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都挺讨厌噪音的,但是你知道吗,人们每天听到的“噪音”,有些是故意设计的出来的。设计者和工程师制造人工声音来制造氛围或者让人们感到更安全,更轻松。我们就来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吧。
车门关闭时的“哐当”声

车门实际上是一个内置零件的空壳。没有精心设计的门架内置设备的碰撞声。汽车公司知道,如果购买者在关门的时候没有得到满意的重击声,这会削弱他们对整个汽车的信心。
要发出理想的碰撞声,车门的设计要尽量减少产生高频率(我们会把他们和易碎、脆弱等联系起来),并加强低音沉重的频率。
实现这种效果的方式多种多样,汽车企业累积了数百项相关专利。关闭车门平均需要1.8秒,在这个时候你听到了由工程师和设计师“创作”的独特交响乐,其目的是向你保证它坚如磐石。
电动汽车的“呜呜”声

汽车关门时的“哐当”声是为了带来安全感,电动汽车发动时的噪音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欧盟正在起草一部法律,要求电动汽车制造商确保汽车发出明显的声音,确保其他道路使用者能听到,避免发生危险。
虽然没有要求电动汽车和摩托车发出的声音像油耗汽车一样,但是现在大部分车还是采用了传统的提示音。比如尼桑聆风(The Nissan Leaf)在汽车引擎盖下放置了扬声器,并且在仪盘表中安置了合成器,使得启动引擎的时候能发出声音。与此类似,安静的ENV(Emissions Neutral Vehicle)摩托车也安置了人工轰鸣声来提示其他道路使用者。
改良的体育馆声音

许多场馆用人造的人群噪音帮助增加气氛和鼓励观众参与。下一次当你观看大型演出或者体育比赛的时候,仔细聆听扬声器中传出的声音,你很可能会听到人群的声音与音乐和公告声混在一起。
网络电话里也有“舒适的噪音”

另外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却又常用的人造声音被称为“舒适噪音”。由于许多现代电话系统或者软件(如Skype)采用降噪技术,导致在通话中的沉默点时完全安静,让人怀疑通话是否已经彻底结束了。 “舒适噪音”通过增加几乎听不到的音量来填补暂时的安静。
舒适噪音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苏联广播节拍器的节拍,让市民确认广播系统仍然在运行。现在的广播电台在安静得时间段增加舒适噪音,如在纪念日的一分钟沉默。
自动取款机的“呼呼声”

人们一直认为ATM机的呼呼声是机器运行时发出的,但有人认为自动取款机的呼呼声是由扬声器发出的人造声音,给人感觉钱正要出来。如果没有添加这个声音,ATM机则是完全安静的。
不过有很多相关的工程师说ATM机不存在额外的扬声器,所以上面说法还有争议,尚未定论。
信息和图片来源: humansin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