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到来,美国大豆也迎来了收获季。今年美国大豆收成创下新高,预计总量将达到数千万吨。
可这本该让农民笑逐颜开的季节,却反而让他们心里发凉:眼看田间的大豆颗颗饱满,却迟迟等不到来自中方的大额采购单。
中方曾是美国大豆的重要进口国,这一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美国豆农的收益。如果出口需求不足,可能导致大豆库存积压,价格承压,进而影响农户收入。
如果再不行,这些大豆就只能被搅碎在地里。
往年一到九月,中企都会提前锁定美国新产大豆,早早签下单子,为国内饲料和食品行业备好原料。但今年情况却完全不同,到现在一笔订单都没有成交。美国业内分析师直言,这是自1999年以来最晚的一次。
“我们眼下的处境非常严峻。”美国大豆协会的负责人拉格兰无奈表示,“按照常理,此时应有8%至9%的大豆已经登记卖给中方,但现在是0。”
过去,美国一直是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十年之前,我国所需大豆有8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美国就占了三分之一。当时在2016和2017两个年度,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都接近3500万吨。
正是因为这种长期依赖,美国曾在大豆贸易中表现得底气十足,甚至不止一次干预价格。比如2003到2004年间,他们借助“前瞻性报告”影响市场预期,导致国内大豆榨油厂接连陷入困境,最终血本无归。
这些经历,让美方原以为我们会长期需要他们的大豆。可真正的现实却恰恰相反——美国对这门大豆生意的依存度,远比我们对他们更高。

数据显示,在2018年以前的七年间,美国大豆平均超过2500万吨直接销往我方,占到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是第二大出口地欧盟的5倍。换句话说,如果失去我们这个大买家,美国每年就有约2500万吨大豆可能卖不出去,直接砸在自己手里。
而且,就在美方仍然得意时,我方早已开始谋划。2024年的统计显示,中方全年进口大豆中,来自美国的只有2213万吨,占比仅21.1%,创下十二年来的新低;而从巴西采购的数量却高达7465万吨,占比超过七成,是美国供给的3倍多。主动权,早已发生转移。


更值得信息的是,最近这几年,我国在大豆种植领域迎来了实打实的突破,单产水平比十年前几乎翻了一番,如今又碰上一个大丰收周期。
自2019年“大豆振兴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大豆播种面积比2018年多出了3600万亩,总产量整体提升超过45%。要知道十年前,全国大豆年产量还徘徊在1200万吨左右,而从2022年起,年产量已连续三年稳定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创下了历史新高。
进入2024年,黑龙江尾山农场率先种植了龙垦3092这一高产且高蛋白的新型大豆品种,亩产达到惊人的569.25斤,远远甩开了美国转基因大豆476斤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