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电影《黑客帝国》里的情节吗?仅需要通过电脑物理性地连接到大脑,就可以下载新的知识技能,从而将其内化为自身本领。如今,这一切仿佛就要如数上演。
近日,研究人员“解码”出大脑对某种行为或者技能的学习过程,以期望对另一个大脑重现这个过程时,便可使其掌握到相应技能。
这听起来真让人激动啊,传说中的技能终于要实现了吗?不过,目前研究成果还只是最初级阶段。研究人员称,未来几年内,其最直接的应用前景仍限于临床医学的脑部康复治疗上。
这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和日本京都ATR计算神经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课题,其目的是掌握大脑对不同技能的学习过程,主要利用的技术是fMRI(功能性磁共振仪),选取了成年人的视觉感知学习(visual perceptual learning)作为“解码-复制”的对象,据称人体的该项技能,是可以通过反复训练而得到显著提高的。
波士顿大学脑神经科学家Takeo Watanabe 介绍说,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主要使用了“fMRI 神经反馈解码(decoded fMRI neurofeedback)”来模拟视觉皮层的活动,使用的实验道具是视觉神经学中经常使用的“Gabor Patch”图像。据称,通过被测试者对该类图像的辨别能力,可以判断其大脑皮质中视力神经部分对影像信息的接收和反应速度,还能检测大脑视觉处理中的黑白对比敏感度。同时,临床也有用该类图片作为训练,以改善视神经对影响成形的处理过程,提高视觉清晰度。

不同频率分割下的“Gabor Patch”图像
在实验过程中,共有16名参与人员,年龄分布在20到38周岁,11名男性和5名女性,视力正常。
实验过程如下四步:

1. 前期测试(Pre-test):根据栅格旋转方向的不同,设定三组Gabor Patch图片,角度分别为10度、70度和130度。在同组图片中,其余参数可以不断变化。以此,初步检测受测人员的辨别能力和反应速度。
2. 解码阶段(fMRI decoder construction):用fMRI监测大脑在观察不同栅格方向的图片时,视觉皮层对应的活动区域和活动方式。基于输出得到的fMRI信号,进一步采用多空间多维度的逻辑回归方法(multinomial sparse logistic regression)对信号进行解码,从而精确分类出对于特定的旋转方向,视觉皮层的不同工作模式。
3. 刺激重建(Induction):对上一步重建得到的结果,随机选取某一方向的重建模式,将其“复制”在受测人员的视觉皮层中。在此步操作中,受测人员仅需要不断重复对该大脑区域的某一机械性动作,以刺激视觉皮层的活跃区域,而不需要保持清醒,更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为何。
4. 后期测试(Post-test):选取最初的Gabor Patch图片进行检验,可以发现,加强了对某一方向的识别能力的刺激重建之后,受测人员对该方向的视觉敏感度和辨别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对于第3步骤中,仅通过人体机械运动是否能够有效刺激大脑特定区域,研究人员解释道:“早有研究表明,人体是有能力通过特定的行为,对于大脑中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控制的,甚至还可以控制某一区域与另一区域之间的联系。”
Takeo Watanabe介绍道:“本实验设计成功的关键在于,在刺激阶段,受测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掌握某一种技能。”
在全然无主观意识的情况下,大脑已经将某一技能掌握得炉火纯青,这不就是大脑的“下载-拷贝”吗。所以该研究组工作人员十分有信心,在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得到更有力的结论。
我们翘首企盼吧。
信息来源: pop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