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
需用时 01:05
找到甜苹果的酸亲戚
/gkimage/fq/ew/9k/fqew9k.png

“耶!”野孩子在野地里摘了一个野苹果,咬上一口,“WTF,舌尖上的大自然!” 所谓野苹果是蔷薇科苹果属几个物种的统称,果实是外观类似苹果的小酸果,常用于观赏用途,如多花海棠( Malus floribunda )等。酸涩的野苹果和超市里甜美可口的“家养”苹果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但是一项新研究却发现,比起其他较为可口的古代种,它们两者才是真正的本家。

这项 研究 5月10日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上。起源于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苹果拥有许多不同口味和大小的变种,几千年前就随着丝绸之路广为传播,罗马人将酸甜可口的苹果从西亚带到了欧洲,起初欧洲人用它们来酿苹果酒。但是之后人工栽培苹果的历史就不甚了了了,人们只知道,从形态、基因和历史角度看,新疆野苹果(塞威士苹果, Malus sieversii )算是栽培苹果( Malus domestica )的祖先,而其他野生品种对栽培苹果的基因有何贡献?

这项研究从由西班牙到中国的广大范围中采集了分属5个品种的839个苹果样本,并标记其中快速演化的“微卫星序列”,以便寻找栽培苹果和野生品种之间的交集。结果发现,除了新疆野苹果之外,第二大基因贡献者是欧洲野苹果( Malus sylvestris ),后者与现代栽培苹果之间存在大量的双向基因流动,为栽培苹果带来了抗病性、耐寒性等性质。

同时科学家也发现,尽管使用了嫁接,苹果身上并不存在“基因瓶颈”。自交不亲和性(苹果种子总是两棵苹果树的爱情结晶,虽然一朵苹果花上同时准备好了精子和卵子)等因素使得苹果在人工栽培过程中维持了基因多样性,这与一年生谷物,如大麦和小麦,形成了对照。

本文编译自:ScienceNOW,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Domesticated Apple
图片:Benjamin Cody, Éamonn Ó Muirí/Wikipedia
The End

发布于2012-05-2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Argus

法学学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