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需用时 02:00
调查的艺术:把个人隐私变成可以说的秘密

如果你在学生会工作,想要了解同学们在考试中舞弊行为的严重程度,你会怎么做呢?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和每一个同学单独进行谈话:“诚实地告诉我你作弊了吗,我保证不会告诉任何人”。不过,这个“保证”似乎太不给力,几乎不会有人敢诚实作答吧,谁知道这个秘密最终会传到哪儿去呢。有没有什么绝对没有漏洞的保密措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放心地诚实回答问题呢?这次,威武的数学又派上用场了。

一种对敏感信息的调查方法

假定要在 100 位同学中做调查。事先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制作 100 张小纸条,其中 40 张纸条上写“你作弊了吗”,剩下 60 张纸条上写“你没作弊吗”。然后,和每一位同学进行单独谈话,让他像抓阄那样随机抽取一张小纸条。这位同学将会根据纸条上的问题回答“是”或者“不是”,之后立即把小纸条销毁掉,不让其他任何人知道纸条上的内容。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可以放心地回答“是”或者“不是”了,因为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他答的是哪个问题。

你的工作就是记录有多少人回答“是”,有多少人回答“不是”,不必(也不可能)知道他们各自是针对哪个问题回答的。根据最后统计出来的 100 个回答结果,你就能推算出舞弊学生所占的大致比例了。

如何计算出舞弊学生的比例?

假定有 45 人回答“是”,剩下 55 个人回答“不是”,你如何算出舞弊学生所占的比例呢?不妨把这个比例记作 p,根据全概率公式,下面的等式成立:

45/100 = p × (40/100) + (1 - p) × (60/100)

这个公式上直观上可以这么理解:记“你作弊了吗”的问卷为问卷 A,“你没作弊吗”的问卷为问卷 B。那么一个人回答“是”的概率等于收到 A 卷的概率乘以作弊的概率,加上收到 B 卷的概率乘以没作弊的概率。一个人回答“是”的概率宏观上就表现为这 100 个人中回答“是”的人数,一个人作弊的概率宏观上也就表现为 100 个人中作弊的人数。

我们可以依据上面的式子,解出 p 的值来。当然,这样一次计算出来的 p 是不准确的,因为调查所得到的结果 45 并不一定是理论值。也就是说,固定一个 p,我们可以算出回答“是”的人数的理论值,那么多次调查中回答“是”的人数将在理论值附近波动。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调查,取 p 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就比较准确了。

为什么要取 40 和 60 ?

考虑一个极端情况,我们把 (40, 60) 换为 (50, 50),你会发现,上述等式右边的 p 正好被消掉了,不管 p 是多少,回答“是”的人数的理论值总是 50。这是因为,此时一个人收到 A、B 卷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回答“是”或“不是”也是等可能的,所以整体上回答“是”的人数会接近一半。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通过实验来测得 p 的值,这是一套毫无意义的问卷。

事实上,A、B 卷的数量差越大,结果的误差就会越小。另一个极端情况就是有 100 个 A 卷 0 个 B 卷(或者 100 个 B 卷 0 个 A 卷),假设所有人仍然都说真话,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将会达到最大——它就等于实际结果了。

但同时,A、B 卷的数量相差太大,又会失去保密的作用,因为大家都会知道你手中的问题多半是哪一个。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来看,(40, 60) 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The End

发布于2011-01-1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Charlesgao

数学学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