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喀拉拉邦的一头怀孕母象之死,引发了轩然大波。这头母象死于人类投放的伪装成食物的鞭炮,那些鞭炮在它的口中和胃里炸开,让它无法进食,最终缓慢、痛苦的饿死。最终,兽医解剖发现,它的肚子里有一头小小的大象胎儿。一尸两命。
这件事首先是在印度引起了轩然大波。印度一系的宗教,讲不害,厌弃杀生,素食者占人口比例极高。如此残暴的行为,大部分印度人都没法忍。这条新闻传到国内后,也激起了愤怒。正如每次印度有一点负面信息,总会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歧视性言论,这一次也不例外。这其实没必要。印度整体的环境保护状况,相对很多国家来说要好上不少,印度老虎数量的增长就是最好的例证。就说大象,2020年4月还出过一个事儿:印度东部的奥迪萨邦有头大象掉到了水坑里出不来,结果一大群印度人,喊着号子生生用人力把它给拽了出来。这个视频还挺震撼的:这说明什么呢?其实我可以轻飘飘的说一句:哪儿都有好人,哪儿都有坏人,印度有的人会救大象,有的人会害大象,人就是这样的。
但这么说,那就太低估人象冲突这个问题了。在咱们国家,也有西双版纳野象进村子毁物伤人的情况。但如果跟南亚的困境一比,那真的是小巫见大巫。南亚一些地区的人象冲突,是系统性的困境。
怎么说呢?印度和斯里兰卡,是野生亚洲象数量特别多的地方。同时,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长速度都特别快。为了养活这些人,当然要向自然要地。从而导致大象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人类的农田出现重叠。
喀拉拉邦的野生大象。图片:花蚀
这次出事儿的喀拉拉邦我去过,在印度所有地区中,我最喜欢这个满街共产党旗的邦,大家有兴趣可以戳前面那个超链接,看看我的游记。我喜欢喀拉拉,其中一个原因是那儿的野生动物特别多。这个邦最有名的保护区,是东北角的瓦亚纳德地区,那里号称印度最容易见到野生大象的地方。确实很容易见,我在保护区内坐着卡车兜风,直接在大马路旁边碰到了一群野象,野象也不理会人,我们看着它们,它们自己吃自己的。那种感觉,非常梦幻。
图片:花蚀
瓦亚纳德不光大象多,老虎也多。我运气不够好,在保护区里没有看到老虎。但是,我在沙地上,看到前面那辆车的车辙印上压着一个新鲜老虎脚印,那车可能就领先我们五到十分钟,我拍上面这张照片的时候,老虎大概就在旁边某个树丛里看着我。现在回想,还有点怕怕的。我的怕,只是一个旅游者的谈资。但对当地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瓦亚纳德地区也就两千多平方公里大,生活了八十万常住人口,平均一平方公里近四百个人,这啥概念呢,河北的人口密度就是这个数,北京的人口密度也才这个数的三倍。而且你们要考虑到,瓦亚纳德还是个保护区,根本算不上人口稠密的地方。可以讲,瓦亚纳德人实在是太容易碰到老虎了。当地政府为了减少老虎吃人的概率,甚至会不定期往森林里野放斑鹿。嘿,老虎们你们吃鹿吧这些鹿人工养的有点笨,别吃人了。
瓦亚纳德出过一事儿:一哥们骑着摩托唱着歌,回头一看,一头老虎追着他跑了好远……
老虎,会造成吃人、吃牲口的事件。而大象更可怕,除了会杀人,还会给农田带来毁灭性的伤害。这一点不展开讲了,你们脑补一下一群野象进甘蔗地是个什么场景。在面对野象来袭的时候,农民是非常无力的,但也是强悍的。为了保护农田,也为了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有些农民下手特别狠。媒体对斯里兰卡农民报道比较多,岛上的农民,会通过下毒、放鞭炮乃至放炸弹的手段,保护农田,报复野象。而象又聪明,中了几次招,就知道咋回事了,一些陷阱就失去了作用,甚至有的象群会报复回来。一来二去,双方的冲突就升级了。这事儿印度人也干,这一次杀死了一头怀孕母象,出现了极有震撼力的一张照片,于是社交媒体终于炸了锅。
瓦亚纳德的森林,这么好的林子,隔壁就是农田。图片:花蚀
WWF有个统计,印度的人象冲突,每年会造成100个人类(多的时候能达到300人)和50-60头大象的殒命。什么是双输,这就是双输。
象的命是命,人的命也是命。只救大象,完全不顾人,这种生态保护非常可怕,是希特勒般的行为。想要缓和人象冲突,其实无外乎有这么几个套路。但我想了一下,这几个套路要实现都很难,我们一个个来说。
1 想办法规范人的行为。这种规范,可以是法律的,也可以是宗教的。在青藏高原上,棕熊造成的熊害特别普遍,非常骇人,但很少有人报复回去,这就是法律和宗教的双重作用(可详见:杀死袭击人的熊,不足以解决熊的问题)。但是,这两种工具在南亚好不好用,难说。按道理说,印度教之于印度人,上座部佛教之于斯里兰卡人,都有很强的约束力,这两地儿的农民都开始反击大象了,这说明现有宗教的约束已经失效。至于法律能不能发挥作用,我同样比较悲观。
2 想办法不让大象靠近人。上面那篇讲棕熊的文章里,我提到说青藏高原上在试点电网防熊。其实,类似的事情,印度、斯里兰卡人也在做,也有人用电网防象。但是,这玩意要钱,那些穷苦农民哪儿来的钱?3 想办法缓和人象关系。如果野象造成的损失一定会出现,那么就得想办法让人不那么肉疼。在很多地区,如果野生动物伤害了家畜,毁坏了农田,当地政府或者保险公司会拿出一笔钱来补偿受害者,这就是生态补偿的思路。有生态补偿,人象关系就能缓和。但问题又来了,钱从哪儿来?4 让人的利益和象产生关联。这一条,就得改变人类的生产模式了。种田赚不了太多钱,农田又会被大象毁坏,有没有可能改个行当,例如生态旅游,变害为宝,利用大象来赚钱?如果大象成为一种旅游资源,能够让周围的人得利,那么人们就会倾向于保护大象而不是伤害它们。但问题又来了,南亚有人象冲突的地方很多,有几个能做成这样的产业升级和改变呢?这些分析,我敲键盘写下来很容易,真去实施,难度会更大。这么一分析,我更悲观了。有人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原话不记得了,大意如此:生态保护怕的不是人类的发展,而是发展不够快。南亚人口数量在快速增加,但城市化的进程又很慢,那自然就会继续向自然要地、要资源,类似的冲突可能会越来越多。本文转载自@花蚀的人间观察(ID:NatureTemple)。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