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
需用时 02:45
契兄弟—明朝那些同性婚姻

人们常常希望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不过,当人们在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中徜徉时,偶尔也会发现一些与今人大相径庭的风俗习惯,比如“明朝的某些事”。在几百年前的明朝,两个男子是可以拜堂成亲的,那时候人们称这种关系为“契兄弟”或“契父子”。

男风盛行的明代

明代以及后来的清代都是男风较为盛行的时期。明代的文人胡应麟曾写道:“左携安陵右龙阳,美人翠袖娇红妆。” 将男色与女色提到了同等的位置。 (这里的“安陵”和“龙阳”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男宠,后世便以他们的名字指代男同性恋。)在这一种类似于末世狂欢一般的颓废情绪的影响下,上自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平民,各阶层中都存在狂热追求男色的人。

/gkimage/9b/9d/zs/9b9dzs.png

明朝正德年间。作者:燕王WF,来自:豆瓣。

而在全国范围内,这种现象在京城、江浙和闽南地区较为突出。在京城,这种关系主要存在于官员与优伶(也就是戏子)之间,江浙一带则是商贾与小倌(男性娼妓),而闽南地区则呈现了完全不同的姿态,即“契兄弟”、“契父子”。

“契兄弟”的来源

在男风盛行的大环境中,出现很多真心真意要共度一生的同性恋人是十分正常的。当这种坚定的心意出现之后,类似于婚姻的契约关系的诞生自然也在意料之中。但是,为什么偏偏只在闽南地区才出现了这种类似于婚姻的“契约关系”呢?

明代文史大家沈德符认为,这种习俗来源于海寇。古代由于迷信的缘故,人们认为航船时不能带妇人在船上,否则船就会沉没。但是,船员依然需要解决他们的正常需求,所以便用貌美的男宠来代替女人。当时的船长就被称为契父。另外也有人认为,闽南地区出现男男婚姻是由于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很多男人无法娶妻。

那么,契兄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呢?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闽地的人喜欢男色,并且不计较身份的贵贱和长相的美丑,只要双方情投意合,便会结为契兄弟。年长的一方,人们称之为“契兄”,另一方自然就是“契弟”了。契兄到契弟家时,契弟的父母都把契兄当成“女婿”一般,爱护有加。而契弟日后的生活开销和娶妻生子所需要的费用,契兄都会给予赞助。也就是说,即便两人结为契兄弟,两男子各自的婚姻嫁娶并不受影响。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她们扮演的只是繁殖后代的角色,所以,女性的出现并不会影响契兄弟、契父子之间的感情。

契兄弟的婚礼状况

契兄弟的婚礼,是否也如同男女之间的婚嫁一样,有诸多流程、各种讲究呢?答案是肯定的。

明末清初的大才子李渔在《无声戏》的《男孟母教合三迁》中就为我们介绍了一下当时闽南地区契兄弟的婚礼状况:男子之间的“婚嫁”与男女之间的婚嫁一样,提亲、聘礼和酒席等,也就是所谓的“三媒六聘”,一样都不能少,无论是男女婚姻还是男男婚姻,全都讲究“明媒正娶”。而且,如果契弟是头婚,而非二婚,那么契兄一方送的聘礼就要重一些!

风俗的没落

晚清时期,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玩弄戏子虽然仍然是士人们娱乐的主要内容,但此时国势与政局发生巨变,演员们的地位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同性恋持极端憎恶态度的西方传统性爱观念的传入,使得新时期的士人逐渐对于男男关系感到厌倦、反感甚至引以为耻。在这种氛围之下,“契兄弟”这种类婚姻形式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咋感觉契兄很辛苦啊,不但要负责契弟的生活花销,还要负责契弟娶老婆的花销以及尿布奶粉钱啊……

图片作者 燕王WF

相关文章:

鸟儿也玩“契兄弟”

参考文献

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施晔,《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张在舟,《暧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吴存存,《清代士人狎优蓄童风气叙略》,中国文化,1997年第一期

陈森,《品花宝鉴》

李渔,《无声戏》

修订说明:文中讲戏子的称谓应为“优伶” 感谢 漆桐 指正

下载知性APP 你可以做得更好

更多相关讨论,点我访问知性社区(原果壳性情)

The End

发布于2011-08-1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秦家小九

文学学士,文体研究硕士生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