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人
1694
需用时 03:23
研究生懒得审批,偷带 57 瓶寄生虫入境,堪比“生物炸弹”!
“您好,请打开您的行李箱,接受海关检查。”

入境大厅中,一个不起眼的行李箱在 X 光机下显露异常。开箱查验,没有土特产,没有纪念品,而是几十支用锡纸包裹、标签模糊、深藏在衣物中的神秘试管……

这并不是电影情节。

根据中国环境报的报道,中国海关自“十四五”以来,查获“异宠”6.4 万余只,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 27.8 万种次;检出进境动物疫病 1.1 万种次,查获走私冻品 110 多万吨,截获违法入境生物制品近 5000 批次!

图片来源:中国环境报

屡禁不止,生物材料违规进口并非新鲜事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入境渠道截获的违规生物制品种类也堪称“五花八门”,令人触目惊心。

今年 10 月,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海关在对一名入境旅客进行例行行李查验时,发现其行李机检图像存在异常。

经检查,海关关员在该旅客的行李和随身衣物中查获了72 支人体脐带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每支规格约 2000 毫克),并且该旅客声称这些物品是受他人委托代购携带入境,但无法提供任何相关审批或检疫许可文件。

图片来源:大象新闻

无独有偶,今年 7 月,青岛海关所属威海海关在空港旅检进境渠道查获旅客携带含人体细胞成分美容制剂,共计 90 支,规格均为 6 毫升/支。

图片来源:青岛海关

除了这些涉及医美的生物制剂,海关还经常查处一些可能是科研用途的活体材料或者玻片。

2024 年 4 月,北京海关所属大兴机场海关旅检现场关员进行现场监管时,发现一名旅客在行李中携带了57 瓶寄生虫。经实验室鉴定,这些寄生虫为帽状坦夸线虫、中华镰尾线虫、夸拉冷线虫、鲤带巾线虫等共 5 种。

图片来源:“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

比起寄生虫,更经常被查处的是黑腹果蝇。

上海海关曾查获了一个内含 58 支装有活体果蝇试管的邮件,根据报道,每支试管内含培养基和 20 余头活体昆虫幼虫,经鉴定为黑腹果蝇。

这还不算多的,青岛海关在 2021 年甚至还查获了一个装有超过 7000 只黑腹果蝇的进境邮包。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除了果蝇,海关还查处过其他五花八门的生物材料。例如,2018 年以来,长沙海关部门累计查获非法邮寄入境的活体生物材料 19 批,包括拟南芥种子、秀丽隐杆线虫、黑腹果蝇及各类微生物菌种等。

生物制品背后的安全隐患

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海关要费尽心力严防死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呢?因为它们一旦“闯关”成功,带来的可能是无法预知的后果。

2022 年 10 月,北京海关在首都机场进口快件中查获了一批未申报的生物制品,包括白喉毒素和百日咳毒素等,共计 125 瓶。

图片来源:北京海关

白喉毒素是引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的主要原因,其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不可忽视。在某些严重情况下,白喉毒素中毒可能导致心肌炎和神经麻痹,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百日咳毒素的危害也不小,可能会导致婴儿窒息和惊厥,进而引发生命危险。

除此之外,谁能保证那些违规入境的人体血液、组织样本不携带艾滋、乙肝、丙肝等病毒?那些来历不明的“异宠”动物,不携带新型人畜共患病呢?

偷摸着入境的生物材料除了对人可能存在威胁,还可能传播植物疫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柑桔黄龙病,这被称为“柑橘癌症”,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近期,拱北海关所属湾仔海关在湾仔口岸在一名进境旅客行李中搜出了一包未向海关申报的柠檬叶。这一诡异的行为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因为这些柠檬叶已经腐烂,经检测,最终确认它们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 ——亚洲柑桔黄龙病菌!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如果不是海关人员警觉,这些通过旅客携带从境外传入新的病菌株系,很可能会使得国内的黄龙病疫情加剧!

对此,一些科研狗可能会说,我们也不搞这些危险有害的材料,只是悄悄带点实验材料,也不行吗?

科研无国界,但生物材料入境须审批

很多时候,科研工作者出于“图方便”或“不了解”,试图“人肉”带回实验样本,殊不知,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是在违法的边缘试探。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第五条中,明确提到了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引进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禁止进境物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批准。

图片来源:《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当然,会有一些朋友想说,不是自己不想按正常程序去审批,只是程序太复杂,流程太久,这才想着铤而走险,悄悄地寄回要用的生物材料。

图片来源:生物学霸公众号

这种“两难”境地,我们感同身受。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研的“效率”,绝不能以牺牲国家的“安全”为代价。

我们呼吁相关管理部门能持续优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为合规的科研交流提供更多便利。但在此之前,作为科研共同体的一员,我们必须坚守底线。

请记住:合规,永远是科研样本回家的“唯一捷径”。

不要让一时的“侥幸”,成为我们自己、乃至整个社会无法挽回的“大患”。

题图来源:“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 发到朋友圈。

The End

发布于2025-11-2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

果壳网官方帐号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