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
需用时 01:22
世界因脑而不同

(文/Ed Yong)看看上图,中间橙色的圆哪个看着更大些?大多数人当然会选择右边被小“花瓣”围绕的那个,其实它俩一样大。这叫做艾宾浩斯效应,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发现而得名。

伦敦大学的塞缪尔•施华蔻发现,大脑某一个特定部分——初级视皮层(V1)的大小,可以预测我们被错觉迷惑的可能性。V1坐落在我们大脑很靠后的地方,处理我们从眼睛那里获得的视觉信息。它的表面积大小,那是相当地因人而异,张三是李四的三倍也有可能。当大多数科学研究都对不同的表面积求平均了事时,施华蔻打算仔细探索它们。

他招募了30名志愿者,测试他们对两个知名错觉的反应,第一个是艾宾浩斯圆。他调整“花朵”的大小,直到志愿者认为两个中心圆一样大。

http://www.guokr.com/gkimage/jo/lp/io/jolpio.png

第二个把戏——庞邹错觉,它依赖于我们的透视感,也就是近大远小的常识。如果把同样的圆放在一张三维图片上(如上图的地铁站台),你会觉得“远一点”的圆比“近一点”的大。同样地,施华蔻调整它们的大小,使它们看起来一样大。

当施华蔻扫描志愿者们的大脑并测量V1的大小时,他发现V1越小,受错觉影响越强。似乎参与处理视觉信息的神经越多,一个人对世界的知觉就越精确。

实验结果首次向人们展示了,大脑的物理结构——V1的表面积。它可以预测主观意识经验的本质。这提出了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文明,如纳米比亚辛巴族,就不如英语世界的人那么容易受艾宾浩斯错觉的攻击;其次,孤独症患者和非常年幼的孩童也不易受错觉的影响。这能反映他们大脑的不同吗?当然这需要更多的研究。

眼下,研究正提醒着我们,没有哪两个人看到的世界是全然相同的。两个人,可以看着一样的图片却看出不同的东西。每个人的思想感情都不尽相同,而现在,感觉也是如此。

原文看这里

科技名博微博

看完文章来这里调查一下吧

博主介绍: Ed Yong,著名科学作者。他白天在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上班,晚上回家写他自己的科普博客Not Exactly Rocket Science。他的文章被众多知名刊物采用,包括New Scientist, Nature, the Economist, the Guardian, the Daily Telegraph以及SEED等。

The End

发布于2010-12-10,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NIE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