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桂”,我心中一直有很多疑问:桂圆真好吃啊,可是学校和公园的桂花树上结出来的却是紫黑色的小浆果,长的和味道都太不像桂圆了!做红烧肉少不了放桂皮,那桂皮就是桂花树的皮吗?还有肉桂卷里的肉桂和桂皮一样吗?好吧,所长就用这篇给大家解解惑。
叫“桂”的很多植物都产于中国。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招摇之山多桂”“皋涂之山多桂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桂”也是源自秦统一六国之后,因当地产桂木而设立桂林郡,不过那时的桂林郡不是现在的桂林市,而是今天的桂平往西南。这两处的“桂”指的都是“肉桂”。
肉桂的树皮和枝干中都含有肉桂醛,辛热刺激却还带点甜,入口后有淡淡苦味。所以最早肉桂是以药材的角色出现在国内饮食中,主要是在做肉类时,掩盖肉的腥气,增加口感。
红烧肉里少不了肉桂 | 豆果美食网网友爱美食的志宝妈
要说分类,肉桂算是调料“桂皮”的一种,桂皮是樟科樟属的一众桂树的树皮。肉桂是其中长得最厚、味道最浓的一种。其余像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柴桂和锡兰肉桂等,它们的树皮都是桂皮,但是因为肉桂醇、芳香醇和丁香油酚含量的差异,味道相应也有不同。肉桂是第一批穿越印度洋到达西方世界的香料,自从传入西方,风头一直不减,为此还是几场国家战争的缘由。左边明显更薄的是锡兰肉桂,更厚的是国产的肉桂 | wiki commons / Antti Vähä-Sipilä
西餐中多用的锡兰肉桂,闻起来比肉桂多了些花香,口味更平和,非常适合搭配西方的甜品。《圆桌派》中有一集,美食家罗朗邀请嘉宾吃一种欧洲传统的早点——肉桂卷,主持人窦文涛咬了一口惊呼:怎么这么甜啊!正是因为肉桂的味道太复杂,在我们的味觉记忆中,那就是小时候喝的中药味儿。所以对于我们的口味,一点点刚合适,可乐和提拉米苏中的一点点肉桂,都让我们为之着迷。
肉桂树的萌发能力很强,只要不伤及根系,及时追肥,新的枝干很快会萌发,待几年就能再次采收桂皮。正因为如此,肉桂因为奇特味道和神奇的生长力,在中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被视为“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的“仙药”。让我们联想一下小时候“吴刚伐桂”的传说,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记》中有记:“旧传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晋代傅玄所写《拟天问》中又有“月中何有,白兔倒药”的记载,联想到肉桂的特点和渊源,就会发现吴刚在月宫中砍的是肉桂。
桂花树是木犀科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和肉桂是两种不同的小乔木。桂花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小阔叶树种,比起肉桂,更耐寒,所以秦岭北坡也能存活。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桂花树叶又是一年四季碧绿油润,所以古人寄以美好的情愫,将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借喻高中状元。
折桂折的是桂花 | pixabay
可是,“桂”太复杂,以前没有现代的科学方法分类,古人混淆是太正常了。尤其是我们的中秋赏月,折桂本来折的是桂花枝,却被讹传到了月宫中,成了“蟾宫折桂”;吴刚本来砍的是肉桂,结果却被附会酿出了桂花酒。
桂花酒 | 豆果网网友其实我是古需艮
肉桂又被称为玉桂,和桂花树两种“贵”木都被寄托了各种尊贵的向往。人类的文明在互通有无,我们的桂花和桂皮传到西方,月桂也乘着东行的商队来到了中国。月桂是樟科月桂属的一种,它的叶片表面有一层蜡制,特别适合原产地地中海地区炎热的气候。月桂的叶片含有芳樟醇和桉叶油素,把它们晒干制成香叶,会产生香甜而刺激的味道,这就是我们通常做卤肉时料包中的香叶。
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爱上河神之女达芙妮,达芙妮化身一株月桂树,让阿波罗追而不得,只能送上祝福“愿你的枝叶四季常青,装饰我的头,装饰我的琴,让你成为最高荣誉的象征”。月桂的学名 Laurus nobilis,字源Laudis在拉丁语中是“赞美”的意思,这种在地中海地区常见的树木,从阿波罗的神话开始就被视为光荣、智慧、和平的象征。在奥林匹克竞赛中的夺冠者,都会被赠予一顶月桂编成的头环,谓之“桂冠”,不过后来做桂冠的植物被象征和平的橄榄枝代替了。月桂 | flickr / Χάρης Κλέντος再回过头说说开头的桂圆。桂圆是无患子科龙眼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由于一些晚熟的品种直到桂花飘香的时节才能成熟,顾名思义而称“桂圆”。桂圆树的寿命很长,而且挂果率高,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黄褐色的球形果实挂满枝头,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摇钱树”。

参考文献
(英国)多尔比.译者: 李蔚红.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看完记得点个 好看 ↘ 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