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研究所专栏 第26期

【P.S.】我这种科学党不排斥香精的啊,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化学的,人类科技带来了标准的可复制的价格低廉的好味道,本来是值得自豪的。
N合一的出现:我们以经典的糖奶咖为例

下边是一大段吐槽我们来揭穿白咖啡的谎言……
带你重新认识白咖啡

robusta占世界咖啡流通量的35%。由于风味不佳(近几年也开始精品化筛选风味优质品种精致生产,但是还并没有形成规模),耐叶锈病种植海拔低产量高,多用于制作意式拼配豆与速溶咖啡。
加起来已经100%了有没有??Liberica到底是什么?

那么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但凡能叫咖啡我们就能做原料啊,并没有什么标准啊。
低温烘焙是个典型的捏造概念,咖啡烘焙领域有高温热风烘焙,有快炒慢炒之分,唯独没这个低温,因为生咖啡豆变成芳香四溢能喝的咖啡的关键在于焦糖化反应(caramelization)与梅纳反应(Maillard reaction)。焦糖化反应温度集中在170~200度,梅纳反应也需要足够的温度才能进行,所以出豆温度在180度以上都是正常范围。


我手欠去超市里拍了一下配料表,第一反应是居然官方宣传说着玩意儿热量低。这玩意明显是能量棒级别!
通过营养学标示,我们推算一下白咖啡中咖啡提取物的比例。
配料说了用的是罗布斯塔与阿拉比卡调制而成。我们最仁慈的用阿拉比卡的平均咖啡因含量来计算:

商家其实也不傻,一般差原料和技术用在糖水类咖啡上,因为这类咖啡其实在风味上无法单独判断,厂商没必要在目的为吃糖喝奶精的人群上下太多咖啡的功夫,所以多采用传统的热喷干技术,并且使用多烂的咖啡作为原料都无所谓,想想我大云南被收购的十几块钱一公斤的咖啡豆,想想越南出口的大量劣质罗布斯塔都谁喝了…… TT

本文来自果壳网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