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6
需用时 02:37
大学鼓励创业,会有什么麻烦?

编辑的话:上周,科技评论发布了《纽约客》网站博客频道的评论文章:斯坦福大学哪儿去了? 专栏作者、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 Nicholas Thompson 在文中指出,如今的斯坦福不像是所大学,更像一个大型的科技孵化基地。之后,Thompson 收到了很多回复,其中不乏斯坦福大学在校生的反对意见。Thompson 本人也曾在硅谷创过业,作为回应,他撰文阐释了斯坦福科技创业浪潮下潜伏的暗礁。斯坦福的麻烦中国的大学也有,而且很常见,或许还要更加麻烦。


​(文/Nicholas Thompson)在上一篇专栏里,我写道了《华尔街日报》最近刊文,报道了一家名为 Clinkle 的科技创业公司,其中含蓄地提到,这家公司与斯坦福大学有“联系很深”。十几名学生离校进入这家公司工作;数名教授为其投资;还有一位名誉院长担任顾问;斯坦福大学的现任校长约翰•亨尼西(John Hennessy),是这家公司 CEO 在校期间的导师。亨尼西校长还有一个身份——高科技企业家,他身兼 Google 和 Cisco 的董事,这两家公司未来可能成为 Clinkle 的竞争对手或者东家。由此,我不禁好奇,斯坦福与硅谷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或许可以贱贱地问:如今的斯坦福是不是成了一个自带橄榄球队的科技孵化基地?

不可否认,斯坦福仍在培养一个个的罗德学者[1],仍是罗丹雕塑的天堂[2]。虽然像许多人指出的一样,学校的重心一直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摇摆,但斯坦福给世界带来了惠普、Cisco、Google、Netflix、Instagram,还有 Snapchat。把所有斯坦福毕业生创建的公司都集中到一个岛上,足以形成世界第十大经济体。

这不是好事儿吗,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

首先,是由教授给学生投资而引发的复杂权力纠纷。接受导师投资的学生是否期望得到好成绩呢?如果公司业绩不好怎么办?如果学生本来不想接受导师的投资呢?如果另一名学生创办的公司成了竞争对手,这会不会影响该生的成绩呢?评分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不管导师是否决定对一名学生(或即将招收的学生)进行投资。但是,财务关系总是紧张且情绪化的,校方处理这类关系时更需要认真对待。斯坦福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校要求对潜在的财务纠纷进行内部检举及审查。可是,这样就足够了吗?

再说说辍学的问题。当然,这种事情总会时不时地发生。没人会对比尔•盖茨离开哈佛创业的举动说三道四。有时候,是该勇敢追求创业梦想。值得称道的是,斯坦福允许学生暂时辍学,以后再继续学业。但是,一名学生离校和十几名学生一起离校根本不是一码事,更不寻常的是,这十几名离校学生的雇主和这所大学的校长关系密切。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会不会发展成为某种“包就业、包分配”的特殊存在呢?

除此以外,还有个最大的问题。斯坦福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大型在线教育实验。2011年,全世界有16万名学生注册并参加了该校提供的一门在线课程。伴随这一巨大成功,主讲这门课程的教授辞去教职,加盟了一家教育创业公司。亨尼西曾高屋建瓴地谈到,要对斯坦福进行一次“模拟数字转换”,意即加大在线教育的力度。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他对记者说:“海啸就要来了。

这一切都很不错,甚至可以说振奋人心,但同时也暗藏隐患。斯坦福在未来十年内将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其他高校和教育机构都将为其马首是瞻。而斯坦福所做的抉择也极有可能使硅谷获益——斯坦福对这点在清楚不过,只消看一眼校友为母校开的支票就能知道。斯坦福与硅谷的界限将更加模糊。如果有一天,教育的需求与营利的专长相冲突时,斯坦福将作何选择呢?

 

内容注释:

  • [1]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s)是一个世界级的奖学金,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得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s)。2012年罗德奖学金的全球录取率是万分之一,也是全球最难申请上的奖学金。
  • [2]斯坦福大学收藏了大量的罗丹雕塑作品,还有一个罗丹雕塑花园,整个校园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本文编译自:《纽约客》,THE TROUBLE WITH STANFORD
文章图片:Shutterstock

The End

发布于2013-04-2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盖子

果壳阅读译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