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7
需用时 03:05
没有“安卓”,只有“安卓兼容”
/gkimage/ri/9c/g7/ri9cg7.png

开源软件最大的优点不在于“免费”,而在于它可以被开发者按照自己的意图自由修改,想打扮成什么样就打扮成什么样,这是开源软件的荣誉,也是它们略显悲哀的宿命。而谷歌拥有的安卓系统作为当今最大的开源移动设备系统,自然也无法偏离这条道路——在“安卓”诞生三年多之后,市场上几乎已经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安卓设备”,而是一大家族的“安卓兼容设备”,“安卓”已经碎片化了。

首先我们必须说明关于安卓系统的一个基本矛盾:尽管安卓名义上是一款开源并可以免费定制的系统软件,但是谷歌仍旧对其持有绝对的开发权,每次更新的源代码发布进程都被谷歌牢牢掌控,“蜂巢”(Honeycomb)的源代码甚至是在市场上已经出现搭载设备之后才发布的。

其次,版本混杂问题严重,并且迟迟无法统一。目前市场上至少有三种主要版本(2.3、3.0、4.0)的安卓系统设备在发售,即时是同一个制造商发布的设备也不能保证系统版本相同,比如三星的Galaxy系列的手机和平板所运行的系统就包括了从4.0到2.3版安卓系统。

尽管有人会说,许多制造商和运营商都承诺会尽快提供系统升级,但对厂商来说,升级系统在经济效益方面是毫无意义的。虽然厂商可以任意修改和使用原生安卓系统,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他们会生产大量配置不同的设备来满足市场需求,其中有许多无法运行最新版本的安卓系统;而提供一次系统升级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是厂商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因此制造商可能会在谷歌发布更新半年之后提供某些设备的系统升级,但更多的设备则永远无法进行官方升级。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谷歌让所有制造商都参与到安卓的开发进程中。但是就算谷歌同意,各大厂商也不会愿意“冤家聚头”的。

这些制造商们非常乐意免费使用一款顶级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还不用费尽心力去进行全面开发,就能吸引到巨大数量的用户。更重要的是,安卓系统附带的无数应用也变成了制造商的免费红利——尽管有部分应用无法适用于全部设备,但大部分应用还是具有普适性的。

这样大规模的“安卓兼容机”现象在之前的移动设备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也正是安卓系统的“兼容性”令它如此强大。

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进程与个人电脑的发展史颇具相似之处:同样的两强相争,同样的软件开发商与硬件制造商关系,只不过这次安卓扮演了Windows的角色,而苹果依旧是那个苹果。

不同的一点在于,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微软对硬件商的控制力要远远高于谷歌,我们可以说Windows是一个“强大的系统”:你得先考虑用这个系统,再考虑配什么硬件。相比较来说,退居幕后的安卓就显得弱势许多。安卓更像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MS-DOS:每个版本都要被制造商改写以适用其设备,并进行重命名和再销售。这也促进了软硬件的互通性发展,对于用户和程序开发者们来说是莫大的好事。(时代在变,苹果不变——我的系统只能装在我的机器里)

如果你是一个安卓用户的话,你就必须接受一个现实:你所购买的不是一个运行着谷歌软件的安卓设备,而是一个运行着三星/摩托罗拉/亚马逊自制软件的三星/摩托罗拉/亚马逊设备。除非你手上是Nexus系列机或刷原版ROM,不然“谷歌”在你的机器中基本是隐形的。

但对于制造商来说,他们就必须承担软件开发和售后技术支持的工作了。在现在的移动设备领域,软件和硬件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每个厂商都试图用特色UI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些UI的开发过程、后续的更新以及系统的升级自然占有重要地位。

现在的移动设备领域并没有一个像Windows一样的强势系统,让所有硬件厂商都服从于软件的调度。也许未来Windows Phone会扮演这个角色(遥遥无期啊);也许谷歌会利用安卓的某次重大更新一振雄风;也许类似亚马逊这样的搅局者会窃取谷歌的胜利果实,就像曾经微软对IBM做的那样。更大的可能性是,个人电脑时代的经验已经不适用于今天,这样的局面会一直维持下去。

总结: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办法准确判断这种只有“安卓兼容机”,没有纯粹“安卓机”的现象是好是坏,在短时间内,这对于谷歌和各大手机制造厂商来说都是好事——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此多拥有强大软件开发实力的厂商共同努力能够使安卓系统迅速崛起,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但长远看来,恐怕谷歌无法一直牢牢把握住安卓系统的控制权了。

放任还是集权,这是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是谷歌一家所能回答的了。


本文编译自: wired

The End

发布于2011-12-30,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小行踪

伪技术宅+伪文艺青年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