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为化石,右为复原图
飞蛾和蝴蝶身上鲜艳的色调很多都来自于鳞片上微小的结构产生的结构色彩(structural colors),而不是色素沉淀。微小的结构可以通过散射光线等方式产生颜色。孔雀的羽毛颜色正是这样产生的。
现在有研究学家确定出了一只生活在4700万年前,已经成为化石的飞蛾的原始颜色。
美国耶鲁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玛丽亚·麦克纳马拉( Maria McNamara)和她的同事使用了SEM(扫描电子显微镜)、TEM (透射电子显微镜)、反射式分光光度计和二维离散傅里叶分析对该飞蛾化石中保存的鳞片结构进行了研究,数学化地分析了其鳞片的细微结构,对蝴蝶翅膀反射谱峰位的计算让研究者得以重建出了这种蛾子活着时翅膀的原始颜色。
“它前翅背侧的原始颜色为黄绿色调,”麦克纳马拉说道,她和她的同事将这项 研究 发布在了11月15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杂志上。
在德国曼塞尔的油页岩,人们发现了大约20种飞蛾标本,此外,曼塞尔还出产了成千上万块昆虫、鱼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
这种飞蛾被认为是当代以花蜜为食的斑蛾的近亲,麦克纳马拉说道。现代斑蛾带有毒性,它们能聚集氰化物,带有的鲜艳色彩对捕猎者而言是一种警告。可能古代的飞蛾就已经发展出了这种相似的保护系统和毒性。
“就对生态学而言,找出有关其颜色的任何踪迹都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借此重构出这些昆虫的原始颜色和社交策略。”她补充道。
什么叫结构色?蝴蝶炫目身影下隐藏了那些秘密?
果壳自然控曾有一篇文章 蝴蝶的光影魔术“手” 对此做了详细解释。
编译自: | 《纽约时报》11月22日 |
---|---|
导读者: | 小杨 |
原文: | 请看这里 |
图片: | Maria McNamara,PLoS Biology |
(果壳环球科技观光团微博 http://t.sina.com.cn/guokrdig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