错,但是天天没事干,未免还是有些无聊。既然这样,不如看看所长精心挑选的小长假电影片单。既有魔幻荒诞的拉美电影,又有轻松愉快的美式喜剧。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和美食相关,让你足不出户,尽享视觉饕餮盛宴!
▐ 浓情巧克力 (Chocolat)
海报上这张英俊又迷人的脸是不是很眼熟,没错!就是我们的海盗船长德普叔叔!在这部电影里,德普饰演一个英俊不羁的吉普赛流浪汉洛克斯。他和自己的吉普赛朋友们乘船来到一个保守闭塞的法国小镇,邂逅了影片的女主角:同样来自异乡的巧克力甜点师薇安。薇安不仅带来了美味的巧克力,还用自己的热情敏感打动了许多居民封闭守旧的内心。这时,镇上的保守派势力坐不住了,以神父为代表的旧势力同薇安等人开始了拉锯和对抗。而洛克斯的到来,也让薇安的心里掀起了别样的涟漪……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无疑是十七年前帅得惊为天人的德普叔叔。除了为电影贡献出自己的盛世美颜之外,他还在电影的三幕场景中演奏了吉他,原声带里也收录了他的2首原唱,音乐家之名可以说名不虚传。然而影片的故事本身也像香浓的巧克力一样暖心且甜蜜。女主角薇安的热情与真诚足以感动影片外的每一位观众,她帮助自己的房东和女儿外孙和解,又劝说一位屡遭家暴的女性离开自己的丈夫,让她和自己学做巧克力。巧克力的香味打破了禁锢的思想,也带来了甜蜜而美好的爱情。
▐ 米其林情缘(The Hundred-Foot Journey)
家里开小吃摊,从小在印度香料的熏陶下长大,最后举家搬去法国的穷小子,和米其林二星餐厅的女主厨,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别误会,这部电影里虽然有爱情元素在,但也不是属于这两个人的桥段。海伦·米伦在片中饰演一位厨艺精湛的大厨马洛里夫人。丈夫去世之后,餐厅就成了她的全部。穷小子哈桑一家的印度餐厅就开在她的店对面。竞争对手相见自然分外眼红,两家之间也产生了不少矛盾。但马洛里夫人还是看见了哈桑身上惊人的厨艺天赋,并最终和他和解,成为了他的师傅。
这部电影由迪士尼出品,画面和情节都让人心旷神怡。啥?你说没有爱情元素不科学?嘿嘿,虽然马洛里夫人一心惦记着离世的丈夫,但餐厅副主厨玛格丽特可是和哈桑情投意合,并擦出了不少浪漫火花。不管你是爱吃法餐或咖喱,这部清新有趣的电影都能让你在屏幕前大快朵颐一番。
▐ 香料共和国
这部希腊电影根据导演的真实经历改编,拍的是主人公凡尼斯对香料的怀念,表达的是思念故乡的心情,所折射出的却是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纠缠不清的那段历史,以及夹在希腊人和土耳其人之间,永远无法找到身份和民族认同感的“二等公民”。凡尼斯和父母因拥有希腊国籍被驱逐出从小生长的伊斯坦布尔,离开了慈祥的外公、香料店和自己一直深爱的土耳其姑娘。但凡尼斯虽然在希腊拥有了地位和声望,却依然忘不了土耳其的故乡。不惑之年再回到家乡的时候,外公已经离开了人世。过去的美好时光也一去不复返。
影片中有许多令人惊艳的开头,甚至有评价称这是“希腊最浪漫的电影”。如果你愿意在这个假期感受一下来自伊斯坦布尔的小众情调,不妨试试看这部电影。
▐ 海鸥食堂( かもめ食堂)
虽然是日本电影,画风也是同样的清新唯美,但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却一个个朋克到不行!三个酷酷的中年欧巴桑,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了离日本最近的欧洲国家——芬兰,竟然就凑到一起,在赫尔辛基开了一家日料店卖饭团!这样的迷之日料店自然吸引不了北欧人的光顾,餐厅经常空无一人。直到一个疯狂迷恋日本文化的男孩进店消费,这家店才慢慢地吸引了更多有趣又真诚的灵魂。
独立淡定的女性和她们面对生活的洒脱自在,搭配如画般美好的风景,让这部电影在简单的故事轮廓下有了极其丰富的内涵。除了店主幸江外,两位中年女性来到芬兰的理由都让人满脸黑人问号:一个闭着眼睛在地图上一指,就单枪匹马飞了过来;另一个只是因为被电视上看到的空气吉他大赛吸引,还在机场丢了自己的行李。但她们就这样留在了芬兰,留在了幸江的餐厅里,用日式的温柔与从容打动每一个人。电影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花絮:芬兰人从不加班,严格按照工作时间走,照明组更是谁都不鸟,工作时间一到转身就走。这对日本剧组来说简直是当头棒喝,导演荻上直子只好改变了工作方式,每天按时收工,面对北欧群众,还能说什么呢……
▐ 午餐盒 (Dabba)
一个是中年丧偶的孤独男人,一个是被丈夫嫌弃的中年家庭主妇,两个人的生活之所以能够产生交集,皆因一次拿错了午餐盒的误会。他们开始用传统的书信往来形式,向对方倾诉自己的寂寞和孤独,也因此慢慢展开了一段深沉而热烈的感情。虽然是印度电影,但并没有说跳就跳的歌舞情节,更多的是含蓄和温情脉脉的叙述。就算生活多磨难,人到中年之后被摧残得如同一潭死水,味觉依旧会在某个特别的时刻,如一枚子弹般射入水中,掀起巨大的水波和涟漪。从每天简单的午饭里,丧偶多年的男人重新感受到了被关怀的温暖,一直不受丈夫重视的主妇也得到了从未有过尊重。开放式结尾为观众留下了永远的悬念:两个人到底在没在一起可能并不重要,从餐盒中满溢出的,即使是浓郁咖喱味也藏不住的爱与感动,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 巧克力情人( Como agua para chocolate)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地方,由拉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也是同样的魔幻荒诞。这部电影正是改编自同名墨西哥小说。寡妇艾莲娜独自抚养三个女儿,她告知小女儿蒂娜,按照家族传统,她需要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一直到母亲归西。蒂娜的情郎皮埃罗去向艾莲娜提亲,她一口拒绝,却建议他娶走大女儿。这系列打击让蒂娜心如死灰。婚礼结束后,皮埃罗告诉她,之所以会答应结婚只是因为想离自己真正爱的人近一点。蒂娜彻底崩溃了,眼泪落在婚礼蛋糕上,竟然让所有的来宾都悲痛欲绝。从那以后,蒂娜压抑的情绪都被藏在了她烹制的饭菜里,并通过味蕾影响着全家人的喜怒哀乐。故事也因此被推向了高潮……
单看名字的话,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个故事同巧克力有什么关系。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电影的英文名:“Like Water for Chocolate”。在南美,人们用水而不是牛奶来冲泡热巧克力。水让巧克力融化,也与之交融在一起,正如蒂娜浓郁的情感,它冲破一切桎梏,改变了周围人的生活,也和这个保守家庭的一切息息相关,最后又彻底改变了它。出于某些原因,这部电影并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但片子的奇妙构思和女性主义元素,都让它有着非常高的可看性。
▐ 饮食男女
这部电影里,包含了关于美食、家庭与爱的一切元素,只要看上三秒钟的开头,它就会牢牢抓住你的注意力,也让你的情绪随着片中众生百态而起伏。充满戏剧性的一顿顿家宴上,三个女儿和老朱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回味。在故事的结尾,年逾古稀的老朱守着即将临盆的太太,吃着二女儿做的菜,突然恢复了味觉。李安将自己的幽默与诙谐藏在了电影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没有机会一尝老朱的手艺,但对着开头的画面流口水还是有大把机会。这不,配图说来就来:
所长说
本文来自果壳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吃货研究所
ID:Food_Lab
分享菜谱,吐槽黑店
辩论甜咸之争,挑战“相克食物”
上可鉴赏怀石料理,下可传授如何挑瓜……
不是会吃饭就能叫作吃货!让能好怎来统治世界~
放假了,好好犒劳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