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货研究所
1144
需用时 02:17
是段子吗?29岁小哥因为烤鱼太好吃怀疑人生,上失踪儿童网站竟真的找到亲生父母!


今天周五本来应该放让大家舒爽的工厂探秘,但是有一则传的很火的“新闻”,让所长很感兴趣,所以暂停一周工厂探秘,咱们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说一位29岁的小哥,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四川烤鱼之后,灵感迸发,开始怀疑人生,觉得自己是被拐卖到现有家庭的,于是踏上寻母的道路,结果……真给他找到了!


这是段子吗?真的可能吗?

 

嘛……不管小哥的故事是真是假,所长觉得烤鱼确实挺好吃的啊!

图:新加坡美食网


不开玩笑了,在这个故事里,小哥的身体里还真有可能流淌着代代相传“记忆的味道”。


▐  味觉敏感度会影响人们的饮食偏好

 

味觉会影响人们的饮食偏好。而关于味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世界。人们对味道有不同的感受,因为身体里感知味道的整套系统都因人而异——比如舌头上味蕾的分布密度,味觉受体的敏感程度,口水里的成分,还有很多其它的影响因素。如果基因对这些因素造成影响,那就有可能会影响人们对味觉的感知,也就有可能会通过味觉影响对食物的偏好。

 

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就发现,味蕾的分布密度可能是受基因控制的。虽然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具体是那些基因在控制味蕾的分布和密度,但味蕾的密度分布不同,人们对特定味道的敏感程度就不同。比如甜味和苦味就都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偏好。甜味相对比较好理解一些。假如某个人对苦味比较敏感,那TA可能就会“天生”不喜欢某些蔬菜和水果,也可能不喜欢甜的和高脂肪的食物,或者也可能不喜欢啤酒,不喜欢抽烟。



辣椒在成都火锅中,已经算是一种“主菜”了。图:photocdn.sohu.com


然而,故事里,激发了小哥儿万里寻母的是烤鱼的麻辣味道。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以目前的认知,人类能感受到的味道并不是酸甜苦辣咸,而是酸甜苦咸鲜。也许还有脂肪的味道,但肯定没有辣。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痛觉。科学家倒是也研究过基因会不会影响人对辛辣食物的偏好,以及,基因会不会让人更能吃辣。虽然并没有找到基因会让人爱吃辣、能吃辣的确凿证据,但是科学家发现,除去环境、经历、文化的影响,越是喜欢冒险,喜欢寻刺激的人,也越有可能更喜欢吃辣,更能吃辣。而寻刺激爱冒险的性格是有可能受基因影响的。

    

▐  婴幼儿有味觉记忆吗?

                                   

当然,烤鱼寻亲背后更符合逻辑的故事可能是,小哥被迫离家的时候已经有了幼时的记忆。这些记忆里就很可能包含有对(父母的)饭菜味道的记忆。可能是味觉的记忆,可能是嗅觉的记忆,更可能是二者的混合。科学家已经证实,这些味道的记忆在情感上给人的冲击都远大于记忆背后的内容本身。嗅觉和味觉的记忆也更持久,能把人们带回更小、更久远的童年。所以,也许就是小哥幼时的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失被封印起来,直到遇见那盘烤鱼,然后发生了神奇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


看到这些能唤起你对味道的记忆吗?


所长说


不论小哥烤鱼寻亲的故事是真是假,但是关于“记忆的味道”,可是科学家真的在寻找的答案。今天的二条一定要看,所长大放血了!


本文来自果壳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吃货研究所

ID:Food_Lab

分享菜谱,吐槽黑店

辩论甜咸之争,挑战“相克食物”

上可鉴赏怀石料理,下可传授如何挑瓜……

不是会吃饭就能叫作吃货!让能好怎来统治世界~


不管故事真假,这个烤鱼一定很好吃!

The End

发布于2017-04-1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