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壳说
5326
需用时 10:39
詹姆斯·戴森中文版新书《发明:詹姆斯·戴森的创造之旅》访谈实录

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由全球科技公司戴森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撰写的新书《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中文版正式发布,一场题为“让发明,预见未来”线上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这本书由中国纺织业出版社出版,整体讲述了詹姆斯·戴森历经50余年的创造和发明事物的故事。

发布会上,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胡宏飞接受了媒体的视频采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1、新书中,您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这是否对詹姆斯·戴森有了一些新的认知?这些内容和你平时在戴森的工作有哪些“相似之处”?

  •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计其数的“失败”,他在书中写道:与最终取得的成功相比,发明的过程中失败更多。我们应该欢迎失败,而不是避免失败。工程师、科学家或其他任何人都不应该害怕它。他在不断失败中突破,不惧失败的精神令我印象深刻。
  • 包括在经过了4年的创造和测试,失败了5126次后,才设计出气旋吸尘器原型机的故事,以及尚未面世就因种种原因停滞的新能源电动车…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 阅读他的创造经历也让我联想到我在戴森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干手器Airblade的研发。研发过程中,我们也同样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它的红外窗口是向下的,因为周围环境的反射会产生很多的噪音,所以我们只能回到设计本身,从原理图出发,通过大量的测试去寻找到最合适的高度和距离,并且同不同的团队沟通,以找到全面的解决方案。
  • 这样的例子在戴森每天都会发生。我们的工程师不断地去构建原型机,然后严格地测试它们,理解它们为什么会失败以及如何失败。虽然这整个过程很痛苦,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因为很具有挑战性。现在看到很多国家的公共场所都在使用这一款烘手机,我觉得很自豪,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作品。

 

2、詹姆斯·戴森在新书中提到,发明在今天如此重要。您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您看来,发明家精神在今天如何影响了您的生活、工作还有戴森的发展?您又是为何选择加入戴森?

  • 詹姆斯认为,现今的世界的变化是巨大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非常快,科技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他认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在面对新的问题时,需要有新的解决方案和新的思维方式才重要。他在书中也提到,今天的年轻人热衷于拯救地球、改善环境,并积极寻找治疗威胁生命的疾病的方法。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努力研发来解决。所以见得,发明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詹姆斯写这本书也是希望鼓励年轻人,成为未来的发明家,为当前和未来的问题创造解决方案,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 在戴森,我们同样相信工程师可以解决世界的问题,这种心态和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工作。 我们总是在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每天都在解决新的问题。通过观察人们的日常行为,努力找到用户日常生活中的痛点,并决心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出更好的产品。
  • 戴森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不断构建原型机,然后严格测试它们,以便正确地理解它们是如何失败以及为什么会失败,最终开创出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
  • 加入戴森是因为十一年前一个巧合的机会。当时我正在为新家物色一款吸尘器,无意间看到了戴森DC22吸尘器,当下就被它强劲的吸力和科幻的造型所吸引,买下吸尘器后就回家去搜索这个品牌。发现戴森一直在做一些很不一样的发明和产品,同时也看到他们在招聘硬件工程师,于是我就决定加入这个团队尝试一下新的挑战

 

3、戴森团队中有一个著名数字——5127,这在书中也浓墨重彩的被记录下来,能否和我们诠释一下这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数字?您认为在工程设计中毅力是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是的,5127这个数字对于戴森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1983年,在经过了4年的创造和测试,失败了5126次后,詹姆斯终于在家中的老式马库里成功设计出了气旋吸尘器原型机,全球首台无尘袋吸尘器也由此面世,詹姆斯凭借这项发明改变了世界各地的房屋清洁方式。
  • 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就像詹姆斯说的那样:“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够取得一些成就,那么你就必须将你100% 的创造力投入这个项目。你必须相信你最终会到达终点。你需要决心、耐心和毅力。” 不惧失败、坚持不懈这样的发明家精神为戴森一系列不可复制的核心科技和创新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基石。

 

4、对于戴森来说,如何决定是否进入一个崭新领域,在此之前,你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 在书中,詹姆斯提到,他从没打算让戴森只做一家吸尘器公司。气旋分离器是我们应用于产品的第一项核心技术,而这项产品恰好是一台吸尘器,他一直把这个当作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从那时起,我们一直专注于开拓核心技术,并靠着这些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一路攻城略地。
  • 我们要进入一个崭新领域或者行业,必须始终具备更好的技术和新技术,否则我们不会轻易这样做。所以有时,我们进入某一产品领域并不是商业规划的一部分,而是因为我们创造了一些可以使这个产品变得更好的技术。
  • 例如干手器Ariblade,其实干手器并不是我们计划布局的商业内容,但是我们拥有了这项技术,通过它可以使能耗减少至现有产品的1/6或近1/10,并且吹干速度更快。所以问题的答案是,当戴森拥有能够进入该领域的核心技术或新技术,我们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且不害怕在这个显得我们非常天真和新手的行业里做这件事。

 

5、在新书中,让你最印象深刻的戴森金句或者章节是什么?譬如詹姆斯·戴森在书中不断提到“精益工程”,可以跟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吗?

  • 第五章《马库》让我印象深刻。这个章节详细记录了,1983年,在经过了4年的创造和测试,失败了5126次后,詹姆斯·戴森在家中的老式马库里成功设计出了气旋吸尘器原型机,从而改写了全世界的清洁方式的故事。
  • 谈到 “精益工程”(lean engineering),是戴森一直在践行的工程理念,意味着用更少的能源,更少并且正确的材料来进行发明创新。
  • 詹姆斯书中提到:“精益求精是大多数工程师的天性, 它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我们认为,优秀的工程师总是会尝试用最少的材料和最精简的方式来制造产品。不使用太多的材料,不过度复杂,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现在被称为可持续性等等。
  • 以前,发明可能只需要变得更大,更快,但现在某种程度上恰恰相反,使用更少的材料意味着在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更少,也意味着产品的重量更轻,所需的驱动能源更少,更容易操作,因此使用体验也更愉快。
  • 对于所有戴森工程师来说,通过精益工程和提升材料使用效率来实现产品轻量化是一个指导性原则。
  • 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不使用大型马达,我们的吸尘器是提供恒定吸力的无尘袋吸尘器,不需要另外购买一个尘袋或过滤器。我们的Airblade干手器,仅用了传统加热干手器1/6的电能,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我们现在的手持无绳吸尘器仅为一般真空吸尘器的1/10耗能,一般真空吸尘器耗能通常是2,000瓦,而我们轻便的真空吸尘器仅为200瓦。因此,任何行业的工作都应该是去打破常规,实现突破,带来更好的设计,更好的性能,更少的能源和更少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精益工程。

 

6、詹姆斯戴森在书中的核心科技章节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戴森的核心科技,此章节中令您最印象深刻的案例?

  • 在核心科技章节中,詹姆斯对于投资新技术,投身开发、制造并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到产品上实际上,这样的冒险精神令我印象深刻。戴森是一个特别强调工程师文化的科技公司,戴森将大量利润投资于工程和研究,并对不会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产品原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努力进行深化和升级。不断试错,并继续下一次尝试,而这会耗费大量资金。但詹姆斯·戴森很乐意投资这笔钱,这令我们每一位工程师们都十分兴奋,因为这里有着大量的可能性。
  • 这个章节中所提到的核心科技都代表了戴森多年来研究和发展的成绩。正是这些发明和技术,使我们能够设计和制造出比竞争对手领先一大步的产品。
  • 就比如这个章节中詹姆斯讲述戴森数码马达的研发故事,自1999 年,当戴森想要让真空吸尘器变得更轻更便捷时,发现当时市面没有一款马达能实现这个需求,便开始了马达的自主创新之旅。去年,我们已经完成了生产1亿台数码马达的里程碑!在数码马达的设计、开发和制造方面累积投入 3.5 亿英镑。先后在新加坡和菲律宾成立自己的制造中心,探索数码马达创新的可能。但我们始终都保持的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精神,戴森工程师仍在探索功率密度和效率的界限,持续革新迭代数码马达技术。

 

7、在戴森不断迭代的核心科技中,实现了产品的迭代与升级,在这背后,什么是您认为始终不变的?

  • 我认为始终不变的是,作为永不满足的工程师,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如何制造更好的版本,和对于新技术的坚定和毅力。
  • 对于我们工程师来说,创造的冲动、改进事物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是无法改变的。如同詹姆斯·戴森一样,戴森工程师具有不断学习的欲望、踏入未知领域的无畏心态以及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面对产品迭代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无数次失败,但我们从不畏惧,并时刻准备从失败中学习,开启下一次尝试,坚持不懈,直到真正实现心中的目标,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信念和毅力也使我们能够实现技术飞跃。
  • 我们还开创了新的电池技术等等。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之前从未有人做到过,它们看似不可能,但我们正努力将不可能成为可能,并实现它!

 

8、您作为戴森工程师,目前或未来主要专注于哪个领域的技术研究?这项技术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 自2011年加入戴森科技新加坡分公司,我已经在戴森工作了十余年了,目前是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的负责人,负责环境电器,吸尘器及商业类产品的硬件开发。
  • 比如最近发布的DYSON ZONE空气净化耳机,我也有幸参与其中的开发。我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帮用户解决空气质量的问题。我们的净化风扇能有效并且智能的去除室内的空气污染,让大家能享有更洁净、舒适、健康的室内环。那么作为一款智能穿戴设备,我们能够帮助用户在移动的城市空间内实现专属的净化空间,并同时提供音乐播放,免提通话和主动降噪功能。我想,智能化和个人化,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帮助用户们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9、戴森是如何平衡工业设计和新科技,让前沿科技符合当代生活的?

  • 在戴森,我们并不把工程师和设计师区分开。每个在工程领域内进行研究、设计或者开发的人,就被称为工程师或科学家。这也是驱使戴森产品的功能与设计达到平衡重要原因。
  • 通常而言,当戴森工程师谈论设计时,指的并不是物品的外表看上去如何,而是产品的一切,这其中包括技术,工程,以及你是如何制作它,它的性能如何,它将如何被使用,它能续航多长时间——这些都称之为设计。可以说,戴森的所有设计都基于这一点——要诚恳、有目的性,同时要反映技术和工程水准。
  • 在我们这里,最首要的目的就是开发新技术,制造更好的产品。我们认为,市场对于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技术,无论是什么问题,反应都会很好。当然,如果是一项突破性的前沿技术,并且你能够向市场说明这点,大家就会愿意去购买它。有时,解释新技术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并不是总能很好地解释它,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即使人们对新技术和产品不了解,在观察后发现它确实比以往的产品更好,大家就有可能会去买它。当然,我们无法去保证人们一定会买它,这谁都不能保证。

 

10、书中有写道:“戴森从不停滞不前,从不满足,始终追求更好的产品”。在你看来如何定义一个好的产品?

  • 我认为好的产品首先需要符合所谓精益工程的要求——尽可能少地使用资源来实现更大的效果,并且在诸多方面实现性能提升,这是一个真正的突破。有时只需一些小的改进也能制造出更好的产品。所以一个更好的产品,可能表现在两点:或是一个大的突破,或是一个小的改进。
  • 还有一点也至关重要,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人们日常容易忽视的问题是我们的使命。正如詹姆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无尘带吸尘器,这个发明能够诞生的原因也是因为工程师们在努力解决问题,试图寻找一种方法来克服所有的问题,比如重量、电源线、还有笨拙的软管等。

 

11、在洞察消费群体或整个社会的需求层面,戴森有何独到之处?在将洞察转化为实体产品的过程中,戴森更看重哪些要素?

  • 在书中,詹姆斯不断强调, “戴森对所做的事情有一个衡量标准——为客户服务”,我们十分强调发现用户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强调产品的设计方式都要与人类生理和认知能力相协调。
  • 在戴森,聆听用户的声音是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中国市场为例,中国消费者通常会在家中铺设高度抛光的地板,地板的反光极大的阻碍了他们对地面清洁效果的判断。因此,配备激光探测功能的吸尘器应运而生,它可以聚焦每一粒灰尘,使地面上隐藏的灰尘显现,并通过压电式声学传感技术,显示吸尘器吸入的不同大小的灰尘数量。
  • 这也是詹姆斯书中一直提到的,他的人生导师杰里米曾教会他的,“不要强迫人们购买,而要询问他们很多问题,比如他们的工作是什么、他们如何工作、他们对新产品的期望是什么。 “ 詹姆斯还提到”大多数人并不真正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或者如果他们知道的话,也只是道听途说。“因此, 还有一个因素,也是戴森一直在践行的:让消费者们可以真实感受到确实有效的戴森科技。
  • 只有让消费者理解并接受我们的设计和技术,产品才能顺利落地,与此同时,这也帮助戴森更好的聆听和了解中国消费者真实需求和反馈,并不断改善产品功能。
  • 在中国,我们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的体验模式,为消费者带去全方位的专业服务,让消费者能够理解戴森科技并真实感受到确实有效的戴森科技。同时,这也帮助我们更好的聆听和了解中国消费者真实需求和反馈。

 

12、戴森又开展了哪些举措将这些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并鼓励年轻一代?

  • 詹姆斯始终坚信,解决问题是年轻人天生所擅长的事。因此,詹姆斯·戴森十分重视教育并寄予年轻人炽热厚望,期盼他们成长为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问题解决者。
  • 为鼓励下一代工程师和设计人才探索创新,通过工程和科学为当前和未来的问题创造解决方案,而不只是空谈美德,詹姆斯·戴森从未停止为工程科技教育做出贡献。
  • 这也是创办戴森设计大奖的原因,詹姆斯希望鼓励更多的在读学生,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为当前和未来所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人。世界上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年轻人热衷于拯救地球、改善环境,并且积极地寻找着治疗威胁生命的疾病的方法。
  • 詹姆斯撰写这本书更是希望鼓励他们,希望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能够从他的经历当中受到启发,从而朝着自己心中工程设计的梦想前进。戴森设计大奖更是鼓励他们去开发新技术,解决他们如此热衷的问题,他们一定可以做到。
  • 自从戴森设计大奖于2016年进入中国以来,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年轻一代对于发明和创造的热情。就2021年的戴森设计大奖来说,中国大陆地区参赛作品数量再次刷新记录。共收到613个参赛作品,是上一年作品数量的2倍,作品总数在28个参赛国家及地区中排名第一。并且都是非常优秀和令人感到兴奋的参赛作品。 
The End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说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