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2571
需用时 05:08
电影中的大龙猫真实存在,但也快没了

电影中的大龙猫真实存在,但也快没了

王放 物种日历


今天故事的主角叫做短尾毛丝鼠Chinchilla chinchilla。听到这个名字可能大部分人会一愣——某种大老鼠?我应该不熟悉吧!实际上,毛丝鼠是我们最常见的伴侣动物之一,对了,它们还有一个大家更耳熟能详的名字——“龙猫”。


又是新一天的可爱暴击。图片:Dan Burton / NPL


这个名字来源于宫崎骏的电影《となりのトトロ》。人们发现片子中的龙猫形象和宠物毛丝鼠形神兼似,都是又可爱又温暖的大绒球,因此就索性用“龙猫”来称呼毛丝鼠了。


谁不想拥有一只龙猫呢?图片:《となりのトトロ》


宠物龙猫的野外祖先是长尾毛丝鼠Chinchilla lanigera,是今天主人公短尾毛丝鼠的同属近亲。短尾毛丝鼠没有变成宠物,它们尾巴短一点、耳朵小一些,身高体重却都大了不少,分布的海拔也高了不少。为了好记,不妨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就把它叫做“大龙猫”吧。


长尾毛丝鼠(Chinchilla lanigera)是我们更熟悉的龙猫。图片:Trurl66 / Wikipedia     


毛丝鼠,统统都是萌物!


从分类上看,“大、小龙猫”所在的毛丝鼠科Chinchillidae只是啮齿目动物中的一个小科,一共只有3属7个物种,全部分布在遥远的南美洲,似乎并不起眼。可是如果有机会仔细研究,恐怕你会发现毛丝鼠科的每一个动物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比如我们熟悉的龙猫,身上又软又绒,热衷于在沙堆里面洗澡,一下能跳两米高


无论大小龙猫,洗澡时都壮观异常。图片:giphy.com


比如被叫做“睡神”的南山䶅[hé](Lagidium viscacia),似乎永远睡不醒,垂头丧气的模样像极了加班工作或者熬夜复习的你。


“昨晚熬夜了,脑壳tun。图片:Diego Delso  

洗手洗到一半睡着了。图片:Chris Stenger / buiten beeld


再比如平原䶅(Lagostomus maximus),长相有点像“小猪佩奇”里面的斑马苏怡,脸上好像是被PS似的涂上了两道黑油漆,乍一看十分滑稽。


图片:《小猪佩奇》;David Hosking / FLPA


这是啮齿类的胜利


毛丝鼠科的动物,都这么神奇么?其实所有这些神奇特质,都代表着啮齿类动物的成功——天上飞的鼯鼠,树上窜的松鼠,水里游的河狸,田里跑的田鼠,家里养的仓鼠,等等。



作为演化最为成功的哺乳动物,啮齿动物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于地球上除南极以外的所有陆地。毛丝鼠科的7种动物也不例外,它们生活在贫瘠的安第斯山脉,适应着这片土地。


为了适应干燥和寒冷,龙猫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会生长着数十根柔软毛发来保护自己。洗澡是龙猫每天都要进行的重要活动,这不仅能清洁毛发油脂,更可以去掉身上的气味以躲避天敌。


由于安第斯山脉上不是随处能找到水源,而且水很难渗透到毛根部位,所以龙猫演化出了利用细腻的火山灰沙尘洗澡的习性。当龙猫在沙尘中翻滚时,皮肤上的碎屑、油脂和污物都会附着在粉尘上,只留下干燥清洁的皮肤,也不易滋生真菌和螨虫。


知道了这样的演化故事,再也不会嫌弃龙猫洗澡尘土飞扬。图片:tenor.com


又如永远睡不醒的南山䶅,实际上半闭着眼睛并不代表它们正在入睡边缘,更不意味着它们一推就倒。


南山䶅是靠声音来感知世界的。它们真正的家园是在黑暗的地下,几十只聚集在一起,彼此团结互助,挖掘出迷宫一样的洞穴。它们使用一套复杂的语言系统完成日常交流。所以看似不动声色的“睡神”,其实在用耳朵获取这个世界的信息。


“我醒着呢。”图片:Chris Stenger / Buiten-beeld


还有前文提到的斑马阿姨平原䶅。安第斯山脉贫瘠的环境生存不易,因此它们要首先满足那些能够生育后代的雌性占有最好的资源。


雌性群体占领着那些最为丰饶肥沃的土地,拥有最棒的草地和灌丛,它们常年生活在一起,雄性则像过客一样来来往往,只有那些最强壮最健康的雄性可以暂时留在洞穴之中,这些雄性面部的“黑白面罩”也因此变得格外醒目。


长成这样,主要是为了脱单。图片:biolib


成功演化带来的灾难


很多人都不知道,看起来踪迹遍布全世界、活得慵懒又滋润的龙猫,在野外却是随时处于灭绝的边缘


更讽刺的是,它们在千万年间自然演化出的那些最完美的特征,反而让它们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简单说:1.它们的皮毛太好,成为了重要的狩猎对象;2.它们太适应安第斯山,可惜安第斯山变了。


看似随处可见的龙猫,其实在野外已经很难看到了。图片:Guérin Nicolas / Wikipedia


大、小龙猫的自然分布区都在狭长的安第斯山脉。这个巨大山脉绵延近八千多公里,跨越了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等多个国家。在这样广阔的山脉上,两种龙猫的分布海拔从1000米直到5000米。尽管安第斯山脉上有大片荒漠,但是龙猫找到了那些火山灰上长出来的荒草、灌丛和岩缝来获取食物、躲避天敌。


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改变了整个南美洲的面貌,也摧毁了龙猫的命运。从1500年开始,龙猫种群遭受了血洗,以千万只计的龙猫毛皮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和北美供贵族富人穿戴。仅十九世纪末的二十年里,就有超过700万张的龙猫皮毛从秘鲁出口。而实际上,因为粗暴的捕猎方法,还有两倍于这个数量的龙猫皮被直接丢弃。


龙猫皮毛制成的大衣。图片:Kürschner


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Chapman先生尝试捕捉野生龙猫建立人工种群。他雇了23个人花了3年,才捕捉到区区11只野生龙猫,可见当时野生龙猫已经濒临灭绝。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龙猫和小龙猫先后被报道野外灭绝。直到几十年后,人们才重新在野外发现了残存的野生种群。


可惜的是,现在人们记录到的野生龙猫种群,都生活在孤岛一般的小山上,周围被贫瘠荒漠所包围。在一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野外找到的龙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甚至比仅仅来自11个建群个体的宠物龙猫还要低。


这说明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遗传多样性丧失,近亲结合增加,适应性下降,极大地增加了野生龙猫种群的绝灭风险。


宠物龙猫。图片:Thirteen squared / Wikipedia


保护?谈何容易


龙猫这么可爱,为什么不保护?赶紧建保护区啊!


作为一个投身于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工作的人,我深知回答这个问题的艰难。在中国,我们花了无数人力物力和几十年的光阴,才把野生大熊猫从灭绝深渊拉了回来;而与此同时,华南虎、白鳍豚和一大批说不清楚名字和习性的动物已经消失了。


拯救濒危物种,很难。图片:Jane Burton / NPL


今天,我们在西南山地布设了数千台红外触发相机,用双脚走过山山水水进行调查,可是甚至连林麝、云豹和豺分布在哪里都未完全厘清。


拯救一个濒危物种,谈何容易。


仅有的零星野生大龙猫的照片,来自在一线进行研究和保护工作的科学家。图片:chincare.com


绵延的安第斯山脉上,大、小龙猫的分布点像大海捞针一样隐藏在无边荒漠中。比如在阿根廷,唯一的大龙猫存在证据是从3份胡狼粪便里发现的,而胡狼在哪里捕捉到了大龙猫,到底有几只大龙猫,人们无从得知;比如在玻利维亚,人们2017年才重新发现了大龙猫的存在,而上一次在玻利维亚发现它们已经是1939年的事情了。


因此很遗憾,今天没有带给大家一个拥有乐观结局的故事。


世界如此之大,可是大龙猫还能陪伴我们走多远,仍然是一个迷。大龙猫,莽莽安第斯山脉,哪里才是你的家?


无论是龙猫还是大龙猫,未来都不乐观。世界虽大,何处可安家?图片:exoticnutrition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来自物种日历作者@王放。

 可爱的毛茸茸们 

“人类的抑郁、失眠,由我们仓鼠来守护!”

可爱小花鼠,用果实播种出了一片森林

土拨鼠,真的会大喊大叫吗?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9-09-0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