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2
需用时 05:27
高妹遭遇癌症危机了吗?

个头高的女性,罹患癌症的几率也随之“高人一等”?权威期刊《柳叶刀-肿瘤学》七月刊登的一则研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标题索性直接写道 “何以高妹癌症发生率增加三成” 。是否长腿妹妹们得提前开始立遗嘱,或者更勤快地跑医院体检筛查癌症?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这项研究呢?

首先,这个结论颇有点匪夷所思的研究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属于质量较高的一个大规模前瞻式研究。

流行病学有所谓前瞻式研究与回顾式研究。回顾式的研究,是让已经确诊癌症的患者与健康的对照组人群来回忆自己过往的生活习惯。没有人一辈子过着循规蹈矩完全符合健康指南的生活,回忆往昔,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地想起自己一些不靠谱的习惯。而比起健康者,罹患癌症的患者可能会更渴望“找出病因”,他们在回忆时会联想得更巨细靡遗,从而造成一些统计上的系统偏差。

而前瞻式研究的方式,是找来一群从未诊断出癌症的健康人群,然后开始多年的持续追踪——研究者必须定时和他们联系,取得他们近期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状况,直至他们被诊断出癌症为止。这种方式因为避免了回忆时的偏倚而更加准确,结果也往往更被学界认可。

现在,就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篇论文究竟谈了些什么。

统计数字的游戏:相对风险与绝对风险

这篇论文的数据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来自追踪英国女性的前瞻性研究;第二部分则是回顾一些过往的研究,把其中提供的身高与癌症发生率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

1996-2001年间,研究者说服了英国近130万中年女性参与这项长期健康追踪研究。这些女性被分为六个身高组:低于155cm、155-159.9cm、160-164.9cm、165-169.5cm、170-174.9cm,以及175cm以上组。被研究的女性平均被追访9.4年,在此期间,她们中一共诊出了97376起癌症。考虑到癌症实际上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因此研究者不仅计算了癌症总发病率,还根据发病部位再进一步细分后,统计了十七种癌症在不同身高的女性中的发生率。

为了让几率升高更一目了然,研究者使用的数值是相对风险(RR)——以最矮一组(155cm以下组)的罹癌几率为参照,其他组的罹癌几率除以最矮组的罹癌几率,得到的值就是所谓相对风险。于是最矮一组的相对风险值就是1,而随着身高升高,统计出的相对风险值也不断增加。

/gkimage/6e/kl/2g/6ekl2g.png

相对风险(RR)与身高的关系

研究者追访得到的癌症总体风险数据显示,身高每增加10cm,罹患癌症的相风险增加16%。最高的175cm以上组,癌症相对风险比起最矮的155cm以下组增加了37%——这正是每日邮报那个骇人标题的由来。

再进一步细看,研究者统计的十七种癌症中,一共十五种符合“身高越高,罹癌相对风险也越高”,其中有十种是所谓“统计显著”,即这种正相关极可能是事出有因。其余的五种则不能排除一种可能——观察到的几率升高只是随机的误差。

这十种癌症按其增加的相对风险大小排列分别是:恶性黑色素瘤32%,肾癌29%,白血病26%,结肠癌25%,非霍奇金淋巴瘤21%,中枢神经系统癌症20%,子宫内膜癌19%,乳腺癌17%,卵巢癌17%,以及直肠癌14%。

过往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与此类似,不论男女,不论地区——不论亚洲、欧洲、美洲还是澳洲,世界各地的人群中身高都与癌症发生率呈现正相关,

这些数据看起来相当骇人。“罹癌相对风险增加三成”,看起来简直令长腿妹妹们恨不得立刻截了自己的腿去。然而,假如考虑到研究人群中癌症的绝对发生率并不高,真正增加的绝对风险也就不那么吓人了。在追踪的近十年里,最矮一组的233516人里,15792检出癌症,癌症发生率是6.8%。最高一组的46138人中,4092人检出癌症,发生率是8.9%,平均下来,长人们每年增加的罹癌绝对风险约为0.2%。换言之,每年最矮一组每千人中可能有7个人新检查出癌症,而最高一组每千人中会有9人检出——每年每千人中多2个。

从相关到因果:排除干扰因素,提出可能机制

当然,从正相关到因果关系的证明并不那么简单。就像救火车出现和火灾发生正相关,但那并不能证明救火车出现是火灾的原因。要把“长得高”列入“癌症高危因素”中,研究者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其中之一就是尽可能地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由于营养状况改善,出生年代越晚,平均身高往往越高。时代差异不仅仅造就了身高差异,还有环境与生活方式差异——比如许多女性开始推迟生育,而这对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都有影响。又例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女性平均身高也相对较高,而这种差异对所处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不可轻忽。由于在这项追踪研究中,追访的的人群极大,这就为研究者们排除各种干扰因子提供了机会。事实上,他们的确考虑了可能造成影响的一系列因素:年龄、首次生育时的年龄、所在地区、体重BMI指数、社会经济地位、吸烟与否、锻炼习惯、酒精摄入……等等。

研究者认为,从数据来看,在排除大部分干扰因素的影响后,高出10cm的高妹们仍然稳定地拥有1.16的相对罹癌几率。不过诸多因素中,有一个例外——抽烟。检测抽烟者中那些与抽烟相关的癌症发生率发现,高出10cm的高妹们的肺癌等罹癌相对几率变成了1.05,这显示吸烟带来的负面影响“掩过”了高度的影响,让高度差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不论你在怎样的海拔处喷云吐雾,癌症的阴霾都与你如影随形。

吸烟的这种效应在对过往研究的荟萃分析中亦有体现。在两性均有的研究中,女性的这种“身高效应”更为显著,男性的数据则相对较弱,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正是缘于男性吸烟者较多,从而影响了统计数据结果。

而研究者也提出了“癌症‘高’发”的几种原因假说。可能机制之一,是发育阶段的某个因素既导致了长得更高,同时也为未来的癌症埋下了隐患。这个因素可能是营养状况、感染病史,或者激素水平——尤其是会刺激细胞分裂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水平。这种因子出现在许多信号通路中,对身体的多种机能都有着调节作用——宏观上说让人长高长胖,甚至眼轴变长发生近视都与之相关;细胞微观水平上,它能促进细胞长大与分裂,抑制程序性细胞凋亡……而癌症的发生机理虽然尚有许多不明确之处,但细胞凋亡的抑制显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可能的机制之二则更加简单直观,排除了体重这个干扰因素影响后,高个子的体细胞与干细胞数目显然比矮个子的细胞数目更多,于是细胞多则复制更多,从而出错机会更多,体内某个细胞的变异积累到发生癌变的几率也更大。

不管如何,这次的大规模前瞻式实验的确把身高这个因素推到了众人瞩目之处。研究的主导者,牛津大学癌症流行病学中心的Dr Jane Green就表示,假如能证实身高与罹癌间存在某种机制,那么20世纪以来的平均身高增长,对同期的癌症发病率升高亦有贡献。自1900年以来,欧洲成年人的平均身高每10年约增加1厘米,这可能增加了近代10%至15%的癌症相对风险——当然,在证明高度是个独立影响因素之前,这一切都还只是猜想而已。

总而言之,三成的相对风险看似惊人,其实每年增加的绝对罹癌风险大约只是0.2%。高妹们在了解这一最新前沿发现时,完全无需背上太过沉重的心理负担。研究者们的确把我们对这个世界、对我们自身的认知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然而在这一步之外,依然是茫茫的黑夜,还有许多问题要留待未来的研究去解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研究实际上再一次证实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观点—— 吸烟大大影响了罹患某些癌症的几率 。尽管报道时,记者偏爱前所未闻的假说,然而在科学界,更重要的其实是能被一再证实与重复的东西。

就目前的结果来说,高个子还无需感觉“高处不胜寒”,也没有必要额外增加体检或者癌症筛查——特别是CT一类的检查会否因电离辐射带来额外的癌症风险还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比起杞人忧“高”,不如踏踏实实地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少酒。毕竟,遗传背景与生俱来,幼儿乃至少年期间的生活历程也多仰赖他人之手。当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时,是鹤立还是鸡群已经基本定型——这一切都决定了身高是件自己难以掌控的事,但生活方式地选择,则全在你一念之间。

 

参考论文:

Green J, Cairns BJ, Casabonne D, Wright FL, Reeves G, Beral V; for the Million Women Study collaborators.Height and cancer incidence in the Million Women Study: prospective cohort,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of height and total cancer risk.Lancet Oncol.2011 Jul 20.

The End

发布于2011-08-0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游识猷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