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人
3882
需用时 07:45
重学走路治腰疼,顺便治好了我的外八字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我这腰疼,偏偏是站多了才出现。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站时间长了我就开始腰疼。为了坚持下去完成工作,我试过一些解决办法,比如靠墙站着工作或者用手托着腰站,但效果都不太好。

站着说话都腰疼的我,发现骨盆居然歪了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决定在休假的时候去医院看看,解决腰疼的问题。

拍了片子一看,腰椎有些小毛病但并不严重,可让我吃惊的是,骨盆竟然是歪的。医生也看了、摸了我的腰部肌肉,作为检查的一部分。

经过询问、沟通,我和医生一起选择了三个处理方法。第一,医生告诉我:站多了的时候,可以靠墙站。这下我在工作时、地铁上靠着站就变得非常顺理成章。第二,做理疗、放松腰部肌肉。第三,去做康复,请康复师带着我练一练,把腰疼和骨盆的问题一起解决。

我的骨盆居然歪了丨作者供图

现在回想起来,理疗是在腰疼出现后用来减轻症状的;康复运动是从病根上去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去预防腰痛再发的;靠墙站既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又能在腰部劳累、酸痛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腰痛原因不在腰?我开始重新学走路

就这样,门诊医生的处方里包括3次康复治疗。我约好了治疗时间,开始了腰痛康复之路。到现在,经过2年,总共十几次间断的康复治疗,我的腰疼已经完全缓解、几乎不会出现了。

每次康复都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评估,康复治疗师会选择几个动作让我做,检查两侧的肌肉是不是对称,也会让我趴在治疗床上,他来活动我的腿,检查骨盆相关的关节活动是不是到位的。

第一次评估下来,康复师告诉我,我的腰痛其实问题不在腰,而是腹部、腿部、臀部的一些肌肉没有用到,腰部肌肉作为帮忙的肌肉使用过度,造成了劳累和疼痛。

第二部分我要做的就是待在治疗床上,被动地让治疗师来调整刚才检查发现的问题。

这个过程给我的感觉是纠错。纠正错误往往要痛定思痛,所以在调整某些肌肉的时候,感觉还是很酸爽的,我是用手扒着治疗床的两边、坚持忍耐的。当然啦,跟生孩子相比,疼痛的时间短太多了,是完全可以忍受的。另外一些调整是一下一下的,像轻微拉伸、调整关节。这个时候感觉很放松,没有什么不适感。

第三步是需要主动参与的。治疗师会给我设计1~2个动作,来专门练习检查时发现的薄弱肌肉、并且帮我找到运用那块肌肉的感觉,告诉我动作要领,带着练1~2组。这部分虽然看不到很大的运动幅度,动作很慢,但并不简单,有时候我要经过几次尝试,才能激活目标肌肉。1组练下来,竟然额头冒汗。

最后这一部分练的动作会作为作业,让我回去每天练习。治疗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会告诉我每天练几次,每次练几组。

第一次治疗做下来,我跟康复师坦言:“猜到是来学走路的,但不知道是这样学的。”

不过神奇的是,最初几次调整之后,每次从治疗床下来、走出治疗室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自己走路和之前不一样了。经过第一年6次间断的康复治疗,腰疼减轻,左脚的外八字也纠正了。

我在床上进行康复锻炼丨作者供图

今年开春,我突然想再练练,就又去门诊预约,仍然是每次挂号开3次康复治疗,今年我又做了6次。

尽管我自我感觉良好,但查体的时候,康复治疗师发现比起去年最好的时候,还是有些许退步,比如右侧髋关节活动范围在去年有了改善,可今年还是不太充分。也就是说,我把老师教的一部分又还给他了,今年他要再做些同样的工作,帮我再调整好。

去年主要练的是腹肌、臀肌。今年练习的是腿部以及胸段的肌肉。治疗师也在去年的基础上,帮我调整了胸椎和附近的肌肉。如果说去年纠正外八字是一个意外之喜,那么今年的意外之喜就是吃饭的时候我特别想端着碗吃。往常猫在饭桌边吃饭的姿势,会让我感到胸部没有打开,感觉再坐直一些才是身体自然的、最舒服的状态。这个意外也让我的体态有所改善。

治疗师留的作业包括坐着练腿,躺着练呼吸,也给我讲了一些练心肺功能的方法,鼓励我多跑步,还告诉我平常坐着的时候椅子、桌子的高度在什么位置对于关节和肌肉来说是最合适的,减少不良姿势和肌肉疲劳。

在学康复动作的时候,我会让他帮忙把姿势拍下来,以免回去忘了细节。后来我也养成了习惯,每次出治疗室,都先记笔记,把初始体位、动作要领、发力要达到的效果(比如把骨盆缓慢、小幅的向左侧旋转)、每天练几次、每次几组、一组几下,记到手机里,这样回去做作业的时候,能够比较好的还原在治疗室的动作,达到多次激活、锻炼目标肌肉的效果。

老实说,去年的作业大部分是躺着练,每天4组是不太容易实现的,我做作业是有打折扣的。但今年坐着练腿的作业特别容易完成,比如工作中开会的时候,脑子跟着会议内容,桌子下面的腿完成锻炼,啥都没耽误。

第二年另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是,当我走路走多了的时候,在作业里需要练的那些肌肉会感到酸疼。我觉得这其实是作业把需要练的肌肉激活了,于是走路的时候顺便把它们给练到了,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锻炼,把锻炼完美地融入了生活。这种“腰不疼了,走多了之后腿疼,腿该疼的肌肉疼”的感觉,正是我想要的运动康复呀。

后来腿上这些肌肉的力量上来了,也没那么容易腿疼了。两年后的我已经忘记了第一次治疗的酸爽,内心更多的是运动带来的阳光和美好。

现在回想起来,今年的6次康复不到3个月就结束了,感觉有点意犹未尽。

平常有空的时候,除了做一做老师留的作业,我也慢慢学会了把锻炼融入生活。一方面是在生活中注意肌肉的使用,另一方面,我会更加有意识的去安排自己的锻炼,心里多了锻炼这跟弦,动静结合。

大概是因为我比较瘦,治疗师给我的跑步建议是短距离冲刺跑。

以前周末送孩子去足球课、完成孩子的寒暑假锻炼作业也会去运动场,但是我从来不运动。今年我会有意识地安排时间在跑道上跑步。第一次冲刺跑了6个20米,我感觉很累很累,才知道自己已经太久没运动了,更下定了决心好好锻炼。

跑得多了,感觉比一开始轻松了。而且我发现在运动场的跑道锻炼是最和谐的,孩子和我可以按照各自舒服、需要的节奏去锻炼,看孩子和自己锻炼达到完美结合。如果在公园的话,我一个人照顾孩子的户外活动,是没有办法投入到自己的跑步锻炼中的。

工作是能检验锻炼效果的场合。今年有一次出差去机场,路上发生意外导致我到机场下车的时候离登机结束只有十几分钟。冲刺跑这下派上用场了!

从进机场开始,我一路连跑带问,每到一处需要等待的地方都问“快速通道是哪个?”带着登机箱和背包,用快速安检的时间喘了口气,过了安检又继续飞奔,总算赶上了飞机。坐上飞机一看表,从进机场到飞机舱门,只用了10分钟,很开心自己找到了年少的感觉。

从进机场到飞机舱门只用了10分钟,我找到了年少的感觉丨豆包AI

因为喜欢户外,暑假的家庭旅行和十一假期我都和孩子爬了山。

运动康复之后,我更能体会到上山、下山和公园散步的不同之处:上山、下山分别锻炼了走平地不怎么用到的肌肉。如果是有台阶的山路,下台阶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运用腹肌,用核心肌群带动腿部,感觉脚踝也更稳了。

几次徒步下来,感觉爬山几乎不会腿疼,作为一个n次崴脚的户外爱好者,容易崴脚的问题也解决了。

之前看过一些关于瑜伽的介绍,做运动康复,尤其是完成作业的时候,我感觉练的肌肉其实是有些相似的,比如都要练核心。到后面再去做康复的时候,我问治疗师:“可不可以练练瑜伽?”他说:“当然可以,瑜伽、普拉提,都可以。”

分别体验了一下瑜伽和普拉提,我感觉普拉提更舒服一些,所以开始规律地练普拉提。普拉提的基本动作包括了呼吸、核心、臀肌和平衡练习,有助于巩固运动康复的效果。虽然略有枯燥,比如每次都有练单脚站的动作,但是从晃着站到站得稳,我也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我告诉自己,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容易崴脚了,这些练习也是为了将来老了之后能更好的保持平衡和心肺功能,更长时间的保持活力状态,让自己摔骨折的时间往后推几年,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找到了正反馈,以后我还会定期去做运动康复,巩固之前调整的效果,给平日的锻炼做个打底,让自己在跑步、徒步、练普拉提、平常的工作生活中都达到更好的状态!

医生点评

沈雪彦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

作者描述的“骨盆歪了”,即骨盆在冠状面的不水平,称为骨盆上提/骨盆下沉。换言之,患者髂嵴的高度不水平,骨盆提升的一侧经常被称为髋关节上提。

骨盆上提/下沉本质上是不对称的拉力,导致的骨盆在冠状面上的高度变化,大部分原因是一侧肌肉的过紧,也有小部分原因是另一侧肌肉的无力。一侧骨盆下沉会导致另一侧骨盆上提,反之亦然。

骨盆上提通常是由于躯干同侧侧屈肌过度激活(紧张)所致,该肌群跨腰骶关节与骨盆连接,最常累及的是腰方肌。大腿内侧的内收肌过紧,也会导致骨盆同侧上提。骨盆下沉可能是由于一侧髋关节外展肌紧张,如臀中肌。

导致骨盆上提/下沉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侧的“肢体短缩”。这可能是由于一侧的股骨或胫骨比另一侧短而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软组织不对称导致该侧肢体的高度下降,如足弓降低而导致的功能性肢体短缩。所以骨盆上提/下沉患者,需要接受下肢长度的测量,并排查是否有功能性的肢体短缩。如果原因在于下肢,那么需要进一步针对下肢的评估和治疗。

各种原因引起骨盆上提/下沉时,因为身体长期处于异常的姿势,相关的肌肉会变得更加容易紧张和疼痛,这也是作者腰部疼痛的来源。

骨盆不水平的另一个影响是可能导致脊柱代偿性侧凸。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有骨盆不水平,可以去检查脊柱全长片,以排查脊柱全段的姿势问题。

在异常姿势导致问题长期的治疗中,任何功能障碍或低下的关节及相关的肌肉都应该被有针对性地训练。

在进行手法和运动疗法治疗骨盆上提/下沉时,治疗师会针对冠状面高度不对称的原因制定方案。如果确定是肌肉导致的问题,治疗师会牵伸过度紧张的肌肉,并对其进行手法治疗。同时,针对过于松弛/被削弱的拮抗肌,增加肌力训练。过度紧张的肌肉,不一定就是强壮有力的。所以在肌肉的平衡得到纠正后,之前过度紧张的肌肉可能也需要进行肌力训练。

文中作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发现外八字被纠正,踝关节也更加稳定,不容易崴脚了,可能与功能性短缩的纠正,以及骨盆冠状位上面的旋转纠正有关,同时也和下肢的肌力增加有关。

存在异常姿势的患者,很多是由于长期的不良工作习惯导致的,所以这类问题重在预防,需要及时被识别并且纠正。希望每一位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来自我检查一下:有没有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工作/使用手机/单肩背包的习惯?有的话,需要及时纠正,维持同一个姿势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如果必须单肩背包,时常变换背包的肩膀。早期预防,就不用经历腰痛,也不需要“重新学走路”啦。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克林行

编辑:林栀、代天医

封面图来源:即梦AI生成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25-11-2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

果壳网官方帐号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