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
需用时 02:31
计算机真的可以产生智慧吗?

《人工智能》《终结者》《我,机器人》等机器人题材的电影席卷票房之后,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机器最终真的会有思想吗?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也做出了不少严肃的思考。在心灵哲学理论中,有两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它们共同暗示着一个原则性的理念:不管机器有多复杂,它终究是不会具有像人那样的思想的。

中华大脑

很多人都相信科学技术最终能把机器人变成人,这背后有一个极具说服力的理由:所谓思想,无非也只是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如果用计算机模拟出人脑中每个神经细胞的活动,那计算机不也就跟人脑一样有思想了吗?当然,这项工程的计算量显然是现在的计算机望尘莫及的,但随着计算机性能指数级的增长,在不久的将来这或许是能办到的。

计算机能依靠模拟大脑活动而获得思想吗?为了驳斥这个观点,1978 年,美国心灵哲学家 Ned Block 提出了一个叫做“中华大脑”的思想实验:假设全中国的每个人都扮演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元,并用手中的对讲机模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大脑内部的一切机制,那么整个中国是否就构成了一个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有记忆的“中华大脑”呢?这颗真正的“大”脑能像正常人一样,辨别是非,产生情绪,感受疼痛,体验幻觉吗?Ned Block认为,这显然是非常荒唐的。同样地,计算机依靠模拟大脑活动而获得思想,这种说法也是相当不靠谱的。

中文屋子

但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有思想的机器人,他们甚至能流利地和真人对话。在 2008 年的 Loebner 人工智能大赛上,12 名裁判和计算机程序 Elbot 进行文字聊天,结果有 3 名裁判竟以为自己在和真人聊天,于是 Elbot 顺利摘得大奖。Elbot 的作者已经把程序放在了网上,你现在就可以在 www.elbot.com 上和它聊天,体验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一个能和人类正常交流的机器,能不能算有思想的机器呢?1980 年,John Searle 提出了著名的“中文屋子”思想实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言语交际能力并不表示有思想。

计算机程序与我们聊天,无非是用一系列复杂的计算过程,分析我们输入的文字,最终得出一个最佳的回复。如果我们给电脑讲了一个冷笑话,电脑程序将会对这则笑话进行断句分词,机械地在知识库中寻找相关的信息,得出“这是一个笑话”的结论,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串“哈哈哈”,表示自己知道这是个笑话。

现在,让我们设想有一间屋子,屋子几乎是全封闭的,只有一个用来传递纸条的小窗口。屋子里面坐着一个完全不懂中文的老外,老外手中配备有铅笔、草稿纸、橡皮擦等各种工具,以及厚厚一叠汉语自动聊天器的程序源代码。现在,屋外的人在一张小纸条上用汉字写一段笑话,然后塞进屋子里。屋里的老外显然一个字都看不懂。但他可以用纸和笔替代计算机,在草稿纸上进行与程序内部一模一样的运算,模拟聊天程序的运行。经过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老外终于完成了计算机本只需几秒便可计算完毕的任务,得出了“小纸条上写的是一则笑话”的结论,他应当以大笑声回应。于是,老外在纸条反面写上一个“哈哈哈”,把它从小窗口中递出。这能说明老外理解了这个笑话吗?Searle 认为,这种说法显然是荒谬的。老外还是不懂这个笑话是什么意思,他只是一台人肉计算机罢了。

中华大脑和中文屋子,这两个思想实验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在用真正有思想的人去模拟计算机,从而揭示出人和机器本质上的区别。这样看来,或许机器终究是不能代替人的吧。不过,这两个思想实验提出后,也立即招来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科学界对此依旧争论不休,功能主义派和计算主义派也针锋相对地提出过很多有力的论点论据。未来究竟会怎样,谁也说不清楚。
The End

发布于2010-12-2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matrix67

数学狂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