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发现,经过基因改造的雄蚊在野外可以与野生雌蚊交配并导致其后代在繁殖前死亡。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处置登革热问题以及其他由昆虫导致的疾病。(图为培育基因改造雄蚊的实验室)。
登革热由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叮咬传播,目前没有疫苗。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发生5000万例登革热,而且数量还在增加之中。早在上世纪40年代人们就发现,通过将不育雄性昆虫引入野外环境可以控制昆虫传播疾病或农业虫害。雌性和不育雄性交配后无法繁殖后代,这样可以传播疾病的蚊子就变少了。但是,那时经过处理的雄性昆虫会比较弱,无法与野生雄性竞争。
10月30日发布于《自然—生物技术》上的一项 研究 中,科学家使用了四环素调控转录活化技术(tTA)来改变目前的困境。通过将tTA基因转入昆虫基因制造蛋白质来增加tTA基因活性,从而制造越来越多的tTA蛋白质,同时制造其他蛋白质的能力则变弱,直至杀死昆虫本身。这样,经过改造的雄虫的后代会在虫蛹阶段死亡,而让改造后的幼虫生存几天还可以消耗其他幼虫需要的食物。
研究发现,投放至埃及伊蚊盛行的英属开曼群岛的基因改造雄蚊取得了不匪成绩,投放后几周,研究者就从收集到的虫卵中发现了经过改造的基因,说明改造雄蚊已经成功地野生雌蚊交配了。改造雄蚊占研究区域雄蚊总数的16%,繁殖了10%的后代,虽然还无法取得超过野生种的繁殖竞争优势,但已可说卓有成效。这是首次发现可以成功压制蚊子的种群数量。
近期该领域的热度也不断提升。其他研究团队最近创造出一种可以免疫疟原虫的疟蚊,以及缺少精子的雄性疟蚊。但是对于治疗方法相对较多的疟疾来说,登革热也许是更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认为,基因改造雄蚊并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魔法子弹”,最终基因改造蚊子会成为综合性治疗办法的一部分。
编译自: | bbc网站10月30日 |
---|---|
导读者: | daiwq |
原文: | 请看这里 |
图片: | DERRIC NIMMO / OXITEC LTD |
(果壳环球科技观光团微博 http://t.sina.com.cn/guokrdig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