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欢天喜地、满怀期待地奔来上海看亚宠展的我,却在参展的前一天晚餐后开始上吐下泻,被120拉进了急诊抢救室,后来还因为休克又进ICU体验了一番。
吃完晚餐后不久,我开始头晕恶心落地上海当晚,我在入住的酒店附近找了一家评分高、环境好的餐馆吃晚餐。喝着菊花茶和好评换来的一份杨枝甘露,我把小炒黄牛肉、杂菌汤外加一碗米饭全部搞下了肚。当时吃的每一道菜我都觉得很美味,甚至把杂菌汤喝得一滴不剩。

我和爸妈分享当日吃的晚餐丨作者供图
可是回到酒店后没过多久,一阵头晕恶心袭来。我赶紧线上问诊、开药,但是药吃完后没多久,我就吐了。我拜托酒店的一位服务员陪我打车去附近一家医院看急诊。在急诊大楼门口我又吐了一次。急诊医生为我开了几瓶补液和止吐针。在输液期间,我去了三次厕所,一进去就开始条件反射般地上吐下泻,把晚饭都吐光了,涕泪横流。补液结束时已经凌晨一点多,上吐下泻的症状暂时控制住了,但头还是有些晕。我回到酒店准备好好睡一觉,内心仍然期待着睡醒能去参展。
可是躺在床上不到3个小时,腹泻症状开始加重了。我跑进厕所排山倒海般地拉了很多黄色水样便,那感觉就像在解小便一样。我感觉情况很不妙,再这样下去恐怕小命休矣。于是趁自己还有最后一丝力气,我在凌晨四点半左右,用手机拨打了120。
刚插好胃管,我就问什么时候可以拔我被120送到另一家医院的急诊留观室了,还是在一阵阵地腹泻。首诊医生仔细询问了我的情况,包括呕吐腹泻的情况、药物过敏史、月经史、饮酒史、手术史、类似发作史等等。我当时人还是清醒的,能一一回答。
在留观室的病床上躺好之后,护士就来给我抽血了。由于呕吐和腹泻导致的大量脱水,我的血变得很难抽,护士说她已经尽力了,也只能采出一点点。我又去做了腹部CT,医生还用粗针筒抽取我的腹腔积液进行检查。在等待CT检查结果时,我出现了剧烈腹痛,那感觉就像一百个拳头在锤着我肚子一样。我忍不住哀嚎起来,医生开了止痛的针,打完后我才缓过来一点。
到了凌晨五六点钟,检查结果都出来了。医生跑过来跟我说:“你现在这个情况很严重!血糖测出来是18mmol/L,太高了。其余的一些指标也很不好。你平时测过血糖没?有糖尿病吗?还有你的胃壁肿得跟馒头一样。”
我内心十分震惊:“啊?我平时身体挺好的,都不咋感冒,体测成绩都是满分,也没有什么基础疾病。我的直系亲属没一个患糖尿病的,我的胃也从来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啊。”医生告知我后续处理意见,并让我签字,我大致上看了看内容,就一口气签了十几次名字。

急诊病历丨作者供图

血常规和血气分析检查结果,似乎不太好丨作者供图
医生问有没有家属或朋友陪同,我说自己是一个人来上海看展的(甚至觉得一个人来上海玩很潇洒),而且是第一次来上海,在这边没有亲戚或熟人。医生叫我赶紧联系父母。我给妈妈打了电话,简要说了情况之后,医生接过我的电话,更加仔细地说明了我糟糕的身体状况。我妈订了当天的机票,晚上就能抵达上海。我爸也在微信上安慰我,告诉我不用担心,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在留观室里又呕吐了,这次吐出来的是咖啡色的液体,并且出现了便血。病魔张牙舞爪向我冲来,让二十出头的我病得不轻。但我还是对当天下午的亚宠展念念不忘,幻想着万一下午还能去参展呢。护士打破了我的幻想:“你可拉倒吧,还去参加什么展呀,现在保你小命是最要紧的!”然后,我就被扎上了颈内静脉置管、插上了导尿管、连上了心电监护,还吸上了氧气。急诊科医生请了普外科医生来会诊,我听见医生们谈论我的病情:“急性化脓性胃炎……这种病挺罕见的……应该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如果效果不好可能要手术,要警惕胃穿孔的出现。”一听见“手术”“胃穿孔”,我就头皮发麻,不会是要切胃吧!我躺在病床上,心中默默祈祷自己快点好起来。
普外科医生会诊后,我就被收到了普外科的普通病房,然后就有医护来给我插胃管了。插胃管之前,他先做思想工作:“插胃管肯定会有点难受,但这个是救你命的!胃管能够辅助胃肠减压,把胃里面的东西吸出来。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你的胃可能会出现溃疡和穿孔,后果很严重的。”我一听立马乖乖配合。刚插完胃管我就问他什么时候能拔,他让我先别想着拔了,养好身体再说。我只能仰天长叹了。
在ICU里,我全身插满了管子、接满了仪器刚在普外科病房安顿好没多久,我突然感到一阵心慌袭来,心电监测仪开始“嘟嘟嘟”地报警。护士过来一看,心率都突破150次/分了,普外科的医护人员一致认为我的病情十分凶险,还是适合在ICU治疗,于是赶紧把我转进了ICU。
一进ICU,我又签了一张告知书,告知我有生命危险。但ICU的医生也告诉我不要害怕,有这么多医护人员24小时陪伴着我,一定会好起来的。尽管我当时正遭受着生理上的折磨,且当时真的是生死未卜,但说实话我内心对于ICU的好奇是抵过恐惧的。后来和我妈聊天才知道,她下飞机到医院时,ICU的医生就告诉她当时的生存概率可能只有50%左右。急性化脓性胃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同时还出现了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胸腔、腹腔、盆腔都有积液,病情十分凶险。ICU医护人员一通猛如虎的操作之后,我的心率变得平稳,血压也慢慢恢复,但尿量依旧很少。我感觉好了一点,开始和医护人员攀谈起来。我打趣说,现在手不方便动,我也没力气刷手机,好无聊呀。我又自认倒霉地说,自己本来只是来看展的,看完展就回北京的学校,结果展没看成,鬼门关走一遭……有一位护士小哥说,他根本看不出来我二十多岁了,以为我才十七八岁,把我和旁边的一位护士姐姐都逗乐了。
还有一位温柔的医生问我是在哪个餐馆吃坏肚子,吃了哪些菜,且当着我的面打电话联系了那家餐馆的工作人员,重点问了杂菌汤的用料。杂菌汤里面除了羊肚菌之外,还有虫草花和一些很常见的菌类,餐馆的工作人员说这道汤卖了两三年都没出过什么问题。我之前认为的蘑菇中毒这个致病原因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位温柔的医生还告诉我,其实病因并不是十分明确,只能推测我是因为食物中毒导致的感染性休克。但我进这家医院之前就把晚饭全吐光了,再说即使收集了呕吐物,医院里也不一定有毒物的参照物,不一定能查得出是哪种毒物导致我食物中毒的。我有点失望,但现在和病魔作斗争、安心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医护人员在查房时也为我加油打气:“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身体底子好,恢复得快……你的症状在ICU里算轻的,医生会把你治好的……”我感觉内心安定了许多。晚上八九点钟,妈妈过来探望我,鼓励我勇敢和病魔作斗争,但是我在她面前又干呕起来。妈妈看到我难受的样子,很心疼,我勉强笑着和她说,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还是有点拉肚子,护士安慰我说没关系,有纸尿裤裹着、隔尿垫垫着。但本来就很爱干净的我被折腾得很难受,我不得不时常呼唤护工阿姨为我擦屁股换纸尿裤,感觉自己像一个会说话的巨婴。另外,还有一个我意料中的特殊状况——月经驾到。生理期加上感染性休克,也是debuff满满了。我的粪便检测结果也出来了,有真菌孢子和白念珠菌,好家伙,我又被加上了真菌性肠炎的诊断。
在ICU里,我的身体插满了管子、接满了仪器,头旁边挂着一个塑料袋,因为我有时还会干呕(其实吐不出什么东西了,胃肠减压把我的胃内容物吸得干干净净)。我每天还要测4次末梢血糖,肩膀还要挨2次皮下针,打入预防血栓的药。

我的身体插满了管子、接满了仪器,挨了无数次针丨作者供图
病来如山倒,妈妈悉心照顾我8个日夜回到普通病房的第一天,我如风中的残柳,虚弱得下不来床。我的胸腔积液比较严重,做了超声引导下的左侧胸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引流出了400mL左右、淡黄色夹杂着血的积液。我的胃也开始一阵一阵地绞痛,新换的胃肠减压也引流出淡红色的血性液体。

胸腔积液B超检测结果&引流出来的胸腔积液丨作者供图
第二天,我的胃不痛了、也没有新鲜的血性液体被引流出来了。热心的护工阿姨为我拿来一个移动式输液架:“这个架子是这层住院区最好用的架子,过两天小姑娘能下床走动后,可以扶着它走路。”我和我妈连连道谢。
第三天晚上拔了尿管,我第一次尝试扶着移动式输液架下床走路,却以失败告终。我刚走到走廊的门口时,就干呕起来,于是狼狈折返,我妈评价出师不利。
第四天上午,我去做检查时不用再推床可以坐轮椅了。我甚至让妈妈给我拍了一张坐轮椅时比耶的照片表示庆祝。当天晚上我终于能够下床走动了,也能喝点水了。
第五天下午,我躺在床上摆烂睡觉的时候,医生晚查房过来跟我说:“天天这么躺着怎么行呢?这么年轻的小姑娘,每天要多走动走动,一天起码要在走廊里走6个来回。”于是我妈妈每天监督我走路,每次30分钟。我和妈妈一边在走廊溜达,一边唠嗑,遇见走廊上的护工阿姨和病友就打招呼,倒也不觉得特别累。
刚开始,我身上还插着引流管、胃管和深静脉置管,走不了那么快。我推着移动式输液架,边输液边走路。妈妈拿着苏打水,我渴了就给我喝一口。后来胸腔引流管拔了,再后来胃管也拔了,我感觉走起来一天比一天轻松。再后来,我就可以自己走了,那个很好用的输液架也被转移给更加需要的人了。出院的前一天,我不用输液了,护士把我脖子上的深静脉置管也拔了。

推着输液架散步丨作者供图
关于我的吃喝问题。刚出ICU的前三天,我依然不能吃东西,依靠静脉输入营养液来维持身体的营养供应,我一点也没有觉得饿。随着身体的恢复,我能够吃点流质了。刚开始是米汤、复合蛋白固体饮料和苏打水,过了一两天后就是粥和蒸蛋。出院前的一两天我能吃半流质了,早餐除了粥之外还有鸡蛋和肉包子,午饭和晚饭是带青菜叶的面疙瘩。医院还会给我发小零食,有低GI饼干、藕粉和燕麦片之类的,比正餐好吃多了。
住院期间的营养补给丨作者供图
关于我的拉撒问题。开始时我因为感染性休克出现了少尿的症状,插着导尿管方便监测尿量,能随时评估。经过治疗后,我的尿量恢复了正常,也就把导尿管拔了。除此之外我还要每天做一次粪便检验。刚出ICU的四五天,我的粪便还是不成形的柏油样便,后来粪便的性状恢复正常了,但直到出院前,还是能检测出真菌孢子和白念珠菌,所以就带药出院继续治疗了。住在普通病房的8天,妈妈每天24小时日夜守护我。每天早上六七点钟,金灿灿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妈妈站在窗户侧的床边,每根头发丝都散发着金色的光芒,那一刻我觉得她像是圣母玛利亚·沪上限定版(手动捂脸笑)。然后她会来轻吻我的额头,微笑着对我说:“今天又是新的一天~我女儿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啦!”
起床洗漱之后,妈妈会陪我在走廊散步,还会陪我晒晒背,阳光洒在背上很温暖。吃完早饭后妈妈为我梳头,扎冲天丸子头(我的头发好几天没洗变得很油),然后她为我擦身、换病号服。主任查房的时候就对我说:“有妈妈照顾好幸福吧,等以后妈妈老了也要照顾好妈妈哦!”我点了点头:“嗯,一定会的!”我妈妈乐呵呵地笑了。

我和我的妈妈丨作者供图
出院当天,我直接回了北京的学校。身上动脉穿刺留下的淤青在慢慢消退,颈内静脉置管和胸腔穿刺引流留下的伤口也长好了,留了两个浅浅的、凸起的小疤。我的精神状态很不错,身体状态也逐渐恢复。出院一个星期后,我就能跑能跳能爬山了。
感谢所有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师兄师姐、学弟学妹的慰问和关心,感谢医护人员的治疗与陪伴,最要感谢的是妈妈对我的照顾,以及深夜打120捡回一条命的自己。

一张图片总结我住院期间挨过的针丨作者供图
这场病让我彻底明白健康不是默认设置,而是每日续费的奢侈礼物。意外是人生最真实的剧本,恢复是一帧一帧缓慢播放的纪录片。从无法下床到扶着输液架走路,从靠营养液续命到终于吃上一口米汤——每一个微小的“重新学会”,都是生命温柔的胜利。
我们无法避免意外的降临,但可以在疼痛中学会敬畏,在脆弱中读懂坚强,在缓慢的恢复中,重新爱上活着本身。以及,在外面吃东西时一定要小心啊!
医生点评李浩瑜 |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EICU主治医师
本文作者的经历真的可以说是集凶险、罕见、危重、幸运于一身了。核心诊断考虑为急性化脓性胃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同时伴随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多浆膜腔积液(胸腔、腹腔、盆腔)、消化道出血、真菌性肠炎等并发症。
急性化脓性胃炎是由化脓菌引起、以胃壁黏膜下层病变为主的急性感染性胃部病变。临床上常以急腹症形式发病,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上腹部疼痛、伴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等,易引起消化道出血及感染性休克等,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其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指标,故其诊断相对困难。通过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及积极维持生命体征治疗,有望痊愈。本文作者的经历为普通人提供了重要警示:
(1)警惕“剧烈呕吐腹泻”,及时就医是关键。
普通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多在1~2天内缓解,若出现“无法控制的水样便”“呕吐物带血(咖啡色/鲜红色)”“剧烈腹痛”,或伴随头晕、心慌、尿量减少(如几小时无尿),提示感染可能已引发全身反应,需立即就医,切勿拖延。独居或外出时,若出现上述症状,即使自觉“尚可忍受”,也需及时联系亲友或拨打120——患者因及时拨打120,为抢救争取了时间,若再晚可能因休克加重危及生命。
(2)外出就餐,关注“食材新鲜”。
外出就餐时,尤其需注意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材和久放的熟食或凉拌菜,尤其是夏季或高温环境下,肉类、海鲜、菌菇类食材易滋生细菌,尽量选择现做现吃的菜品。
(3)理解“ICU治疗的必要性”,配合医疗操作。
初入ICU时患者对于一些有创操作既好奇又恐惧,其实胃管可避免胃穿孔,深静脉置管可快速补液和给药,ABP(动脉血压监测)可实时评估循环状态——ICU的“插管和仪器”并非“过度治疗”,而是针对休克、重症感染的必要支持手段,需积极配合。
急性胃肠道感染不可轻视,尤其出现剧烈症状时需第一时间就医;外出就餐需聚焦食材安全,而非单纯依赖评分;面对重症治疗,需信任医生,配合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幸运的是,患者因及时就医,最终转危为安,但这也提醒所有人要重视身体不良信号,避免小病变大病。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云团小蓝
编辑:刀客特魏、黎小球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