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9
需用时 04:51
重口味爱好者:大熊猫嗜食腐肉的真相

平时你在动物园看到的它,懒洋洋,Q着张大圆脸啃竹子撒娇卖萌。可是,在野外,当深夜来临,它们竟然,竟然变身成了嗜食腐肉的“僵尸控”。这不,2011年11月9日午夜,四川平武县的山林中,隐藏在一具牛羚尸体附近的红外照相机拍到了这样的一幕——一只大熊猫抱着已经散发出臭味的牛羚腐尸大块朵颐。

平武县林业局红外线相机拍摄到大熊猫吃牛羚尸体照片,这也是国内首次拍到大熊猫吃腐肉。图/163.com

平武县林业局红外线相机拍摄到大熊猫吃牛羚尸体照片,这也是国内首次拍到大熊猫吃腐肉。图/163.com

世界自然基金会知道了这个事儿可能会有点小不爽,毕竟大熊猫是他们的标志。WWF在对大熊猫的介绍中这样写道:“这是一种平和的,吃竹子的动物”。

熊猫吃肉?食肉目,牙口好

要搞清楚熊猫为什么吃腐尸,首先要搞清大熊猫的身世,而这得从它的牙齿说起。牙齿,是动物分类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最爱,因为他们发现,不同食性的哺乳动物,牙齿的形态和数目差异很大,而同种类动物的牙齿又很相似。更妙的是,牙齿坚固无比,是最容易保存下来的化石标本,这给研究动物演化发展提供了很便利的材料。动物学家把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它们分别起到切割、穿刺、撕裂、研磨的功能。

大熊猫有两对锋利的犬齿,正是这两对“短刀”曾多次咬伤游客。那这锋利的短刀是不是哺乳动物中的杀手——食肉目动物的标志呢?食肉目,是哺乳动物里“恶汉”聚集的一个目,豺狼虎豹熊狐獾貂都是其成员。如果你养过狗或猫,这些食肉目小宠物两对尖利的犬齿或许也让你印象深刻。虽然很威风,在但动物分类学家眼里,两对大尖牙并不是将一种哺乳动物划到食肉目门下的依据。科学家们关心的是上颌最后一对前臼齿和下颌第一对臼齿,所有的食肉目动物,这两对牙齿各自生出了两个锋利的尖端,当它们咬合在一起时,这四个尖恰好像铡刀一样可以切碎和撕裂任何坚韧的肌肉、韧带,这两对牙齿,也被特别称作“裂齿”。这两对裂齿,才是食肉目的标志。大熊猫拥有典型的裂齿,属于食肉目也就毋庸置疑。

现生大熊猫的头骨模型,显示了包括犬齿在内的各个牙齿。红色的部分是“裂齿”,右上作为参照的是宠物貂的牙齿,它们都是食肉目的成员。图/skull-bones.com

现生大熊猫的头骨模型,显示了包括犬齿在内的各个牙齿。红色的部分是“裂齿”,右上作为参照的是宠物貂的牙齿,它们都是食肉目的成员。图/skull-bones.com

大熊猫转型,素食者的炼成

那么大熊猫是怎样变成食肉目中的素食者的呢?其实,动物的食性充满弹性。大熊猫所属的熊科动物有着庞杂的食谱,虽然生着标准的“裂齿”,但在动物性食物缺乏和其他食物来源充足的时候,这些胖嘟嘟的家伙会毫不犹豫转换食谱。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大熊猫的祖先——800多万年前的禄丰始熊猫(Ailurarctos lufengensis)是一种“广食性”的,体形类似狐狸的动物,因为它的臼齿小而且平滑,还不能有效磨碎粗糙的植物纤维,所以它的菜单中还罕见植物。直至冰期来临,原本广袤的温带和亚热带森林面积迅速缩小,压缩了始熊猫的生存空间,同时,在严寒的驱使下,那些原本生活在北方的广食性动物们也来到始熊猫的地域,与其展开竞争。

面临这双重压力,始熊猫必须作出改变,要么一代一代在环境压力下变得更加强悍,要么寻找新的生存之道。后者是一条“捷径”,因为无论地球的哪个角落,食谱庞杂的广食性动物都是“全能战士”,广食性动物碰在一起,将会展开全面的竞争。而转换菜单,就可以有效避免。于是,我们看到,200万年前的小种大熊猫(Ailuropoda microta)——这是一种体形如胖狗的动物,已经拥有了粗糙宽大的臼齿,这是食草的标志。食草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相比肉食,植物性食物营养匮乏,特别是这个才换了菜单的家伙还没有来得及演化出一套适应植物的消化系统。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它们必须不停的吃,我们无法目睹小种大熊猫的生活,不过现存的大熊猫一天要花费12-18个小时进食,吃掉12-38千克的竹子。同时,在自然的选择之下,它们的身体一代一代的变得越来越庞大和近似球形,以降低身体散热产生的损失。

大熊猫不仅没有草食动物典型的消化系统,而且缺乏可以表达出任何已知的可消化纤维素的酶的基因,但研究表明,大熊猫消化道内确实有类似草食动物的细菌,这类细菌能帮助它分解纤维素。图/nationalgeographic.com

大熊猫不仅没有草食动物典型的消化系统,而且缺乏可以表达出任何已知的可消化纤维素的酶的基因,但研究表明,大熊猫消化道内确实有类似草食动物的细菌,这类细菌能帮助它分解纤维素。图/nationalgeographic.com

到了100万年前,森林再度向北延伸,大熊猫的祖先又得到充足的生活空间。这时,小种大熊猫已经被一种体形比现存大熊猫更大的巴氏大熊猫(Ailuropoda baconi)代替。从牙齿来看,巴氏大熊猫已经十分接近现存的大熊猫,它们都有宽大于长的有“舌侧齿带”和多结节咀嚼面的臼齿,几乎是彻底的食草动物。这一时期,也是熊猫史上最繁盛的一段。

好景不长,一万年前小规模冰期的到来,使得巴氏大熊猫重新退回南方温暖的峡谷。更不幸的是,这一时期,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广食性的动物之一——人类开始繁荣。在弓箭陷阱和镰刀耕犁的逼迫下,大熊猫们更加走向衰落。直至今天,除了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和西部面积不到6000平方千米的隐秘山岭中还有1000多只野生大熊猫,我们只能在动物园见到那些被“驯化”的国宝。

腐肉,挡不住的诱惑

曾经转换食谱而得以在与其他广食性动物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大熊猫,也并非成了失去野性的大玩偶。野生大熊猫偶尔会去附近的山村里抓羊吃,而它们的野外食谱更是包括了各种鸟蛋以及能捉住的一切动物。毕竟大熊猫的极限奔跑速度也在每小时40千米上下,比博尔特和刘翔快。你可能要问了,吃点活物也就罢了,为啥要那么重口味吃腐肉呢?其实,对于大部分食肉野生动物,腐肉是最不能抗拒的诱惑,毕竟那也是蛋白质啊,而且得来全不费功夫。在生活艰难的大自然里,浪费这样的能量是不能被容忍的。所以动物尸体都会迅速吸引一大批食客前来,从狮子、熊到苍蝇和各种甲虫。以至于有些植物和真菌特别进化出腐肉一般的气味,以吸引动物前来替它们传粉或者散播孢子。

甚至,有些食草动物都抵挡不了腐尸的诱惑。比如河马,这种祖宗十八代都没有裂齿的家伙,一向被认为是天生的割草机——的确,它们的大部分食物都是水边的短草。但是,当河马遇到腐尸,这些家伙居然也会垂涎三尺。1995年9月,津巴布韦万基国家公园Hwange National Park 工作人员目击了河马撕咬并吞食高角羚尸体的场面。此后这种有点违和的场景又多次在非洲大陆上演。毕竟,那是肉啊!

 

其实,大熊猫嗜食腐肉并非新闻,西方认识大熊猫的第一人,法国传教士大维德Armand David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就曾转述过他从四川猎户那里听到的这个事实。只是现在越来越难以在野外见到这种动物的真面目,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大熊猫曾经,也依然是能在崇山峻岭间独自扪食的重口味爱好者。

 

参考资料:

[1] Ewer, R. F. 1973. The Carnivore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thaca, New York, USA.
[2] Gittleman, J. L. 1999. Hanging bears from phylogenetic trees: Investigating patterns ofmacroevolution. Ursus 11: 29–40.
[3] Lifeng Zhu, Qi Wua, Jiayin Daia, Shanning Zhang, and Fuwen Wei. Evidence of cellulose metabolism by the giant panda gut microbiome. PNAS October 17, 2011
[4] DUDLEY,J.P. 1996. Record of carnivory, scavenging and predation for Hippopotamus amphibius in Hwange National Park,Zimbabwe. Mammalia 60(3):486-490.
The End

发布于2011-12-2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已注销用户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