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高街品牌的知名代表,Zara每年都因为抄袭支付高达千万欧元的罚款。当然,这些罚款在Zara的销售业绩面前不值一提——2018年,Zara母公司lnditex集团的财报显示,其2018年的销售额为261亿欧元。Zara的成功更是被评价为“不做潮流的引导者,只是时尚的搬运工”。
这种靠抄袭成功的策略更是被快时尚品牌H&M、Topshop、Forever 21 竞相模仿。没有首席设计师,却平均每2~3周就能有新款上架,并快速将一线大牌的设计“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这种“大牌设计,低廉价格”的模式,让许多一线大牌以及独立设计师烦不胜烦。
2016年7月,洛杉矶独立设计师Tuesday Bassen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指出Zara抄袭自己的作品。

Tuesday Bassen社交媒体晒图
明晃晃的证据,足够恶劣了吧?然而Zara每季的新品并没有表现出收敛的意思。
不过说起抄袭这件事,有些一线大牌、设计师品牌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有时候总是让人分不清到底是相似的灵感乍现,还是设计师江郎才尽,又或者流行元素堆叠起来也无非就这几种。
鼎鼎大名的Chanel也被独立设计师Mati Ventrillon曝光过抄袭。她在社交网站上指出,年初Chanel 的员工曾造访过她的工作室并买走了一些单品,之后自己的作品便出现在了香奈儿当年的高级手工坊秀中。事件最终以Chanel道歉而收尾。

Mati Ventrillon作品(左)与Chanel 模特穿着(右后)
在Ins上有一位“打假”博主叫Diet_prada,整理了非常多大牌的“撞款”瞬间,各种各样的“撞款”让人不由得怀疑大牌也走不出抄袭怪圈。
1
抄起来自己都不放过
有些设计师是典型的抄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的,比如说Vera Wang。Vera Wang 2017春夏系列单品,48个Look中,12个Look高度相似,仿佛12个不同模特搭配了同一件衣服出来。

Vera Wang 连连看
即使看起来像是同一件衣服,Vera Wang 最多被讽刺灵感枯竭(远远算不上抄袭),而Hedi Slimane 就不一样了。从Yves Saint Laurent男装设计总监到2018年入主Celine,衣服简直像是直接平移了过来,同系列还有非常多相似款,评价就非常Emmmm了。
亲,这么喜欢自己的设计,建议亲亲考虑同名品牌呢!

Saint Laurent 2016秋冬(左)、Ceine2019春夏(右)


Saint Laurent 2016春夏(左)与Ceine2019春夏(右)
因为换设计师导致品牌撞款的事情,还发生在原Valentino设计师Maria Grazia Chiuri入主Dior成为设计师之后。
Maria Grazia Chiuri 于2016年加入Dior,是品牌首位女性设计师。2017春夏成衣系列是Maria在Dior的首秀,她还通过当季的“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T恤,掀起了Slogan T 的热潮。
但当季许多新设计与Maria 在Valentino 时的作品极其相似,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Valentino 2016秋冬高定(左)与Dior 2017春夏
透明纱裙与飘逸又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感,美则美矣,太相像了。
2
拼拼凑凑就没有知道我抄袭了
奢侈品牌之所以昂贵,除了久远年代积攒下来的品牌文化,设计师的创意也是重要的附加值。但是如果这个“创意”来自对于其他优秀设计的拼凑重置,那就另当别论了。
比如,Mugler 2018早春系列单品,像不像是把LV 2016秋冬的上下装换了个颜色直接穿出来呢?不知道设计师怎么想,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LV 2016秋冬(左)、Mugler2019早春(右)
Orley 好心的替Stella McCartney 将2016、2017春夏两季的单品搭配在一起,还真的挺好看呢(啊!不!)。

Stella McCartney (左)、Orley (右)
Christian Siriano 将Viktor & Rolf 2010年秀场的Look稍加搭配,自己就发布了一场秀。是资源整合的一把好手没错了!

Viktor & Rolf (左)、Christian Siriano (右)
3
只要时间够久,他们就抓不住我抄袭
当然,许多设计师喜欢从经典的设计及单品中寻找灵感,美名其曰致敬与传承。如果新入主Dior的设计师模仿了New Look,一定会被称赞是对品牌文化与设计的传承。
但如果从其他品牌有历史又经典的设计中“借鉴”与致敬,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J.W. Anderson 的设计“致敬”Bonnie Cashin 1949年的斗篷造型。如果这个可以称之为设计,那设计的门槛真的有些低。

Bonnie Cashin(左)与J.W. Anderson (右)
说起品牌Bonnie Cashin,也是一个宝藏库。虽然在时下知名度不是非常高,但却着实领导了休闲时装的潮流与变革。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巴黎流行端庄、精致、女人味十足的风格,Cashin 果断走起了舒适、单薄的休闲风,软呢斗篷、连体裤都是她的革新性设计。
CALVIN KLEIN 的作品中也有明显的Bonnie Cashin痕迹。

Bonnie Cashin 1978年设计(左)、CALVIN KLEIN 2018春夏(右)
川久保玲在设计界也久负盛名,提起另类与先锋,一定少不了她。早在1995年,“拼接”“不好好穿衣”这样的元素,就出现在了Comme des Garcons 的作品中。美国轻奢品牌Joseph 就毫不客气的致敬了。

Comme des Garcons 1995春夏(左)、Joseph 2018春夏(右)
Valentino 2019春夏系列也让人不省心,直接在Louis Feraud 20 世纪60年代左右的连衣裙外面搭了一件斗篷就算是设计了?哦,不是,还调整了色彩饱和度。OK……Fine……

Louis Feraud(左)、Valentino 2019春夏系列
剩下的还有Bella Hadid 穿着Versace,哦,抱歉,是Alexandre Vauthier 出席维多利亚的秘密秀后派对。

Versace(左)、Alexandre Vauthier (右)
4
只抄重点元素不叫抄
有段时间我疯狂的迷上了小众设计师品牌,其中的点无外乎这些小众设计独特、不用担心烂大街、价格可承受。直到我被入手的几个小众品牌包包的质量伤害到之后,这种印象才略有所改观。
这里不得不提J.W. Anderson 给我带来另一层伤害(爱之深责之切)。Diet_prada扒出来的图片显示,J.W. Anderson网红款Pierce鼻环包与Hermes早年某一款包袋的设计极其相似。标志性的鼻环、包包配色相似度极高。一直由于要不要入手这一款的我瞬间就拔草了。

Vintage Hermes(左)与 J.W.Anderson
3.1 phillip lim 最新一季的单品与Celine 2015年春夏的设计,单看主体设计还是各有特色的,放在一起看,总觉得哪里很像。

Celine (左)、3.1 phillip lim (右)
另外一些,基本看到重点元素,就会联想到不久前出现在其他品牌设计中的流行元素。

Gucci(左)、Alice + Olivia (右)
一边写一边感慨:奢侈品一贯爱讲的传承、品牌文化,小众设计师喜欢宣传的独特,有时候实在禁不起翻资料。
我以前在时尚媒体工作的时候,刚毕业没什么钱买奢侈品(当时也确实对奢侈品没有太多感觉),但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出席奢侈品品牌的活动(对,就是过着那种“月薪4千,教月薪4万的人如何过月薪40万的生活”),所以当时的Leader就告诉我们这些小年轻:一定要攒钱买一些奢侈品的入门款用来撑面子,实在买不起可以买买Cxxch、MICHAEL KxxS,再其次也得是小XK这种品牌包包,虽然是抄袭但好歹是个牌子,不要背一些乱七八糟得抄袭品……(OK,fine!)
她对于奢侈品以及抄袭的态度就是:大牌原创>轻奢抄袭>快时尚抄袭>其他抄袭。
当然,每个人对于“抄袭”的定义是完全不一样的,Diet_prada对于抄袭的定义算是相对严苛的,相似剪裁及重点元素的Copy也算在其中,许多人并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属于抄袭呢?对于高街品牌抄袭、一线大牌及设计师品牌的“借鉴”“致敬”你又怎么看,我们评论中见!

活儿姐
“读书人的事儿,能算偷么?”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