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人
1843
需用时 03:41
人能不能用屁股呼吸?研究表明有可能,且很安全

10月20日,世界上第一项关于“屁股呼吸”的人体试验结果发布于医学期刊Med。

研究者表示,从肛门向肠道灌入可携带氧气的液体,是一项安全、可行且耐受性良好的技术,未来有望替代呼吸机帮助一部分呼吸衰竭的患者。

屁股呼吸的动物,一项搞笑诺奖

在澳大利亚,生活着一种叫欧文癞颈龟(Elseya irwini)的龟类,它们特别喜欢通过屁股呼吸。这是因为如果频繁浮出水面换气,它们会更容易被某些鸟类、鳄鱼捕食。为了把危险降到最低,这些乌龟干脆把“呼吸”这件大事搬到水下完成。具体来说,它们会通过泄殖腔(爬行动物和鸟类用于繁殖和排粪的孔)吸收水,然后将其中的氧气送入体内。

而在蜻蜓幼虫身上,这项技能“还能更炫”。它们通过肠道吸水、汲氧后,再收缩肛门将水喷出——借助反作用力,蜻蜓可以“嗖”地一下推进,逃命或捕猎两不误。

受到自然界动物们屁股呼吸的启发。日本武部贵则(Takanori Takebe)团队开始在哺乳动物身上进行屁股呼吸试验。在一项研究中,他们进行了两轮实验,一次是直接向直肠通氧气,一次是向直肠灌注富含氧气的全氟萘烷液体。

通过直肠“吸氧”,研究者表示他们主要是受到泥鳅屁股呼吸的启发 | Ryo Okabe et al.

在第一轮实验中,小鼠被分为两个组,其中一组的肠壁被刮薄。然后研究人员把纯氧轻轻打进小鼠的肠道,再把它们放进缺氧的密室。结果显示,刮薄组75%的小鼠存活时间超过50分钟,中位生存期18分钟;对照组生存率为0%,中位生存期只有11 分钟。这表明,肠道有通气的能力。

但磨损肠道的做法在实际应用中不太能实现,于是在第二轮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富氧全氟萘烷液体灌进了缺氧小鼠和猪的肠道。结果发现小鼠的血氧浓度明显上升,行走距离是对照组的8倍;猪模型连灌3次,血氧饱和度上升15%,缺氧相关的皮肤苍白和肢体发冷得到了缓解。这表明,此种方式的给氧,有潜力改善呼吸衰竭症状。

这项研究2021年发布。值得一提的是,它还获得了2024年搞笑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奖。在最初得知获奖时,武部贵则表示“心情复杂”,但在了解到获奖是因为研究能引人发笑并引发思考后,态度变得积极。他说,如果肠内通气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我会非常高兴”,并表示团队正在尝试人类志愿者的临床试验。

研究为猪的肠道呼吸现象提供了证据 | 大内田美咲/Med

初次人类尝试,27名健康志愿者“灌肠”

今年,人类志愿者参与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初步展示了屁股呼吸的潜力。

这项试验中,武部贵则选择用类似灌肠的方式给入全氟萘烷液体。由于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本次试验仅为验证操作方式的安全性,全氟萘烷中没有加入氧气。有27名20~45岁的健康日本男性参与了试验,研究者通过肛门给他们灌入全氟萘烷液体,并要求尽量憋住60分钟。试验分为6组,每组志愿者接受不同剂量的液体,从最低组25毫升递增至最高组1500毫升。

全氟萘烷灌入后,没有志愿者出现明显的肛门药物漏出。肠道给药和保留过程中,有7人因紧迫想要排便或者腹痛,而停止给药或者提前排出,1500毫升组占比最高。最终,27人中有20人(74%)达到了目标给药剂量,并成功憋住60分钟。

16名志愿者报告了不适症状,包括排便紧迫感、腹痛及腹胀,给药剂量高的组别发生率更高。所有不适症状均在排出药物后消失。研究者分析,不适反应的出现,可能与志愿者过去24小时内未排便有关。研究过程中,志愿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也没有检测到全氟萘烷的吸收(<1.0μg/mL)。

研究者认为,在1000毫升或以下的剂量下,全氟萘烷肠道给药并保留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过,需要继续扩大范围,在女性、老年人、儿童、呼吸衰竭患者以及更大规模人群中,观察人们对这种治疗的反应。而且,由于全氟萘烷中未加入氧气,结果仅仅展示了“屁股呼吸”的安全性,没有验证它的有效性。下一步是在健康志愿者中,评估这种方式向血液输送氧气的效果。如果试验成功,研究者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用这种方式帮助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包括肺部发育不成熟的新生儿。

人体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4]

另一种给氧方式,更多的治愈机会

呼吸衰竭是多种肺部疾病的终末阶段,未及时治疗可能迅速危及生命。人工呼吸支持在治疗呼吸衰竭中至关重要,其中机械通气是常用的支持方式,它可以把氧气强行送进肺里,为全身“续命”。机械通气可以无创(如各类面罩)也可以有创(如气管插管)。

尽管有创和无创通气技术取得了进展,但氧合策略仍然有限,并可能有额外的健康风险。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通常需要机械通气才能存活,但这些疗法可能通过气压伤和容积伤加剧肺损伤,还会增加出血和血栓风险。而通过肠道输送氧气,能够独立于肺气体交换系统实现部分氧合,可以让肺部有更多机会休息和愈合,减轻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在新冠疫情初期,全球还出现过呼吸机一机难求的局面,设备严重短缺,危及全世界患者的生命。在不依赖此类设备的情况下,研究中的这种呼吸方式有望短期内为急需呼吸支持的患者提供新的辅助支持模式。

同时,经肠道输送氧气的操作,比目前使用的经口鼻通气的呼吸机更简单,可能在偏远或者资金有限的地区发挥作用。

首先让人发笑,然后让人思考。看似荒诞的自然现象,经过研究者的求索,也许将使呼吸跨越器官的界限,为危难中的生命提供多一份机会。

参考资料

[1]https://www.iflscience.com/dna-discovery-signals-a-bum-breathing-turtles-survival-63657

[2]https://www.iflscience.com/dragonfly-babies-breathe-through-their-butts-but-thats-not-all-76934

[3]https://www.cell.com/med/fulltext/S2666-6340(21)00153-7

[4]Fujii et al.,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intrarectal perfluorodecalin for enteral ventilation in a first-in-human trial, Med(2025), https://doi.org/10.1016/j.medj.2025.100887

作者:代天医、黎小球

编辑:odette

封面图来源:参考文献[4]

The End

发布于2025-10-2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

果壳网官方帐号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