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
需用时 03:56
飞艇遗梦
这张合成照片上,美国海军“洛杉矶号”核潜艇系缆于帝国大厦楼顶(Keith de Lellis Gallery LLC)

这张合成照片上,美国海军“洛杉矶号”核潜艇系缆于帝国大厦楼顶(Keith de Lellis Gallery LLC)

 

(文 / Megan Garber)虽已身处冷宫,但飞艇也曾有过被奉为 “明日飞行器” 的光辉岁月。

1929 年下半年,阿尔弗雷德·史密斯(Alfred Smith),亦即纽约州前州长、帝国大厦筹建团队领袖,宣布进一步拔高这座气势恢弘的摩天大楼——将原定的 1050 英尺(约合 320 米)的设计高度,在完工时将增加为 1250 英尺(381 米)。

新增的这 200 英尺(约合 61 米),是预计留给飞艇系缆用的。预想中,在帝国大厦顶层建起船坞之后,堪比 “齐柏林伯爵号” [1] 的飞船,能将乘客直接空运到曼哈顿市中心——停泊的飞船 “随风飘荡”,乘客们可以沿着船上的跳板走到下面的街道。飞艇是 “比空气还轻的航空器”,是首批可操控、可驱动的载人飞行器,在当时被视为商业航空的未来。而史密斯则想确保,当这一天来临之际,在纽约市内,他这座崭新的大厦就是定海神针。

 
[左]帝国大厦纵剖面的想象图,用于停泊飞艇的桅杆贯穿整个楼体,直刺天空。(图片:New York World)[右]1931 年,“哥伦比亚号”飞艇飞越帝国大厦的桅杆顶端。(图片:The New York Times)

[左]帝国大厦纵剖面的想象图,用于停泊飞艇的桅杆贯穿整个楼体,直刺天空。(图片:New York World)[右]1931 年,“哥伦比亚号”飞艇飞越帝国大厦的桅杆顶端。(图片:The New York Times)

 

只要扫一眼曼哈顿的天际线便可发现,帝国大厦耸立于第五大道之上,高达 1250 英尺,足以供齐柏林吨位的飞艇停泊;然而楼顶却不见飞艇踪影。1929 年过去不久,飞艇及类似航空器很快便失宠,不再作为航空客运的首选工具,转而用于体育赛事摄录及广告宣传,就如我们如今看到的那些气球小飞艇。

这种衰落,部分是由接连发生事故导致的,其中就包括 “兴登堡惨剧”:75 年前,那艘飞艇在新泽西州的上空化为一团火球 [2] 。不过,更重要的是,飞船之所以发生迅速利基化 [3] ,主要是因为飞艇所用的气态填充物(※此处已更改)要么太危险,要么太稀有:氢气,充足却危险;氦气,安全但稀少。最终,这类燃料输给了现代飞行器采用的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玩意儿——石油。

飞行,最终胜过了漂浮。

 
1933 年,飞行于纽约上空的美国海军“梅肯号”飞艇。梅肯号是一艘齐柏林式飞艇,在 1935 年的风暴中坠毁于太平洋。(图片:io9.com)

1933 年,飞行于纽约上空的美国海军“梅肯号”飞艇。梅肯号是一艘齐柏林式飞艇,在 1935 年的风暴中坠毁于太平洋。(图片:io9.com)

 

飞机在如今大出风头,世人很容易忘掉飞艇也曾有过类似的辉煌。如果技术是场达尔文进化赛,那么飞艇及其同类在很长时期内,其实一直遥遥领先。上世纪 30 年代,帝国大厦一砖一瓦、一尺一寸地向上修建时,人们等待着、神往着,未来可以在天空之上游玩、宴饮、舞蹈、休憩。

说完了这些,让我们来看看飞艇曾有的过去——这是对齐柏林飞艇及其同类飞行器的一次出色总结、一曲慷慨赞歌,重现了那个将未来希望寄之于飞艇的时代,它们所代表过的那些事物。

 
  • 空中行宫:
美国老牌杂志“The American Magazine”1930 年 5 月的内容(图片:airships.net)

美国老牌杂志“The American Magazine”1930 年 5 月的内容(图片:airships.net)

 
  • 领先设计:
1960 年代苏联杂志上画的一艘核飞艇(图片:airships.net)

1960 年代苏联杂志上画的一艘核飞艇(图片:airships.net)

 
  • 军力展示:
1931 年的苏联海报。文字意为:“我们正建造一支空中舰队,以列宁之名。”(图片:airships.net)

1931 年的苏联海报。文字意为:“我们正建造一支空中舰队,以列宁之名。”(图片:airships.net)

 
  • 空中堡垒:
《现代机械》杂志 1934 年 10 月号的封面(图片:airships.net)

《现代机械》杂志 1934 年 10 月号的封面(图片:airships.net)

 
  • 明日之城:
Popular Science 杂志 1939 年 11 月描绘的“明日之城”,飞艇是人们的日常飞行器。(图片:airships.net)

Popular Science 杂志 1939 年 11 月描绘的“明日之城”,飞艇是人们的日常飞行器。(图片:airships.net)

 
飞艇曾经属于人类的 “明日之城”,的确。这不仅仅是重现了飞艇一统天下的年代,那昙花一现的辉煌,同时也让我们再度铭记历史的极大偶然性。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技术同时具备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实验、假设、失败、成功;然后再进行更多的实验。无论是飞艇之前的热气球,还是风光一时、今已无人问津的蜻蜓式扑翼机,飞艇跟它们一样,承载过人类对未来的期望,这一未来或许曾是梦想,并一度归于失败,但却不会止于梦想,并将赢取最终的胜利,就像人类的飞天脚步一样,势不可挡。
 
 
更正说明:  

文章发布之初,注释 [1] 中将原文 “齐柏林伯爵号”(Graf Zeppelin)误作为德国海军二战时建造的航空母舰,经读者指出后更正,特此说明。(2012-5-19)

原文 “飞船之所以发生迅速利基化,主要是因为飞艇所用的气体燃料要么太危险,要么太稀有……”一句中,“气体燃料”应为“气态填充物”,经读者指出,特此更正。(2012-5-24)

 
内容注释:  
[1] 指德国 LZ 127 “齐柏林伯爵号”(Graf Zeppelin)飞艇,齐柏林伯爵号是史上最成功的飞艇,曾担负北美洲至南美洲之间的定期航班任务;1929 年全球巡回飞行,1931 年飞往北极,1940 年被拆除。此外,“齐柏林飞艇”(Zeppelin)是一种或一系列硬式艇(Rigid airship)的总称,由著名的德国飞艇设计家、斐迪南·冯·齐柏林(Ferdinand Graf von Zeppelin)伯爵在 20 世纪初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这一系列飞艇的成功,“齐柏林飞艇” 在当时也用以代指这一整类的飞艇。
[2] 兴登堡空难(Hindenburg disaster): LZ 127 “兴登堡号” 是德国在 1934 年兴建的一艘齐柏林硬质飞艇,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全艇能容纳超过 70 名乘客,还有散步的长廊和沙发。兴登堡号同时也是纳粹的政治宣传工具,用以彰显第三帝国所谓的无敌以及科技的强大。作为商业交通飞艇,兴登堡号在 1936 年做过 17 次环大西洋飞行。1937 年 5 月 6 日,在一次横渡大西洋的飞行中,兴登堡号在新泽西上方爆炸,36 人在事故中丧生。从此齐柏林硬质飞艇的载客活动宣告终结。
[3] 按照菲利普·科特勤在《营销管理》中给 “利基” 下的定义: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有获取利益的基础”。(这种有利的市场位置在西方称之为“Niche”,海外通常译作“利基”。)企业在确定利基市场后,往往是用更加专业化的经营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以此为手段在强大的市场夹缝中寻求自己的出路。
 
 
文章来源: 《大西洋月刊》网站 2012年5月4日 The Dead Dream of the Dirigible
文章题图: io9.com
内文图片: airships.net
 
The End

发布于2012-05-1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紫霄朱雀

隐士,非洲探险顾问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