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点赞,喜欢到不得了就转发朋友圈吧~
双十一就在下周了,货真价实的好货和骗你钱(偶尔要你命)的假货沙石俱下,都开始了促销打折。今天就给大家排除三种买了没卵用的东西。
(作者:日色提)“珠圆玉润,粉面含春”或许是对女性皮肤的最高评价。这里的“珠”,说的是珍珠。早年珍珠稀见罕有,一直被人们视为奇珍。现在我们知道,珍珠并非贝蚌吸取天地精华凝结而成的“灵物”,而是一种独特的病理现象。
现在,人们可以实现珍珠的大量生产了。在我国,珍珠很早就被当作药物使用。李时珍认为珍珠的药效主要在于美肤。因此,现在的很多化妆品甚至保健品中都含有珍珠粉。这种历史悠久的美容物质真的有传说的那么神奇吗?
碳酸钙是珍珠粉的最主要成分,含量一般在90%以上。很多以珍珠粉为主要原料的化妆品在宣传时,会以此作为主推的亮点。没错,钙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是组成骨骼、牙齿的基本成分,还参与了人体很多关键的生理过程。不过,想要通过皮肤来吸收碳酸钙,难度很大。因为皮肤由多层结构组成。最外层是角质层,由5—10层已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它们交错排列,已经脱水,因而角质层十分坚韧。
你们这么难为皮肤,我只想说:
此外,其表面还有一层薄膜。这些障碍就连水分子也很难通过———你就算在游泳池里泡上一整天,也还是会口渴。
当然,借助一些角质层较薄的区域以及皮肤上的毛囊、皮脂腺和汗管等结构,皮肤依然具有吸收外界物质能力。在一些动物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到可溶性的钙盐能通过小鼠腹部皮肤被缓慢吸收。通过新的技术,我们可以将珍珠粉的粒度控制在100纳米以下,和人体毛孔的直径已经相差无几,以方便珍珠粉成分的吸收。但碳酸钙是一种极难溶于水的物质,即便经皮进入体内,钙元素无法形成离子状态,依旧无法发挥其生理功能。
硬角质蛋白是珍珠的另一种主要成分,含量大约在2%~8%之间。人的指甲就是硬角质蛋白的一种。在传统的珍珠粉生产工艺中,一般是先将珍珠在水中煮沸多日直到其软化,在水中磨细或直接将珍珠加水用粉碎机破碎后再用球磨机在加水状态下粉碎,最后烘干备用。这个过程并未对珍珠粉的各种成分进行额外处理,硬角质蛋白想要被透皮吸收实在难于登天。
近年来,随着工艺的进步,珍珠的酸解法和酶解法逐渐发展成熟。在这些工艺中,硬角质蛋白被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有研究者分析,分解产物中含有数十种氨基酸成分。相对而言,氨基酸的透皮吸收较为容易,但这些被吸收的氨基酸并不能直接为皮肤细胞所用。所以,靠外敷珍珠粉吸收氨基酸以取得“美容”的效果,实在有些吃力不讨好,要想实现此种营养皮肤的目的,不如多吃几个鸡蛋。
珍珠所含的微量元素也常常成为“美容”噱头的来源。这些元素体内发挥各自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过和珍珠粉的其他成分一样,微量元素的摄入同样存在效率问题。何况,珍珠中并没有什么罕见成分,只要做到饮食均衡,我们就可以摄入到充足微量元素。根本无需大动干戈,外敷珍珠粉。
而如果你觉得外敷珍珠粉变白了,那和涂面粉其实是一个道理……
(作者:云无心)本部分略长,先剧透给你:
别吃了,没用!
下面详细说。
胶原蛋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皮肤、骨头等部位。把它有限水解之后的东西在国外叫gelatin,最通常的用途就是做果冻。在中国把水解的过程弄得比较神秘,出来的东西叫做“阿胶”,加上古人留下的“圣典”,就变得很“神奇”。现在美容界的圣品加入了“高科技元素”,水解得比gelatin充分得多,叫做“胶原蛋白水解物”。
影响皮肤形态的最重要的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生得比较邪乎,它的组成跟别的蛋白质相差很大。皮肤的衰老与胶原蛋白的“老化”关系很大。
▲左边是胶原蛋白丰富的年轻皮肤,右边则是缺乏胶原蛋白的年老皮肤。
皮肤的更新过程中就涉及到胶原蛋白的生成,而蛋白质的生成必须要相应的氨基酸做原料。所以,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为了皮肤更好地更新修复,“永葆青春”,我们是不是应该在食物中提供胶原蛋白,来保证“原料充足”?
在接着说胶原蛋白之前,我们来打个比方:
有一面院墙,墙上画了些很漂亮的画。风吹日晒的,那些画会褪色、脱落。我们当然想保持那些画的青春靓丽——画是由一堆颜料组成的,我们给这个院子里放一堆类似的颜料,是不是就能让那些画保持鲜亮了呢?
上面的比方只是说明这么一件事情:就算东西A是由东西B构成的,我们提供了东西B也完全不意味着就能得到A。要想把颜料变成墙上的画,需要院墙的主人有能力把颜料组合起来,按照需要的方式涂在墙上。
所以别再问小分子胶原蛋白是不是就能有效了,从原理上来说它们都是一样的,都没戏!
合成皮肤的胶原蛋白,所需要的主要氨基酸是甘氨酸、脯氨酸和赖氨酸。前两种是可以从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的,只有赖氨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有了这些氨基酸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少生化过程才能把它们组装成人体的胶原蛋白。比如,其中有一步是一个羟基化酶把脯氨酸和赖氨酸转化成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而这个酶的作用又需要维生素C的参与。
大概是这种研究缺乏生物学上的意义,所以除了商业机构,花纳税人钱的政府机构一般不会在上面花钱,而科学家们也没有太强烈的兴趣。多数文献,都与商业机构有关。
虽然这种研究如果真的有突破,就会“钱途无量”,但是查询生物医学文献就会发现,除了一些小规模的病例或者动物实验,其他研究根本没有,这肯定是没有说服力的——比如FDA就不会接受这种实验结果来做的膳食推荐。不过,它们毕竟给了人们一些希望,卖胶原蛋白水解物的公司也足可以拿着这些结果告诉消费者“有科学研究表明……”了。
你别说,还真有个日本公司赞助了一个人的对照实验。他们找了39个日本女性,20个每天服用10克胶原蛋白水解物加400毫克维生素C,而其他十九个服用安慰剂加400毫克维生素C。在60天之内,吃胶原蛋白的那组人的皮肤吸水能力有小幅增加。这本来是让人很高兴的结果,但是服用安慰剂那组也有增加,要命的是——两组相比,这个增加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说白了就是实验结果发现,吃不吃都一样……
其他号称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比如猪蹄、海参等,也是同理……
这基本上就是胶原蛋白美容能够找到的研究。当然,每次这样的话题都会有人说“这些实验并没有证明胶原蛋白不能美容啊,没有证据怎么能够一棒子打死呢?这不是科学的态度”云云。这话一点都没错,不过我跟你说是这样的:
的确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胶原蛋白不能美容。我说的是目前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它能够美容。我们只能说商人和媒体说“能美容”没有可靠依据。如果有人认为“不能证明它无效”就意味着它“有效”,或者愿意为了那种“可能有效性”而掏钱,那我也不好说啥了……
月见草油号称可以缓解痛经等诸多困扰女人们的千古难题,堪称妇女之友,到底它有没有这么神奇嘞~
▲咦,好像又是这个熟悉的牌子……
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痛经伴随着盆腔病变,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异位,此外子宫肌腺症、盆腔炎症、卵巢囊肿、宫外孕、流产、先天性生殖道异常等也可引起继发性痛经。想治好继发性痛经,得先治愈对应的疾病。
原发性痛经则没有盆腔器质性病变,多见于年轻女性,并且一般月经周期正常。
目前普遍认为原发性痛经和前列腺素有关,因为前列腺素广泛参与了炎症反应。是的,没有前列腺也可以有前列腺素。
▲一个痛到打滚的你……
由于前列腺素和痛经之间如此清晰明朗的关系,目前治疗痛经的主流方法以对付前列腺素为主,最常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扶他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广泛,效果明显。激素调节(如口服避孕药、使用黄体酮类药物)也有一定作用,具体你们可以戳戳这里。
有人担心这些治疗痛经的药物的副作用,于是各种看起来无毒无害的疗法应运而生。月见草油就是被神化的痛经杀手之一。
月见草因为在夜晚开花(英文名叫evening primrose), “月见”二字也不免让人遐想是否它是否能对付月月见的痛经。坏消息是,尽管诸多月见草油产品风行不衰,可是目前还没有一篇正儿八经的研究直接表明它对痛经有效。
▲上面介个就是月见草了~
有人这样说:“月见草油可以抑制引起发炎作用的前列腺素浓度的上升,减轻痛经。”那么有没有关于月见草油,或者月见草中的某种成分与前列腺素的研究呢?
月见草种子榨取的油,富含亚油酸(LA)和γ-亚麻酸(GLA)等ω-6不饱和脂肪酸——上面这些酸的名字,你可能在鱼油、食用油的广告宣传中有所耳闻。有研究表明,这两种脂肪酸可产生二高-γ-亚麻酸(DGLA),该物质经过进一步代谢可生成有抗炎作用的物质(PGE1)——或许可以帮助减轻痛经。
可惜问题是,这个名字怪怪的二高-γ-亚麻酸还可以被转换成引发炎症的物质。所以,月见草油并不会简单地“抑制引起发炎作用的前列腺素浓度的上升”。
这货根本就是两边都有在帮忙啊!一边灭火一边点火什么的……
月见草油对于其他疾病例如经前综合征、更年期症状、湿疹等的治疗作用呢?虽然有相关临床研究,但是数量少,规模小,设计弱,拿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甚至还有相当的研究表明没有效果。
亚油酸(LA)和γ-亚麻酸(GLA)并不罕见。常见的植物油中都含有大量亚麻酸;γ-亚麻酸可以由亚油酸代谢而得,也能从肉类中摄取少量。
换言之,如果你坚持相信LA→GLA→PGE1这条并无靠谱临床证据的抗炎通路可以解决痛经问题,也没有必要追捧月见草油。
多吃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的确比常吃动物油要健康。但是拿不饱和脂肪酸作为宣传噱头宣称能治疗痛经的各类产品,就没必要跟风了。当然,它们或许还有点安慰剂效应……
但是现在我们似乎把安慰剂作用给戳破了_(:з」∠)_
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成为美人,但哪条路都没那么简单!

躺在这儿等你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