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5
需用时 05:05
细数《快乐的大脚2》里那些槽点

一切从剧透开始:

话说,一只叫斯文(Sven)的鸟儿失去了家园,在北极熊的利爪下幸存,在沉船的油污中被人类救起,在获救的船上结识了企鹅爱蕾丝(Lovelace - -||),在仓皇逃下船后辗转来到了南极,终于成就了一段传奇……

等等,这两位是不是长得太奇异了?

物种合体?

/gkimage/4a/qq/nm/4aqqnm.png

【这就是在电影第一作里也出现过的Lovelace大人。这货是……长冠企鹅与南跳岩企鹅的合体?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爱蕾丝一出镜,影院里坐我旁边的某素不相识的妹纸就发出了“这是企鹅?”的疑问。我没有趁此机会去解释,我想,她另一边的男孩一定会告诉她,这是冠企鹅的一种。因为,我们在各种纪录片里看到的“跳岩企鹅”出现的机会还是蛮多的,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何况它在电影的第一部已经出尽风头。

“跳岩企鹅”的名字来自英文俗称Rockhopper penguin,它们是冠企鹅属(Eudyptes)的一个或几个物种。这个俗称当然来自它们善于在岩石上跳上跳下的习性,但这个属的物种分类还有点争议。

/gkimage/ce/72/nb/ce72nb.png

【长冠企鹅(Eudyptes chrysolophys,左)与南跳岩企鹅(E. chysocome,右)头像对比。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naturephoto.cz】

关键是,爱蕾丝是哪个种呢?我费尽心思也难以用一个鉴定结果说服自己。最后的候选物种是两个:长冠企鹅(Eudyptes chrysolophys)和南跳岩企鹅(E. chysocome)。

长冠企鹅似乎受到西方人的特别喜爱,有个英文名叫Macaroni Penguin,Macaroni是一种意大利通心粉,18世纪英国的公子哥儿们常去意大利游学,吃了很多Macaroni不说,还回伦敦带起在帽沿上插橙色羽毛饰品的潮流。电影里把搞怪的爱蕾丝大人设定为这种企鹅非常可以理解,连维基娘都这么认为了。

大家就要同意这个鉴定结果了,可是可是,没人发现这货浓密的“眉毛”是连成一条的吗?我们敬爱的爱蕾丝大人怎么可以这样!于是对纤纤细眉的搜索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南跳岩企鹅(从原来的冠企鹅一种中分出来的东、西、南三个种之一)。可它的遗憾是没有爱蕾丝那么豪放的凤头,一来不够长,二来不够鲜艳,连风力和艺术夸张都帮不了它。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我对编导是不是有过进行“合体”的艺术处理还在踌躇,那么斯文的形象就让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是的!

伟大的斯文在影片中被膜拜为“会飞的企鹅”,然而根据它来自北极,我们就可以知道它其实是海雀科的一员。(关于北极有的会飞的企鹅是什么情况,请大家戳 这里 。)

然而,仔细一看此君,我就觉悲从中来:

/gkimage/7q/yn/gf/7qyngf.png

【Sven在电影里常飞来飞去难以看清面目,终于在他对本作的主角耐心讲述成功学原理时,可以截到高清无码头像。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乍一看,这是一只标准的北极海鹦(Fratercula arctica),从嘴基的灰色到眼睛周围的三角形再到胸口的白色都没有问题。可,你你你,为毛要在头上长那两撮黄毛啊!已知头上有这种奇异羽毛的海鹦只有簇羽海鹦(F.cirrhata),可它除了有两撮毛,长得与斯文相去甚远。

/gkimage/pk/bg/iw/pkbgiw.png

【北极海鹦(Fratercula arctica,左)与簇羽海鹦(F. cirrhata,右)头像对比。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北极海鹦在北大西洋,簇羽海鹦在北太平洋,这二位可是合不到一块儿的呀!只有这么理解:电影中斯文和爱蕾丝二位都是经历过第三类接触(被人类救助过)的野生动物,有订书钉和彩色毛衣为证,说不定它们也都被人实施了“凤头生长术”呢。不过话说导演是有多控长发啊!

不是海鸥,也不是海象!

很不幸我看到的是中文配音电影,关于前面斯文的问题我一直只是在心中默默纠结,直到电影快要结束时他突然开口说了句:“我是一只海鸥!”我终于按捺不住吐槽的冲动,对身旁素不相识的妹纸说:“不!这货绝对不是海鸥!”

不错,海鹦和海鸥(以及鹬们)同在一个鸻形目(Charadriiformes),可是灵长目的人类也不是环尾狐猴!偶蹄目的野猪也不是河马!蔷薇目的鼠李也不是榆树!不是!

虽然看电影不可以这么认真,可翻译电影配音也不可以这么坑爹吧,更坑爹的是,他们一直把主角身后的这一群象海豹叫做“海象”!

/gkimage/g8/to/4g/g8to4g.png

【电影中帮助主角的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它们大概对自己被叫做“海象”也表示愤怒吧。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海象(Odobenus rosmarus)是北极才有的动物,它和象海豹的区别是它只有象牙,而象海豹只有象鼻。大概它们也需要合体一下才能变真正的“海象”吧……不,我是说,这里翻译错了实在太误导小朋友了!

/gkimage/ig/66/5k/ig665k.png

【浮冰上的海象(Odobenus rosmarus),2011年7月21日紫鹬摄于北冰洋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上图才是真正的海象。更多真相在 这个帖子 。)

企鹅大乱斗

仔细想想这个片子里出现过的企鹅种类,你就会发现,有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gkimage/6e/ke/4q/6eke4q.png

【请在上面的截图中找到下面4个物种,从左到右分别是:小脚企鹅(Eudyptula minor)、阿德利企鹅(Pygoscelis adeliae)、南极企鹅(P. antarctica)以及麦氏环企鹅(Spheniscus magellanicus)。图片来源:豆瓣电影;Wikimedia Commons】

电影中的故事大约发生9-10月,南极的春天,从帝企鹅(Aptenodytes forsteri)宝宝已经孵出、一些阿德利企(Pygoscelis adeliae)还在求偶可以推测出。阿德利企鹅和帝企鹅是仅有的两种在南极洲的海岸和海冰上可以繁殖的企鹅,所以它们在电影里的碰面合情合理。算上南极企鹅(P. antarctica)也说得过去,这种又被人们称做帽带企鹅的家伙与阿德利企鹅也常一起出现。

可是小脚企鹅(Eudyptula minor)和麦氏环企鹅(Spheniscus magellanicus)是怎么回事?前一位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后一位来自智利和阿根廷,本来就不是生活在南极冰天雪地里的企鹅,它们是如何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出现在片场的呢?难道真是受到了伟大的斯文的感召?

也许,我们把这个片子当做“架空”片来更为合理。可真实总是可贵的,想起电影第一部里帝企鹅父亲们挤在一块在极光下度过漫漫极夜,是难得的感动了。

卖萌卖腐是可耻的!

好吧,我们不应该挑剔一部幼儿向的歌舞片,只要看到爱、勇气、希望就够了,但影片里不停地卖萌与卖腐是怎么回事!也不用这么迎合大龄观众吧!

本片的制作人员深谙“幼态=萌”这一基本原理,除了展示幼年动物的各种憨态外,将成年动物的幼态延续(Neoteny)也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帝企鹅萌波(Mumbo)的娃都可以满地跑了居然还是一身幼鸟的绒毛,阿德利企鹅拉萌(Ramon)在追妹纸时头上也还有一撮褐绒毛没有褪去……

/gkimage/er/i1/4a/eri14a.png

【本作上一部电影的主角萌波(Mumbo)是一只幼态延续的帝企鹅,居然繁殖期都快结束了还没长出成鸟的羽毛。】

喂,这样真的没关系吗?连萌波的儿子都知道企鹅幼鸟的绒毛是不防水的!萌波,一位伟大的父亲,竟然多次下水救助饥饿的帝企鹅群……事实上,在阿根廷与英国争议的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那里纬度不如南极地区高,每年夏天都有王企鹅(A. patagonicus)幼鸟因为不能下水而过热。

/gkimage/z6/8d/g0/z68dg0.png

【网上疯传的“猕猴桃”,其实是王企鹅(A. patagonicus)幼鸟,它们为什么会簇簇拥拥挤在一块呢?请看这里的解释

另外,谁要看搞基的磷虾啊?!

/gkimage/yw/g3/9o/ywg39o.png

【本作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竟然安排了两只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的基情 - -||】

虽然这样的安排也不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首先,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确实是雌雄异体的动物,这样就排除了它们自攻自受或互为攻受的可能;然后,1992年Watkins等人抽样调查了38群南极大磷虾(文献在这里),发现其中有一群磷虾雄性的比例高达98%,并且雄性的比例在不同磷虾群之间差异很大。

可是……谁说雄性们在一起就一定是基友呢?没有文献报道过磷虾无差别向遇见的同种个体抛出精荚的行为(对于集大群的磷虾来说这也不必要),而Watkins等人在论文的最后说,“纯雄性”磷虾群的出现也许是因为雌性在与他们交配结束后离去的结果,他们所观察到的所有磷虾中,雄性的比例还是58%,偏向于正常的。

吐了这么多槽,槽点还有大大小小的不少……好吧,其实这电影还是挺欢乐挺好看的。至少它用了大人小孩都喜闻乐见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南极的生命,能让更多人去关注一下它们的生活现状也好。何况,如电影中的场景一般,我们人类在那里是来自异世界的生物,而在恶劣的天气到来时,人类也是比野生动物更加脆弱的……

The End

发布于2012-03-0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紫鹬

植物生态学硕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