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3
需用时 04:29
熊牙利!熊猫凶猛!

今天好运气,熊猫要吃鸡。吃竹子的大熊猫大家见多了,要是哪天看见它开次荤,简直比让老虎吃草还难得。呃,好吧,其实野生老虎也经常吃点儿草,所以,大熊猫开荤也并不罕见。这不5月2日,武汉动物园的大熊猫“希望”就把隔壁翻墙进来的孔雀——好歹也是鸡形目的,算是大公鸡一只——给活捉了。(新闻链接

/gkimage/um/xy/ut/umxyut.png

【武汉动物园的大熊猫咬住蓝孔雀的脖子将其杀死。】

世界自然基金会知道了这个事儿可能会有点小不爽,毕竟大熊猫是他们的标志。WWF在对大熊猫的介绍中这样写道:“这是一种平和的,吃竹子的动物”。

其实,要搞清楚熊猫为什么吃鸡,首先要搞清大熊猫的身世,而这得从它的牙齿说起。牙齿,是动物分类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最爱,因为他们发现,不同食性的哺乳动物,牙齿的形态和数目差异很大,而同种类动物的牙齿又很相似。更妙的是,牙齿坚固无比,是最容易保存下来的化石标本,这给研究动物演化发展提供了很便利的材料。哺乳动物,除了少数鲸类,成体牙齿的数量都在44个以下,动物学家们把这些牙齿分为四类, 即门齿(incisor)、犬齿(canine)、前臼齿(premolar)和臼齿(molar),它们分别起到了切割、穿刺、撕裂、研磨的功能。动物分类学家会把一种动物的牙齿种类数量用“齿式”表示出来,比如狼的齿式是i.3/3,c.1/1,p.4/4,m.2/3。这表示上下颌每侧各有3个门齿,1个犬齿,4个前臼齿和2个上臼齿及3个下臼齿。

大熊猫有两对锋利的犬齿,正是这两对“短刀”曾经多次把试图与之近距离卖萌的游客咬伤。而在四川和陕西,也经常有野生大熊猫袭击家畜家禽的报道。 那这锋利的短刀是不是哺乳动物中的杀手——食肉目动物的标志呢?食肉目,是哺乳动物里“恶汉”聚集的一个目,豺狼虎豹熊狐獾貂都是它的成员。正如其名,食肉目聚集了哺乳动物里面大多数的捕食者,它们四肢发达、行动敏捷,特别是拥有尖牙利爪。 养过狗和猫的朋友一定会对他们的食肉目小宠物的那两对尖利的犬齿印象深刻。虽然很威风,在动物分类学家眼里,两对大尖牙并不是将一种哺乳动物划到食肉目门下的依据,比如跟我们人类同属灵长目的狒狒就同样拥有傲人的犬齿。科学家们关心的是上颌最后一对前臼齿和下颌第一对臼齿,所有的食肉目动物,这两对牙齿各自生出了两个锋利的尖端,当它们咬合在一起时,这四个尖恰好像铡刀一样可以切碎和撕裂任何坚韧的肌肉、韧带,这两对牙齿,也被特别称作“裂齿”。这两对裂齿,才是食肉目的标志。大熊猫拥有典型的裂齿,属于食肉目是毋庸置疑的。

/gkimage/ku/r9/4n/kur94n.png

【现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头骨模型,示包括骇人的犬齿在内的各个牙齿。红色的部分是“裂齿”,右上作为参照的是宠物貂(Mustela putorius furo)的牙齿,它们都是食肉目的成员。】

那么大熊猫是怎样变成食肉目中罕有的素食者的呢?其实,动物的食性是经常充满弹性的。大熊猫的所属的熊科动物和亲戚浣熊科动物都有庞杂的食谱,虽然它们都生着一口标准的“肉食牙”,在动物性食物缺乏和其他食物来源充足的时候,这些胖嘟嘟的家伙会毫不犹豫转换食谱,所以我们会看到掰玉米的熊瞎子(亚洲黑熊 Ursus thibetanus)和在城市垃圾箱里讨生活的浣熊。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大熊猫的祖先——800多万年前的禄丰始熊猫 Ailurarctos lufengensis的牙齿化石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广食性”的,体形类似狐狸的动物,不过它的菜单中还罕见植物,因为它的臼齿小而且平滑,还不能有效磨碎粗糙的植物纤维。那时候始熊猫生活在相当于现在整个东亚中南部的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林地,这里食物充足生活安逸。不久,冰期来临,原本广袤的温带和亚热带森林面积迅速缩小,退缩到现在广西云南贵州和中南半岛一隅。 不仅仅是生存空间变小了,始熊猫还面临强悍的竞争者——那些原本生活在北方的广食性动物们也被严寒驱赶到了始熊猫的地域。

面临这双重压力,始熊猫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变得更加强悍,要么寻找新的生存之道。后者是一条“捷径”,因为无论地球的哪个角落,食谱庞杂的广食性动物都是“全能战士”,广食性动物碰在一起,将会展开全面的竞争。而转换菜单,就可以避免这种竞争。于是,我们看到200万年前的小种大熊猫 Ailuropoda microta——这是一种体形如胖狗的动物,已经拥有了粗糙宽大的臼齿,这是食草的标志。 食草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相比肉食,植物性食物营养匮乏,特别是这个才换了菜单的家伙还没有来得及演化出一套适应植物的消化系统。 于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它们必须不停的吃,我们无法目睹小种大熊猫的生活,不过现存的大熊猫一天要花费12-18个小时进食,吃掉12-38千克的竹子。同时,它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庞大和近似球形,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身体散热产生的损失。

/gkimage/49/0r/bb/490rbb.png

【200万年前的小种大熊猫(Ailuropoda microta)头骨,可见它已经具有了类似草食动物的宽大的臼齿。】

100万年前,秦岭和云贵高原都隆起了,这阻挡了来自西北寒冷的风,同时这一时期,全球气温也变得温暖起来。森林再度向北延伸,大熊猫的祖先又得到了充足的生活空间。这时小种大熊猫已经被一种体形比现存大熊猫更大的巴氏大熊猫 Ailuropoda baconi代替。 从牙齿来看,巴氏大熊猫已经十分接近现存的大熊猫,它们的臼齿都具备了宽大于长的“舌侧齿带”和多结节咀嚼面,几乎是彻底的食草动物。这一时期也是熊猫史上最繁盛的一段,现在的华北、华中和华南都可以见到巴氏大熊猫的痕迹,几乎在这一时期所有的猿人化石附近都可以找到巴氏大熊猫的化石。

好景不长,一万年前,又一次小规模的冰期到来,巴氏大熊猫重新退回南方山岭遮蔽的温暖峡谷之中。更不幸的是,这一时期,人类繁荣起来。 人类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广食性的动物之一,上至飞禽走兽,下至树皮草根,人类无一不食。此时巴氏大熊猫已经演化成现今的大熊猫,而且体形开始变小,这往往是物种衰落的先兆。温顺的大熊猫和北方的猛犸象以及新西兰的恐鸟一样,这些本已走向衰落的物种在人类弓箭陷阱和镰刀耕犁的逼迫下,要么灭绝,要么即将灭绝。 2000年前,大熊猫在我国的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和云南五省还可以见到,那时候人们叫它“貔貅”、“ 貘”、“ 驺虞”。而今天,除了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和西部面积不到6000平方千米的隐秘山岭中还有1000多只野生大熊猫,我们只能在动物园见到那些被“驯化”的国宝。

曾经转换食谱而得以在与其他广食性动物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大熊猫,现在,只能用偶尔咬人抓鸡发发“熊”威这种无奈的方法告诉我们,它们也曾有过野性的过去,它们的牙齿,仍然还是锋利的。


 
图片来源: 武汉动物园熊猫大咬死孔雀 陈立云/荆楚网;大熊猫头骨模型 skull-bones.com;宠物貂牙齿 animalamigo.com;小种熊猫头骨 中国科普博览
The End

发布于2011-05-0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已注销用户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