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3
需用时 03:07
罪犯姓糖,甜到忧伤

受害人:牙齿

受害人描述:牙体被蛀蚀,严重损坏。牙冠破损严重,龋蚀极深,接近牙髓。各种继发炎症如牙髓炎已有初期征兆,随时有发生的可能。

主犯姓名:糖

罪行描述:糖,披着甜蜜的外衣,诱惑了许许多多贪甜的人。糖的家族成员繁多:医院点滴里的葡萄糖、新鲜水果里的果糖、早餐牛奶里的乳糖、发芽麦子里的麦芽糖,数不尽数;糖的藏身之处广阔:五彩缤纷的糖果、酥松香甜的糕点、琳琅满目的饮料、喷香美味的意面,无所不在。

/gkimage/za/gx/ev/zagxev.png

咖啡用精制细砂糖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下放大134倍的结晶体。

为什么如此甜蜜的糖,是龋病的主犯呢?这要从龋齿的形成说起。

牙齿表面有一些细菌盘踞地:牙菌斑。这里是口腔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这个系统内的产酸代谢活动就是产生龋洞的直接原因。而糖,正是这些细菌们的食物,也是生产这些酸的原料。糖不仅能够促进牙菌斑进一步发展,而且还决定了这个系统中不同菌种的比例,是名副其实的幕后黑手。

/gkimage/qb/ip/hl/qbiphl.png

牙菌斑一开始最容易沉积的位置。

在各种糖类中,蔗糖的致龋能力最强。流行病学证实,龋齿发病率随蔗糖消耗量的增加而上升[1]。在蔗糖消耗量大的国家和地区,龋病发病率高;反之,蔗糖消耗量小的国家和地区,龋病发病率较低。

从犯姓名:细菌,宿主,时间

从犯一:细菌

在主犯的罪行描述里,果壳网健康编辑已经提到,细菌的产酸代谢是产生龋洞的直接原因。那么,为什么细菌不是主犯,却只是从犯呢?

/gkimage/vg/nt/nd/vgntnd.png

口腔中细菌繁多,哪些种类致龋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已知与龋齿相关的如图中蓝色的变异链球菌S. mutans。它同图中黄色的酵母、图中绿色的牙龈卟啉菌P. gingivalis一起生活在口腔中。

原来,牙菌斑非常常见,是唾液蛋白或糖蛋白附着于牙面,细菌在上面粘附生长形成的[1]。这个过程一直在我们的口腔中发生,速度又很快,几乎无法在生活中杜绝。事实上,如果没有糖,牙菌斑不进一步积聚,是不会导致龋齿的。

从犯二:宿主

宿主,就是牙齿,也就是受害人本身。

怎么受害人本身也能是从犯呢?这就是“纵容犯罪”。原来,龋病的发病率与局部的牙菌斑环境密切相关[2]。而决定这个环境的,则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牙齿的排列、形态与结构,以及机体的全身状况等等。事实上,没有缺陷的牙很少发生龋齿,而牙窝沟深、牙列不齐、拥挤和牙重叠均有助于龋病发生[1]。

从犯三:时间

龋齿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相当慢的过程,碳水化合物滞留于牙面上所需的时间、牙齿萌出所需的时间、菌斑从形成到具备致龋力所需的时间,都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3]。

/gkimage/x9/xe/zk/x9xezk.png

龋齿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

审判结果

罪犯四人,是龋齿惨案发生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事实上排名并不分先后。现在果壳网健康法庭逐个宣布审判结果:

主犯糖:尽管减少糖的饮食消耗,的确可以控制龋齿的发生和发展。但这个方法太不现实。糖是人类必须的营养来源,还能满足许多心理需求。念在它对人体有功,只予以限制,不处刑法。比如可以少吃糖、尽量不要吃太黏的糖,如果实在爱甜食,可多用水果代替糖类加工食品,因为比起果糖,细菌更爱蔗糖。

/gkimage/ru/hr/uh/ruhruh.png

各种水果干(不含蔗糖的),推荐给贪甜的各位。尤其是菠萝蜜干,非常好吃!

从犯细菌:牙菌斑作为龋病的直接诱发因素,应当处以极刑。要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早晚各一次,坚持去除牙菌斑。

从犯宿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牙齿状况。

从犯时间:吃完糖后马上漱口,或者一天只集中在一个时间吃糖,不要使糖在口中存在太长时间,更不要含着糖睡觉,这些都是“谋杀时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刚,赵心臣,《口腔内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高学军,王蕾,岳林,《牙菌斑产酸能力与龋易感性的关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04)

[3] 陈冰娜,何泉,《贝可丽健齿喷剂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跟踪研究》,《中国疗养医学》,2008(03)17:3

了解更多: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青年群体的患龋率为88.1%,其中女性患龋率更高达91.3%。龋齿,已是中国人的口腔第一大害。佳洁士口腔护理研究院院长张克博士认为,现代生活的种种不良生活方式,如高速的生活节奏、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不健康的食品摄入,都可能是引发这一现象的导火索。

在2008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佳洁士随机选取了300名听课的牙科医师们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不仅这些牙科医师们都认为龋齿是中国人口腔问题之首,而且龋齿也正是他们平时工作中最常检查到的口腔问题。

科学松鼠会《龋齿的故事》

图片来源:

方糖结晶@ llcmhlau.edu.hk,口腔细菌@ Dennis Kunkel,龋病过程@ scykq.com

The End

发布于2011-09-07,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桃之

生态学硕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