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7
需用时 03:20
鬼在看着你?还是你在念着鬼?

经验说:那些黑暗的、阴冷的、压抑的、潮湿的环境里,人比较容易遇到鬼

实验说: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心理暗示、次声波引发的共振最容易让人“感觉”到鬼魂

深夜,独自一人,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鬼故事开始了。尽管所有恐怖故事的元素和结构大同小异,但是每栋老房子、每个老群体几乎都不厌其烦地流传着自己的鬼故事。

为什么这些老人吓唬新人的小把戏总是能得逞?为什么有人会特别害怕这些鬼故事?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撞鬼”?知道这些原理,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和mm看鬼片,不用担心吓到自己了。

撞鬼的“秘诀”

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撞到鬼?什么样的时间比较容易撞到鬼?什么样的环境比较容易撞到鬼?经验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十分模糊的,然而英国传播心理学家 Richard Wiseman 的一系列实验表明,实际上的影响因素大概只有三种:
(1) 想象力的丰富程度和看到鬼的概率成正比
(2) 接受催眠的容易程度和看到鬼的概率成正比
(3) 周围环境存在的次声波强度和看到鬼的概率成正比

Wiseman的第一个实验是将120名志愿者分成三组,通过心理量表对他们的几何想象力和色彩感受力进行梯度区分。想象力和色彩感受力都非常强的分A组,居中的为B组,其次为C组。

然后这些人分别进入单人暗室。暗室里有个小液晶屏幕,每隔十秒就放映一副图片。这些图片有的是关着门的衣橱,有的是昏暗背景当中虚掩着的残破木门,有的是一扇投射出惨淡月光并且玻璃破损的生锈铁窗。测试者要根据这些图片带给他们的“鬼”的感受程度进行评估。他们面前有个小键盘,上面有五个按钮,分别是“很高”、“明显”、“一般”、“不明显”、“完全没有”。

面对绝大多数图片,A组的人倾向于选择前三个按钮;B组的人倾向于按下中间三个按钮;而C组的人倾向于后三个按钮。

通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还发现,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对鬼魂的存在要比其他人敏感得多。比如很多人在走过“闹鬼”地点时没有感受到任何灵异现象,然而几分钟后,当另一个人走过同样的地点时,马上就会感觉到不大对劲,并说感觉周围有诡异的东西存在。

由于易被催眠,这些人能够说服自己鬼魂就站在他们身后,或者藏在黑暗的壁橱里。结果他们就会真的感到非常害怕,使得他们的大脑发出一系列与恐怖相关的信号,比如脖子后面汗毛倒竖,或者突然感到浑身发冷。

“褐色音符”作祟

但是,引发人们感知到鬼魂的所有因素都是主观的吗?不尽然。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宇航局( NASA )迫切地想要弄清楚,火箭发动机在火箭发射过程中产生的次声波会对航天员造成怎样的影响。他们进行的试验显示,次声波可能引起胸腔震动、影响呼吸,并让人产生作呕、头疼和咳嗽等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特定频率的声波还可能引起眼球的震动,从而让视觉出现扭曲。这些声波能够移动小的物体和表面,甚至还可以让烛光诡异地闪烁个不停。

电气工程师维克也曾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亲眼见到过一把花剑在排气扇产生的次声波的作用下在地板上疯狂抖动,由此他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会期刊》上撰文描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推测某些建筑物内可能存在次声波(可能是由强风吹过打开的窗户引起的,也可能是附近嘈杂的交通造成的),这种低频声波的奇特效应可能是某些人相信这些建筑物会闹鬼的原因所在。

为了测试低频声波对于人感知到鬼魂的影响,Richard Wiseman 和著名声学家 Sarah Angliss 精心设计了第二个实验:把次声波混入现场音乐会的某些旋律中,并观察秘密释放的声波是否会影响观众对音乐的感受。他们使用的次声波发射器是一条 7 米长的下水管,其中间部位装了一个低频扬声器。

下水管开始和灯管、家具以及其他一些零碎的东西产生共振。由于下水管发出的噪音极低,所以这种现象看起来非常奇怪。看着物体莫名其妙地开始震动,人们很容易就会以为是撞鬼了,事实上却是次声波产生的能量在作祟。

正式实验的时候,音乐厅里坐了200名观众。整个音乐会里,次声波发射器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启动和关闭。如预期的那样,观众的确在演奏加入次声波的乐曲时有了更多诡异的感觉:在有次声波存在时,表示有诡异感觉的人数多出了22%。显然,这个数字有力地证明了为什么总有个别人声称自己“见鬼了”,而人们的灵异体验有时候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

避鬼指南

如果你不想在独自走夜路或者路过墓地、老宅、鬼屋之类的地方看到鬼魂,那么首先你应该想着与之无关的事情,尽量轻松有趣。因为你越是注意那些可能引发心理暗示的景象,你被心中的鬼惊吓到可能性就越大。下回看跟别人看鬼片逞能时,到了关键环节就在心中哼两句“爱情买卖”。别人都吓得直冒冷汗,你却“扑哧”乐了。多酷啊!如果真的看到什么“诡异”的事情,尽量给它一个科学的解释。做到了这些,你就可以训练有素地和mm看鬼片走夜路啦~

参考资料:

Richard W,Caroline W,Emma G,Paul S,Ciaran O.(200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lleged Haunting of Hampton Court Palace: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and Magnetic Fields,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66, 387–408

Tandy V. & Lawrence, T,. (1998). The ghost in the machin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62, 360-364.

Tandy Vic. (2000), "Something in the Cellar",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64.3, No 860

The End

发布于2010-12-2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赵紫凌

设计师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