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货研究所
1624
需用时 03:14
去云南,寻访天下之酸



酸,是人类天生就能感受都的味道,是舌头能感受到的五种基本味之一。在自然界中,不少水果在未成熟时都有酸涩的味道。这可能是一种标记,告诉帮自己传播种子的食果动物还没到吃的时候。于是与之对应的,动物们发展出了感受酸味的能力。


谁知道你们这些“变态”的人类,喜欢上了酸味,变着法儿的找酸的吃!


今天,我们来说说酸。


醋,酒的亲儿子


任何一种日常常见又不可或缺的事物,在各种文化中你总能找到一个起源故事。在中国,醋有这样的起源神话:相传,醋是酒的发明者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的。这货跟他爹学了造酒,但因为贪玩没顾好,结果酒变成了醋。结果大家一尝,咦,味儿还挺好。这整个就是一场马大哈造福世界的故事。


这个故事肯定是后人附会,但也说明了酒和醋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把醋称为“苦酒”,也早已洞悉了醋和酒的暧昧。但直到西方出了个巴斯德,人类才知道酒和醋是如何转化的。巴老师和他的后辈们发现,如果发酵酒的时候不小心带入了醋酸杆菌,那么酒就会变成醋,因为这种菌能在有氧环境下,把乙醇转化为乙酸——这就是醋的酸味最重要的来源。


以镇江香醋为例,想要得到这种醋,首先得把糯米酿成米酒,再通过醋酸杆菌的魔法将其变成醋。在我看来,这种江南明醋有两个特点:一是清新扑鼻的香,二是入口后的回甘。尤其是这份酸后的甘,搭配上大闸蟹的鲜甜,嫩姜丝的些微刺激,热黄酒的暖,构成了江南秋天的味道。


说了镇江香醋,那就必须得说说山西宁化府的老陈醋。与镇江香醋相比,山西醋的特点是酸味更浓。这种由高粱为主料发酵而成的醋,要经过“夏伏晒、冬捞冰”过程才能制成——“夏伏晒”易懂,“冬捞冰”指的是利用结冰的过程去除多余的水分,这都是让酸度含量更高的过程。在2014年实施的老陈醋新标准中,能够称之为老陈醋的醋是不用标注保质期的,就是因为酸度高的醋在常温阴凉环境下可以久放不坏。


你更喜欢香气沁人、回味甘甜的镇江香醋,还是酸味霸道、口感厚实的山西老陈醋?这可能是个不亚于“粽子甜咸”的南北“撕逼”话题。



吃螃蟹,吃饺子的时候,醋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图片:海洛创意


有人的地方,就有一种家乡的酸味


醋,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酸味来源。但酸并非只有醋。


酸,有酸汤。说酸汤就得谈贵州。但贵州各地的酸汤有很多种。有糟海椒混合了新鲜番茄制成的酸辣,有西红柿发酵制成的红酸,有清米汤发酵的白酸,有河虾入糟后发酵制成的虾酸……走遍贵州的各个城市,你总能找到一种不一样的酸味。


酸,有酸菜。说酸菜得说四川、重庆。《1956,潘光旦行脚》一书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社会学家潘光旦一行人在中国西南地区考察,本是做社会、民族调查,但写成此书的摄影师张祖道,总会记录沿途遇到的泡菜,字里行间的结论就是川渝的泡菜比周围几省品种都要多,味道都要好。


这本书里是这么说的:说到酉阳政府请吃的因放了很多麻辣的铁(土)火锅,内容的好吃程度似乎赶不上那名目繁多的泡菜。他们赞美泡菜好吃,领导便谦虚说“一般,一般”,可是从下顿开始,送上来的泡菜就起变化了,顿顿都不一样,日常泡菜一般是青菜、红、白萝卜、红辣椒等,现在则豇豆、刀豆、洋姜、莴笋、丝瓜、黄瓜、苦瓜、芥菜、苤蓝、元白菜和叫不出名的瓜、菜,都做成美味泡菜,我们大饱口福,赞不绝口。


酸,有酸奶。最好的酸奶是哪一种不好说,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酸奶在牧区。藏区牧民家的酸奶,浓稠得会像豆腐一样。这么一碗,倒真不太清楚到底是该当饮料来喝,还是当主食来吃。



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酸菜哦。德国人喝啤酒吃肘子的时候,也会配上一些酸菜的。图片:海洛创意


去云南寻找酸


但要说到酸的“怪异”程度,还得说云南。这里说的“怪异”并非贬义,仅仅是一个外来者感受到不同时的惊叹。


大理白族人做出来的酸辣鱼,酸度让人惊讶,但这酸味和醋的酸不一样。这道菜里面的酸,来自酸木瓜。这个木瓜,可不是号称能丰胸(其实并不能)的番木瓜,而是蔷薇科的木瓜(当地的品种叫白木瓜),这种木瓜果实长得很像苹果,但酸度不让柠檬。


酸木瓜


更“吓人”的是傣族人的蚂蚁酸。嗜好酸味的傣族人,除了酸笋之类的常规酸味之外,还开发出了酸蚂蚁、蚂蚁蛋之类的酸味来源。蚂蚁体内的酸是甲酸,也叫蚁酸,吃起来味道和也叫乙酸的醋酸不一样。


但味道哪儿不同呢?这个周末,第二期“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全国美食探寻活动”将开赴云南,果壳厨房X吃货研究所,联合大众点评网,携手复刻了《中华小当家》中一票美食的@雨前羽街 和活的植物志@史军 ,将代大家品尝蚁酸之味。




所长说

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吃货研究所 ,感受这一场酸味之旅吧!

戳“阅读原文”就可以看到哟!



The End

发布于2015-11-17,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