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0
需用时 05:21
姜振宇:微反应的现实离美剧很远

虽然《Lie To Me》停播许久,但微反应、测谎仪在许多人心里仍然是“神一样的存在”:只需看你眼皮一眨,是否说谎一目了然。同样,在微反应借影视娱乐作品走红后,各类所谓“行为心理学”、“FBI读心术”等内容也层出不穷。尽管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过多次澄清,但许多人还是对“微反应”有这样一个疑问:这样的技术如果没有那么神奇,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用?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果壳网再次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姜振宇。

方式一:辅助测谎仪

据姜振宇介绍,目前微反应体系已经开始参与一线的侦讯工作,其中一方面就是辅助公安部门的测谎工作。测谎仪是一种在侦查阶段时使用,可以用来协助侦讯,了解被询问人心理状况的手段。通常来说,会有两种情况比较适合使用测谎仪,不过不同地方的公安部门对于测谎仪的使用程度可能略有不同:

  • 嫌疑人不明确:比较典型的是内盗案,在确定嫌疑人是内部犯案的情况下,使用测谎仪可以给嫌疑人增加心理压力,同时可以排除无作案嫌疑的人,提高办案效率。
  • 嫌疑人目标明确但物证信息较少:可以结合已知物证,发掘涉案要点。

目前,姜振宇的小组正在参与青岛市公安局的工作。在青岛,测谎的应用相当广泛,用姜振宇的话说就是“只要有条件,就可以使用测谎”。测谎的流程通常是这样的:侦查人员在进行初步侦查和预审后,根据证据和侦查人员的经验,对涉案嫌疑人进行一个“可疑度排序”,再由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处或者各市县分局技术人员进行测谎,确定嫌疑人以及可疑的案情之后,向侦查人员返回一个“可疑度排序”,并按照这个排序,重新调配警力,继续进行侦查。当然,案件的最终侦破,是一定要以实体证据为主的。

测谎结果实际上并不能成为呈堂证供。

测谎结果实际上并不能成为呈堂证供。

这和某些影视作品里那种“红灯一亮,真相水落石出”的情况很不同,测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侦查的效率,并且发现一些侦查人员可能遗漏的点。不过在青岛警方的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侦查人员给出的可疑度排序和测谎小组最终得出的可疑度排序有时会出现很大出入:比如本来排名倒数的嫌疑人,在测谎后可能“荣登榜首”,而原本的头号嫌犯,可能在测谎后排序很低。这会导致警方的侦查重点不明确,一方面提高了破案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让测谎仪的时间分配不够有效。

所以,姜振宇和青岛警方希望能够借助微反应,提高“预排序”的效率。也就是说,在侦查员的排序和测谎小组之间,姜振宇会对嫌疑人进行谈话,以及一些行为模式的分析。在测试之前,姜振宇会参加案情分析会,并根据初步侦查的结果,以及嫌疑人的背景等资料,设计谈话题目并进行谈话。并根据谈话的结果,做出“可疑度排序”移交测谎小组。

据姜振宇介绍,目前这个“侦查-微反应-测谎-侦查”的模式并不是正式的工作模式,所以姜振宇并不能在问题中涉及“实质性证据”(比如,你知道这张银行卡吗?)的刺激。所以,姜振宇的问题设计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测谎小组的确认):

  • 动机:为什么会作案?
  • 准备工作:(比如在手机被盗案中)你喜欢什么样的手机?
  • 实施:避开时间、地点、作案手法。但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如:你当天在哪里?
  • 结果:如涉及未公开的案情,则跳过。如果案件因为种种原因已经部分信息公开,则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提问。
  • 善后:可以涉及钱和物的平行问题。(比如在奥迪被盗案中)你知道配沃尔沃钥匙多少钱吗?

目前青岛警方希望通过实战的研究,来评估微反应和测谎结果的相似度,以及微反应是否可以帮助测谎展开工作。不过,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微反应的排序结果和测谎仪的最终结果重合度很高。不过,微反应的谈话是否会对此后的测谎产生影响吗?由于条件所限,姜振宇目前还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但姜振宇在采访中提到,如果一名被访者对此案一无所知的话,那么在微反应测试完毕后,他实际上并不会知道“事情到底是什么”,反之,被访者如果处处提防,那么他在叙述涉案信息的时候,恰恰会出现“可疑”的反应。

对于姜振宇来时,这个方式是他目前最满意的模式。首先,这个方法可以提高警方的工作效率,另外,对于姜振宇来说,立即的测谎+实证验证(物证、笔录)也可以验证自己的研究理论。

方式二:改善反贪谈话流程

除了和青岛警方测谎小组的合作外,姜振宇目前还在和北京的反贪部门进行合作。不过对于反贪工作来说,在侦查过程中不允许任何非相关人员介入,所以姜振宇目前参与的程度相比上面来说要弱很多。

对于反贪工作来说,情况跟一般的案件很不一样:在很多情况下,办案人员知道嫌疑人确实“有问题”,但对方通常“十分不合作”。所以核心问题就会从“找可疑”,变成了“该怎么办?”

据姜振宇介绍,在反贪预审的几个小时内,往往预审人员的一次错误的进攻,就会导致整个案件陷入被动。所以,目前检察院希望借助微反应,改善自己针对下面三种贪官的谈话方式:

  • 合理化解释:对你的一切问题都尝试解释。对策:总结嫌疑人规律,从逻辑和细节入手,让对方出现逻辑漏洞,让其无法自圆其说。
  • 非合理化解释:多出现在职务犯罪的共犯身上,撒泼打滚。对策:不纠结细节,揭露对方的伪装情绪,控制和压缩其表演成分。
  • 不解释:比例很小,多为绝望型,或背后有更大利益集团。对策:想办法找话题开口,并引导到和案情相关的问题。

姜振宇表示,目前他主要进行的工作是通过审讯录像的分析,进行谈话过程中的情绪识别,和对情绪刺激的研究。换句话说,识别对方说的到底是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还是平铺直叙的讲话?以及对方所表达出的感情是发自肺腑,还仅仅为表演?

微反应的一大重点,就是识别情绪。

微反应的一大重点,就是识别情绪。

这些内容,都会反馈给经办人,帮他们了解在此前的谈话中,是否错过了一些反应?是否错误判断了形式?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刺激与对策?等等。相比青岛的第一种方式,这里反馈的技术性信息(比如面部表情)更少,流程性的技巧更多。同样,这些反馈也可以帮助姜振宇完善自己的刺激方法。

微反应,路在何方?

在采访中,姜振宇并不否认参与娱乐节目为他带来了好处:“找到我合作的司法机关,都是在节目中观察了我很久,认为我不是普通露脸的“情感专家”,理论和推导的过程应该有用,所以找上门来合作。”不过,他也表示,自己会尽量避免参加过多的娱乐节目。

姜振宇认为娱乐节目确实给他带来了好处。

姜振宇认为娱乐节目确实给他带来了好处。

而对于《非常了得》,姜振宇认为这种以游戏心态“撒谎”的电视节目与一线司法案件不同,处在另外一个极端——没有现实惩罚造就的心理压力下,当事人如何进行表达伪装,它仍然很经典,可以对自己的研究起到补充的作用。

不过,姜振宇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参与更多的一线案件研究,司法案件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是特别珍贵的资源。因为针对认知的分析和研究,不能以被试的主观确认为比对依据,必须以物证类信息作为分析结果的比对标准。而所有实验或实践当中,司法案件具备最专业的标准,同时也可以最全面地还原事实。用此类验证信息对分析理论进行确认,是最严格的标准。

姜振宇还在采访中提到了司法案件的另一个特点:被试者的情绪很真实:“他们面临很大的压力,情绪反应比实验室中的刺激更真实,比如‘想生气但不能生气’这个特征,就很难在实验室中模拟。”

对于未来,姜振宇希望能够通过司法实践和实验,将微反应体系完整地建立起来,做出一套“站得住脚”的学术体系。当自己的一套系统可以经得住学界的评议之后,再将“微反应”体系反馈到司法实践当中。用他的话说,这“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是二十年。”

The End

发布于2012-11-2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Kenny

果壳谋杀站编辑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