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人
3230
需用时 06:27
旧世界猫像法棍,新世界猫像吐司,小猫还有这种区别?

你知道自己家的猫是新世界猫还是旧世界猫吗?

根据网上的说法,光从猫猫怎么趴、怎么玩、怎么埋屎,就能分出它们是“新世界猫”还是“旧世界猫”。网友疯狂对号入座,原来小猫莫名其妙的行为都是因为ta来自新世界/旧世界!

原来如此我理解一切|小红书

“新世界猫”和“旧世界猫”到底是啥意思?这种分类真的科学吗?如果我家猫哪边都沾点,或者哪边都不挨着,该不会是孩子有点什么问题吧!

异世界猫|编辑家的

新猫旧猫?看看你的

网上流传的“新世界猫”和“旧世界猫”的说法,其实并不是动物学上的正规分类,它来自美国一位猫行为学家杰克逊·盖勒克西(Jackson Galaxy)的著作《养一只神气猫》。

盖勒克西将“旧世界猫”定义为起源于非洲、欧洲和亚洲的猫科动物,包括家猫、狞猫、欧洲野猫等;“新世界猫”则指的是美洲大陆原生的猫科物种,比如美洲豹、虎猫等。

盖勒克西认为,旧世界猫的祖先生活在开阔或半开阔的环境中,形成了谨慎、隐蔽的生存策略,而新世界猫长期生活在茂密的森林环境里,不需要再费心隐藏自己,因此性格和行为上都更加外放、直接。

根据这些特征,盖勒克西列出了一个鉴猫指南。

首先是趴卧姿势。

盖勒克西认为,旧世界猫趴着的时候喜欢把爪子规规矩矩地收在身子底下,变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面包,也就是俗称的“农民揣”姿势;而新世界猫则更随意,四肢摊开,前爪直直地往前伸,非常放松自在。

旧世界猫是吐司面包,新世界猫是法棍|Galaxy & Benjamin, 2017

两派的捕猎和进食习惯也不同。

旧世界猫更具有野性,如果捕猎到一只小鸟,会不拔毛直接生吃;但如果是新世界猫,它们会耐心地把羽毛拔掉,再享用猎物。在玩逗猫棒之类的狩猎游戏时,旧世界猫喜欢先观察埋伏,伺机而动,一出手常常一击即中;新世界猫就佛系多了,逗猫棒甩到哪就跟到哪,不动脑光动爪。

孩子一看就是捕猎高手 | Reiny79 / Wikimedia Commons

再来看看埋屎习惯。

旧世界猫会掩埋排泄物,就像在野外掩盖气味,以免暴露行踪;新世界猫则经常方便完就扬长而去,不埋便便,留下气味来宣示主权。盖勒克西还玩笑道,如果家猫来自新世界猫系,我们恐怕就得铲更多屎了。

脾气和黏人程度也有区别。

旧世界猫脾气更桀骜不驯,喜欢和人类保持距离感,那些只喜欢远远观察、不乐意让人上手摸的高冷猫猫,就是旧世界派的了;新世界猫则更加大胆、热情,毫不掩饰,更喜欢和人类亲密互动,对铲屎官的依赖性也更高,那些走在路上就露出肚皮“碰瓷”,并成功“奴役”人类的,毫无疑问属于新世界派。

e猫会统治i人 | 猫吞

不过,盖勒克西声明,这些区别并没有分类学上的依据,今天所有的家猫都来自旧世界猫,但每只猫可能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些猫的个性谨慎疏离,更像“旧世界猫”,有些则外向黏人,更有“新世界猫”的样子,这些指南可以让铲屎官以更拟人化的视角来理解自家猫主子的性格。

是的,小猫可以一会儿旧世界,一会儿新世界 | 猫吞

家猫从哪个世界来?

那么从科学上来看,家猫到底有没有“旧世界”和“新世界”一说呢?

简而言之:没有。

让我们来看看家猫的驯化与传播史。考古和遗传学研究显示,家猫的驯化大约始于1万年前的近东的新月沃土地区,现代所有家猫的祖先都源于近东野猫。当农业逐渐兴起,人类囤积的谷物吸引来了老鼠,野猫则被粮仓里的老鼠所诱惑,开始频繁光顾人类聚落。早期农民发现猫是灭鼠好帮手,于是开始善待它们,一些胆大的野猫也就开始蹭吃蹭喝,半推半就地开始了和人类的亲密关系。

在最初被驯化后,从近东出发,家猫被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带往世界各地。

在塞浦路斯一处约9500年前的遗址中,一只野猫和人类合葬在了一起,两者的距离不到40厘米,这是家猫驯化史上最早的证据之一。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上的岛屿,岛上并没有本土野猫,这意味着当时猫是被人类带上岛的,在那时猫很可能已经被当作控制鼠患的助手饲养了。

塞浦路斯遗址中发现人类(上面的骨架)和猫(下面的骨架)合葬。我们和猫猫的友谊已经近万年了 | Seiffert et al., 2020

随后,古埃及成为了家猫传播史上的重要一站。

埃及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大肆养猫,把猫奉为神圣动物,考古还出土了大量猫猫木乃伊。随之而来的是家猫演化史上的第二波浪潮——在罗马帝国时期,猫又从埃及沿着贸易路线和军队征途传播到欧洲各地,连维京人的港口遗址中都出现了猫骨遗存。

埃及出土的猫猫木乃伊 | Wikimedia Commons

顺带一提,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曾经试图驯养过另一种猫——豹猫。在5000年前的河南、陕西的一些遗址中出土过豹猫骨骼,说明中国先民可能已经开始试图养猫了。不过,豹猫没能拿到“铁饭碗”,后来来自西方的家猫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以后,很快取代了豹猫的地位,因此中国的家猫和世界上其他家猫一样,都源自近东的祖先。

豹猫长这样 | Soumyajit Nandy / Wikimedia Commons

那么,家猫又是如何来到“新世界”美洲的呢?这就要归功于老鼠了(不是)。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向美洲进发时,常常会在船上养几只猫,来解决船上粮仓里的老鼠。在17世纪,家猫就这样随着殖民航船踏上了美洲大陆,让自己的爪印遍布南美和北美。

所以严格地说,美洲并没有独立驯化的家猫种群,所谓的新世界猫都是旧世界猫的后代,它们在演化上和旧世界猫分开了最多几百年,两者在基因构成上几乎没有区别,更谈不上形成什么新物种或者亚种。

会抓老鼠的猫先享受新大陆!| Johonnot, James, 1823-1888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觉得新世界猫和旧世界猫有差异呢?

这样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品种培育的结果。在过去几百年中,人类为了自己的审美和陪伴的需要,培育出了各种不同品种的猫,比如美国培育的布偶猫、缅因猫,被认为性格温顺黏人;而欧洲、亚洲的暹罗猫和狸花猫,则给人留下了活泼聪明的印象。但是,不管是什么品种的猫,它们在基因层面都是同一个物种——就像人类一样,虽然有肤色、身高的区分,但全球的人类都属于同一物种。

缅因猫被誉为“温柔巨人” | Dominique Jacholke / Wikimedia Commons

不同家猫品种也不是完全独立培育的,随着国际宠物贸易与品种登记体系的建立,现代猫猫的繁殖已经全球化了,说不定你家布偶猫的祖先就有暹罗猫、波斯猫的血统,那就更不存在来自“新世界”还是“旧世界”一说了。至于具体的行为细节,比如是否会拔掉猎物的羽毛、趴着的时候是不是小面包、有没有埋屎习惯,并没有证据表明存在遗传上的分类差异,这些行为更可能受到环境和小猫本猫的个性影响。

动物界真的存在新旧世界

虽然猫猫都是一个世界的猫猫,但是新世界旧世界并不是一个编造出来的假概念,要说真正在科学上存在“新世界”和“旧世界”两派的动物,和我们最亲近的灵长类是典型代表。

科学上将灵长类中的猴子分为两大类:分布于非洲、亚洲的叫做“旧世界猴(Cercopithecoidea)”;分布在美洲的叫做“新世界猴(Platyrrhini)”。

据研究推测,灵长类的分裂可以追溯到大约3500万年前。那时的非洲和南美洲之间隔着一片宽阔的原始大西洋,有一支早期灵长类留在非洲,继续进化成了如今的旧世界猴,如狒狒、猕猴、疣猴等。而我们人类属于猿类,和这些旧世界猴同属于旧世界灵长类大家族。

新世界猴在远古时期从非洲分离出来,目前分布于美洲 | Wikimedia Commons

另一支灵长类的祖先,则从非洲坐着天然竹筏来到了到南美——对,你没看错,它们就这么漂了过去。

地质学研究表明,当时海平面低,洋流方向也有利,漂洋过海是有可能的。于是,这些远古“航海家”踏上了属于它们的新大陆,从此在南美走上了独立的演化道路,成为了新世界猴。

虽然旧世界猴和新世界猴有着共同的祖先,但在进化树上已经相隔了几千万年,不管是外形、生理结构,还是生活习性,都已经演化出了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身体结构上,旧世界猴(还有包括人类在内的猿类)都有着向下的鼻子,而新世界猴有着扁平、外展的鼻孔结构;旧世界猴的尾巴通常只能作为平衡辅助,有的甚至尾巴很短,或压根没有尾巴,而一些新世界猴(比如蜘蛛猴)有卷缠尾,可以用来悬吊或者抓握树枝;旧世界猴一般有三色视觉系统,跟人类差不多,而新世界猴多数种类的色觉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雌性是三色视觉,但雄性一般是二色视觉系统,相当于红绿色盲。在习性方面,很多旧世界猴在地面上活动,属于地栖或者半地栖,而新世界猴以树栖为主,几乎完全生活在树上,很少落到地面。

旧世界猿类(左,黑猩猩)和新世界猴(右,蜘蛛猴)鼻子结构不同 | Bjoertvedt

Kitty Terwolbeck / Wikimedia Commons

除了旧世界猴和新世界猴,世界上还有旧世界豪猪和新世界豪猪。

旧世界豪猪(Hystricidae)分布于非洲、亚洲和欧洲,而新世界豪猪(Erethizontidae)分布于美洲大陆。旧世界豪猪和新世界豪猪在外观上都长满了刺,但它们的亲缘关系并不密切,它们的刺其实是独立演化出来的,科学上称为趋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不同谱系的动物由于面对相似的生存压力,独立演化出相似的身体结构或行为策略。

旧世界豪猪(上)和新世界豪猪(下)都有刺 | Wikimedia Commons

还有新世界鼠和旧世界鼠、新世界鹦鹉和旧世界鹦鹉......

总的来说,在生物学上,正经的“新世界”和“旧世界”分类反映的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古老的地理隔离导致的姊妹群演化,比如我们提到的新世界猴和旧世界猴;另一种则是不同起源的物种,因为适应了类似的生态环境,出现趋同演化,人为命名上以新旧世界来区分,典型的就是新世界豪猪和旧世界豪猪。至于家猫,它们两者都不占(没错,所以猫猫都是异世界的)。

与其用新世界旧世界,不如用MBTI来给自己的猫猫分类吧!感觉还更详细一点。

参考文献

[1] Galaxy, J. & Benjamin, M. (2017). Total Cat Mojo: The Ultimate Guide to Life with Your Cat. New York: TarcherPerigee (Penguin Random House). ISBN: 9780143131618.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600185/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17-0139

[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344279/

[5]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a1135

[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immunology-and-microbiology/catarrhini

[7] https://www.shh.mpg.de/446464/cat-adna

[8]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095335

[9]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7/jun/19/africats-to-the-purr-ymids-dna-study-reveals-long-tale-of-cat-domestication

[10]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097693/

作者:猫吞

编辑:翻翻

封面图来源:Galaxy & Benjamin, 2017

The End

发布于2025-10-2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

果壳网官方帐号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