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4
需用时 04:49
“二奶”之争,由何而来?

尽管广州奶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炮轰我国牛奶标准过低[1],但大多数人似乎还是选择继续喝牛奶,不过在不同的牛奶产品中如何选择呢?有专家建议多喝巴氏奶,理由是其对营养成分的保存更多,而且细菌总数过高的牛奶做不成巴氏奶。并且还说在国际市场,巴氏奶占市场份额95%以上,在我国却是常温奶为主[2]。方舟子却在微博中反驳说,由于常温奶无需冷藏,国外出于环保、低碳的目的,推广常温奶[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消费者看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该听信谁的了。

巴氏奶与常温奶,有何区别?

巴氏奶和常温奶的“生产过程”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它们都涉及到了通过加热杀死细菌的热处理,所以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一些对热敏感的营养成分。不过由于常温奶经历了更严酷的热处理,在杀死更多的细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牺牲”了相对更多的营养物质,比如一些维生素和可溶性蛋白。就营养成分和口感来说,巴氏奶的确是比常温奶更好一些。

但是,常温奶在营养成分上的牺牲,换来了在保存上的便利以及价格上的低廉。它不仅不需要像巴氏奶那样必须在4摄氏度下保存,而且保质期远长于巴氏奶(90天 VS 7天)。由于较长的保质期和储存运输过程不需要冷藏,常温奶通常在价格上也比巴氏奶稍微便宜一点。

有人说细菌总数过高的牛奶做不成巴氏奶,其实也不绝对,只需要稍微提高巴氏杀菌的温度,或者延长几秒杀菌时间,仍然可以得到细菌指标符合标准的“巴氏奶”。所以,能不能做成巴氏奶不可能成为衡量生乳质量的标准。更有甚者,部分小企业有可能用经过了UHT灭菌的牛奶来冒充巴氏奶销售,他们的逻辑是,反正一般的消费者也尝不出二者的区别,只要保证他们喝了不拉肚子就没事。

鱼与熊掌,可否兼得?

虽说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的办法能够使产品既保持像巴氏奶那样的营养和口感,又可以有像常温奶那样长的保质期,但是的确有一种比巴氏和UHT更好的办法来为牛奶除菌,那就是微过滤(microfiltration)。

牛奶微滤除菌的方法就是先把牛奶脱脂,然后让脱脂奶在较低的温度(50度左右)通过微滤膜。微滤膜就好像一个“筛子”,这个筛子的网孔不大不小,直径正好1.4微米,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可以顺利透过筛子,而细菌由于个头比较大,无法穿过,就被截留了下来。

由于牛奶中的脂肪也属于大个头的,所以才需要事先脱脂。之后,会单独把脂肪进行热处理灭菌(脂肪很耐热),再根据需要按照比例,将其与脱脂奶混合以生产半脱脂或全脂牛奶。由于在这种除菌工艺中牛奶的主要成分都没有受到高热,其营养成分和口感几乎和新鲜生乳一样,比巴氏奶还要好。而且,这种经过微滤处理的牛奶的保质期也比巴氏奶要长,4摄氏度下可以保存3周左右,为了保险起见,通常商家规定的保质期是15天。 不过微滤奶的保质期还是没有常温奶那么长,也需要冷藏,因为微滤并不能使牛奶中的一些酶失活,时间长了这些酶仍然会使牛奶变质,温度高了也会加速变质的速度。

但是,虽然这种微滤除菌的牛奶明显要好于目前常用的巴氏杀菌,单单生产的成本也并不比普通的巴氏杀菌高,但是由于需要引入新设备,所以这项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尚未被广泛应用。

全世界人民都喝巴氏奶?

那么,在国际上,真的是95%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是巴氏奶吗?其实不然。如表一所列数据,欧洲大陆的很多国家(包括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除了希腊,都是常温奶所占市场份额较大。而英国、爱尔兰、丹麦以及北欧3国,则是巴氏奶所占份额较大[4]。

/gkimage/se/ki/ra/sekira.png

注:这是各国常温奶消耗量占其液态奶消耗总量的百分比,不包括酸奶,奶酪,奶粉等。

另外,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上也是巴氏奶占主导地位。这些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饮食文化上的区别。比如法国常温奶占牛奶消耗量的95.5%,并不意味着法国人“只喝”常温奶,实际上法国人平时乳品的摄入主要是奶酪(参见表二),而法国家庭购买牛奶主要用途是做甜品——不需要冷藏而且保质期长的常温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相反,欧洲较高纬度地区的国家,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长期以来有饮用牛奶的习惯,且消耗量较大,因而口感好且更有营养的巴氏奶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gkimage/nr/y1/3v/nry13v.png

注:由于排名前27位里面没有爱尔兰,此处没有查到具体数据。[5]

另外,气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巴氏奶和常温奶的分布。相对富裕且寒冷的北欧,显然也更有利于巴氏奶的储藏、运输和销售;而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气候炎热且经济相对欠发达则成为制约巴氏奶发展的因素。至于国外出于环保低碳的目的推广常温奶,也确有其事:2008年英国政府曾建议到2020年实现90%的牛奶为常温奶的目标,但是由于乳品企业的强烈反对,这个计划已被放弃[4]。

二奶之争,从何而来?

既然本来就是各取所需的产品,为何在中国会有如此大的争执呢?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幅员辽阔,奶源和人口分布不一致。众所周知,我国主要的奶源产地分布在内蒙附近,而人口却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乳品企业分为基地型和城市型两大阵营。

基地型乳企,比如蒙牛、伊利,拥有丰富的优质低价奶源,但是市场却主要在距离较远的沿海一带,因而他们主要以生产易于储存和运输的常温奶为主。相反,城市型乳企,比如光明、三元,周围奶源相对缺乏,生产成本相对也高,但是其优势是紧靠城市消费市场,所以他们主要以巴氏奶为主打产品,通过宣传巴氏奶的新鲜和营养来与基地型乳企竞争。

前几年闹的沸沸扬扬的“禁鲜令”事件,其实就是两种乳企角力的表现。因为巴氏奶一直打着“鲜奶”的旗号与常温奶竞争,2004年颁布的《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则禁止加工食品称“鲜”。根据这一“禁鲜令”,巴氏奶不能再在包装上出现“鲜牛奶”的字样,因而遭到了很多城市型乳企的反对,使得禁鲜令一直推迟到2007年才得以正式实施。但仅仅实施了两年多就随着最新《乳品安全标准》(包含引起这次争议的生乳新标)的起草和发布而解除。其实,企业之间良好的竞争既可以让市场越来越规范,也可以获得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赖;而靠着弄虚作假或者乱改标准的不正当竞争只会失信于消费者,最终两败俱伤。

综上所述,其实巴氏奶和常温奶,本来就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产品,虽然在营养和口感上略有差异,但是并不是天壤之别,完全没必要像多年推广喝巴氏奶的王丁棉那样,刻意抬高巴氏奶,而把常温奶贬低得一无是处。方舟子也曾在博客中也表达过类似观点[6]。具体到如何选择,其实还是应该取决于消费者自己的需求。

如果您家里有个大冰箱,且天天都要喝一杯牛奶,那不妨选择当地乳品公司生产的巴氏奶。如果您属于宅一族,喜欢囤大量食物在家,且不定期地会想喝牛奶,那么常温奶则可能更适合您。

参考资料:

[1] 专家曝我国纯牛奶非纯奶 低标准将搞垮民族乳业

[2] 专家建议多喝巴氏奶

[3] 方舟子微博

[4] Ultra-high-temperature processing

[5]乳业经济统计数据2007版,CNIEL

[6] 新国标下的牛奶还能喝吗?

The End

发布于2011-07-0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少个螺丝

乳品专业博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