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故事 VOL.004

今日讲述者:小夜Cassia
前临床兽医 / 自然科普讲师
艳阳高照的晌午,空地上的一辆小卡车车斗里躺了一头捆得结结实实的猪,这头猪显然还处于猪生茫然的状态,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

就是这样猪生迷茫的小眼神。图片:Pexel
一群“壮汉”七手八脚地把它抬上了一个不锈钢台子,一盆凉水兜头泼下,瞬间,凄厉的嚎叫响彻云霄,让还沉浸在午睡甜梦中的人们纷纷讶异地瞪大了双眼。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旁边一位精神矍铄的中年男子,手持一柄明晃晃的尖刀,断喝一声:“都闪开了!”便一个箭步上前,抬手便向这头猪刺去。
你以为这是什么场景?
屠宰厂培训?错!这是我们动物医学专业解剖课的现场。

在生活中,动物医学专业远不如“兽医”这个称呼来的熟络。而在很多人眼里,兽医专业同人医一样神秘,总是与尸体解剖、福尔马林浸泡标本、活体生理实验等等紧密相关。让人感觉毛骨悚然的同时又十分想一探究竟。

“别误会,我们不搞弗兰肯斯坦。”图片:Public Domain
今天,作为一个正儿八经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人,一个练就一手快手割蛋神功的前动物临床医生,我来给大家讲讲一个兽医是怎么炼成的。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动物解剖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不过兽医专业其实并不只针对猫、狗等宠物,我们也要学习各种家畜、家禽的生理构造。因此,解剖课基本上就是一个迷你“屠宰场”,杀鸡宰牛样样全,医生一秒变屠夫。(雾)
很多大家畜的解剖需要将近一天的时间,解剖楼离食堂又不近,一开始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在血泊旁吃东西,干脆就放弃午饭。但解剖实在是个体力活,没几天大家就都都一脸习以为常地坐在标本旁边吃开了,吃到跟当天实验动物相同的肉的时候,还会跟同学一本正经地讨论是哪个部位。

如果说解剖课对我们吃饭的胃口只是一个挑战的话,寄生虫课的安排简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折磨了。
我们的寄生虫学老师讲课风格风趣幽默,对学生耐心又温柔。然而,她有一个令我们深恶痛绝的习惯——喜欢把一切寄生虫找到对应外形相似的食物来打比方。
比如她会指着一条蛔虫标本,开心地跟我们讲:“同学们快看!这蛔虫像不像咱们食堂的拉面?”
我们:“像……”(满脸都写着开心)

我觉得这是一瓶土豆粉,D区。图片:Wikipedia
又或者看着显微镜下的虫卵,教我们怎么通过卵的外观区别寄生虫的种类:“你们看这两种虫卵是不是都很像芝麻粒儿?大家要记住,白芝麻是A寄生虫的卵,黑芝麻是B寄生虫的卵,大家不要搞混了哈。”

放轻松,这是真的芝麻。图片:Pixabay
讲到硕大的猪带绦虫或者牛带绦虫时,她会一本正经地说:“我一直觉得绦虫长得特别像裤带面,真的!”(现在再讲这节课怕是要把绦虫比喻成大碗宽面了……)
我们:面无表情麻木的看着老师,“呵。”(内心波涛汹涌,胃里翻江倒海)。

啊,这不就是洒在桌上的宽面条!图片:Wikipedia
每次讲台下面的同学们露出被恶心到怀疑人生的表情,老师就会绽放出花儿一样的笑靥。
拜老师特别的教学方式所赐,加之所有的寄生虫理论课和实验课一律被安排在午饭前的最后一节,班上的每个人都保持了苗条的身形(X)。
其实恶趣味的授课方式只是老师的外表,她其实是一位对自己专业非常认真敬业的老师,有一颗为了科研不畏艰难的学者初心。研究寄生虫学有大量的样本需要通过各种动物的粪便来采集,我曾经亲眼见过这位娇小可爱的老师顶着酷暑淘腾粪便,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只专心在做采集工作。

无论是人医还是兽医,外科手术总是不能绕过的关键项目。
凡是上过我系外科课的学生都知道,永远不要坐在老师很容易够得到你的地方,除非你想在课上化身各种身患疾病的动物,或者某个有病变的器官。
我们外科老师有这样一个习惯,在讲解手术术式的时候喜欢随手薅一个离他最近的学生来充当“模特”:
“假如说这是一个猪的膀胱…”一手充满爱意地抚摸某个同学的后脑勺,“里面长了结石,我们做手术的时候要从这个方向划开,取出结石”,另一手充当手术刀快准狠地划拉下去,“然后要用什么缝合方法?对了,荷包缝合,缝合以后是怎么个形态呢?”双手细致地用同学的头发摆出缝合的样子……

几乎每堂课都会有这么一个幸运儿喜提老师的VIP式讲课服务,满脸惊恐,一动不敢动。好在这么讲下来记忆倒是十分深刻,想必以后实操的时候只要摸一摸差点秃掉的脑袋,就能想起这个知识点。
外科手术学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术中缝合的打结方法。不光是结的种类多,还分双手打结、单手打结和器械打结等很多种操作。一开始我们会拿一根绳子充当手术缝线,拴在宿舍的床架子上反复练习,经常有人打着打着就嗷地一声惨叫,“救命,我手拔不出来啦!”
在所有手术课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感同身受的一定是学习如何给动物绝育/去势,真可谓是女生酸、男生疼的课,同理心太强的同学怕是会留下终身阴影吧(x)。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雄性动物去势之前蛋蛋上的毛是需要兽医亲~手~薅干净的喔,因为睾丸皮肤娇嫩,随意剃毛很容易引起过敏之类的不良反应,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十分酸爽……

小猫绝育回家意志消沉,多半是蛋蛋被薅了毛。图片:雪梨
学动物医学的五年,快乐多,艰苦更多,但只要一想到能够为可爱的小动物、大动物们提供帮助,便又能鸡血满满地学下去了。


@凉sir:
这是一个苦中作乐、让人又爱又“恨”的专业。上大学时,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是调剂过来的,只有两个同学自愿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就是其中之一。从顶着烈日上完解剖课吃不下饭,到能给其他专业的朋友安利好玩的动物知识,甚至是解决相对简单的宠物疾病,许多人在这一过程中爱上了动物和动物医学。对了,毕业时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深造,这对人才流失率比较高的本专业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
@真高兴:
班主任授课的动物福利和实验动物学两门课让我印象很深。最初我对“小白鼠”只有很模糊的概念,只知道按照助教的讲解去处理小鼠、进行实验,当我接触到更多专业内容以及生命科学更广领域的知识时,才对动物实验和医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医学是仁术,更是科学”,在遵照动物福利的前提下做好实验,不仅是对手中的实验动物负责,也是为了更好地对其他动物负责。
@老谭酸菜:
作为社恐,一想到工作是和猫猫狗狗打交道就很兴奋,但真正工作后发现,给宠物看病实际上还是在和人交流。配合度高、对宠物真正在乎的主人,比较龟毛、对医生不信任的主人……在动物医院每天你都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治好动物和主人的赞扬能让我充满成就感,病例回天乏术、主人的哭泣甚至是无奈的纠纷也能让我抑郁到怀疑人生。当宠物医生,是智力、体力、心理以及财力的多重考验,宠物临床医生的待遇真的不高_(:з)∠)_
@丁辰:
当兽医很苦恼的一点是,总有人把医院当做动物的救济所。我遇到过一只斯塔福梗犬,因为肝脏血管的问题,不能吃肉,只能吃处方粮,当时的情况不致死,但姑息疗法和手术的费用不低,主人还是把她抛弃在医院了。当然最后我们治好了她,由于大家又都很喜欢她,所以留在了医院。怎么说呢,这样的主人再少一些吧。


VOL.001 “为了养猫,我打了一年脱敏针”
VOL.002 “学人类学的,会研究人类颅骨吗?”
VOL.003 听说学海洋学,实验对象都要自己抓?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