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
需用时 01:58
盲人更懂语言吗?

(文/Jonah Lehrer)九十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由穆瑞甘卡•苏尔带领的一组神经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胆的实验。他们重新连接了一只雪貂的大脑,将它视网膜传来的信息连到听觉皮层上。科学家们认为它会失明,无法感知所有传入像素。然而苏尔很吃惊地发现,雪貂依然能看见东西。此外,它的听觉皮层变得与正常雪貂的视觉皮层类似,有完善的空间地图和感知特定光线的神经元。当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大脑可塑性的顶尖科学家迈克尔•莫山尼奇认为,这项实验是“经验塑造大脑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原来,我们的精神“硬件”一点都不“硬”。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文章,将思路拓展到了人类,展示了先天性失明的人可以用视觉皮层处理语言信息。(大脑憎恶无用空间。)这项研究中有趣的一点是,语言功能曾经是大脑功能定位的绝佳示例。自从神经病学家保罗•布洛卡开始研究一名叫做“Tan”的患者(因为这名患者大脑受损,只会说“Tan”字),我们就一直假定,语言能力依靠的是大脑左额叶和颞叶的某些特定部分。这些实实在在的肉体部分是词句存在的基础,即便是最轻微的损害(例如中风)也能让人彻底失去语言能力,失去人类这项最独特的技能。

这项最新研究利用了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先天性失明个体在完成各种语句理解实验时的大脑活动。科学家不仅观察到了大脑中经典语言区的活动增加,还发现视觉皮层中的血流也忽然上升。此外,这种视觉兴奋还与其它脑区有“功能连接”,也就是说,正常状况下对光线起反应的细胞,如今插入到语言处理回路中,帮助失明的受试者分析语音、词汇,甚至语义信息。

不用说,这个奇异而迷人的新发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人们产生了更多疑惑。我最感兴趣的是,大脑中语言处理活动增多之后,语言理解能力是否真的会增强呢?也许盲人可以更轻松地解决各种语言难题,例如分析复杂句,或者在分心状态下阅读文章。也许活跃的视觉皮层能让他们成为理想的文学评论家,发掘被其他人忽略的次要情节和主题。总之,大脑是个充满折衷权衡的机器。我们失去一些东西,却可能神奇地获得新的东西,或者就像神经病学家所说的“反常功能异化”。

需要指出的是,有关功能可塑性的这些神奇例子都有个重要的附加条件,大脑重连只可能发生在小孩子身上。成年之后,我们那个拥有无限可塑性的大脑就变成了另一个能够轻松处理复杂决定的大脑了。尽管我们不能训练自己的视觉皮层去读小说,但我们却能一边做白日梦一边开车。这也是成熟的代价,我们用天生的可塑性换来了智慧和习惯。

原文看这里

科技名博微博

博主介绍: Jonah Lehrer是Wired的特约编辑,是《我们如何决定》和《普鲁斯特是神经学家》的作者,同时也是New Yorker, NY Times Magazine和WNYC’s Radiolab的特约撰稿人。

The End

发布于2011-03-0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Ashie

生态学硕士生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