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
需用时 02:48
孤独也会危害健康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孤独感与大量异常免疫反应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意味着孤独感会对人的整体健康状况造成潜在伤害。研究者发现,与社交活跃的人相比,孤独感强烈的人潜伏疱疹病毒再激活的风险提高,而且还会在急性应激反应中产生更多的促炎蛋白。

我们知道,潜伏疱疹病毒的再激活通常与压力有关,而孤独感作为一种长期的压力来源,会诱发免疫反应失控。而促炎蛋白标志着炎症的存在,慢性炎症与很多病症之间存在关联,如冠心病、Ⅱ型糖尿病、关节炎和阿茨海默症以及衰老所导致的体虚和机能减退等。

俄亥俄州立大学行为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Behavioral Medicine Research)的博士后研究员丽莎·雅雷姆卡(Lisa Jaremka)是此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当地时间1月19日,雅雷姆卡将会在新奥尔良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年会上介绍此项研究。

“从先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较低质量的人际关系与很多健康问题之间存在联系,包括早夭和其他各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而那些孤独的人显然会觉得自己的人际交往比较差劲。”她说道,“此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孤独和人际关系会对健康产生何种影响。我们了解得越深,才越有可能去干预这些负面影响。”

这项研究关注了两类人群,一类是体重超重的中年人,另一类是乳腺癌幸存者。研究者使用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孤独感量表来测量参与者的孤独感,该量表是一个用来评估社交孤立和孤独感的问卷。

当疱疹病毒被重新激活以后,人体血液中就会产生抗体。研究者要测定参与者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以获得对与孤独感相关的免疫系统行为的总体印象。参与研究的200位乳腺癌幸存者皆处于癌症治疗结束之后的2个月至3年时间段里,平均年龄为51岁。研究者对她们的血液进行了分析,以确定疱疹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抗体是否存在。

上述两种病毒都是已经感染了大多数美国人的疱疹病毒。约有一半的感染者不会发病,不过,一旦受到了感染,病毒就会在人体内潜伏下来,而且随时可以被激活,进而导致抗体水平(滴度)的增高——这通常不会引起任何病症,但却表明细胞免疫系统的调控出了问题。

与孤独感较低的参与者相比,那些更为孤独的参与者有更高的巨细胞病毒抗体水平,这通常与更多的痛苦、沮丧和疲劳症状有关。但EB病毒抗体水平未随孤独感的高低出现差异,这可能是由于EB病毒的再激活与年龄有关,且大部分研究参与者的年龄都较大,难以被检测出来。

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压力既可以促进这些病毒的再激活,也会导致抗体滴度增高。雅雷姆卡说:“从很多方面来看,孤独感就相当于长期压力源——一种可以持续较长时间的社交痛苦状态。”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探讨了孤独感如何影响促炎症蛋白的产生。这些研究的参与者是来自于同一群乳腺癌幸存者的144位女性,以及另外134位体重超重但不存在严重健康问题的中年及老年人。

研究人员先抽取了所有参与者的基线血样,然后使其处于压力状态——即要求他们发表一段五分钟的即兴演讲,并在摄像机和三位专家面前执行一项心算任务。最后,研究者再利用脂多糖来刺激受试者的免疫系统,脂多糖是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化合物,能够触发免疫反应。

在两个实验组中,与社交活跃的参与者相比,那些更为孤独的参与者体内促炎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显著提高了。虽然在孤独人群中,另一种促炎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也急剧增加,但统计分析发现,只有健康组的结果具有显著性。在针对乳腺癌幸存者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也检测了白细胞介素1-β的水平,结果表明,孤独感较强的参与者体内这种促炎蛋白的水平也比较高。当研究者们对睡眠质量、年龄和总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水平进行控制之后,结果依然不变。

“我们看到了某种意义上的一致性,即在两项研究中,较为孤独者的炎症水平都高于社交活跃者,”雅雷姆卡说,“我们还可以由此得出,人际交往活跃的人通常也会有更为积极的健康状态。”



信息来源:EurekAlert!
文章题图:lifedictionary.org
The End

发布于2013-01-1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Lineker

果壳译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