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
需用时 03:19
为什么不听医生的话?一个前医生的个人感想

近日,一则“湘潭一产妇剖腹产后大出血不幸离世,医护人员不知去向”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庆幸的是,在我看到的几篇文章中,大多数是针对羊水栓塞知识本身进行普及,尽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了这个病本身的凶险性。但是至少是客观的。还有一些观点是替医生护士打抱不平的,这也顿时让同为医生的我心里一暖。但是就这个新闻本身而言,死亡真的难以避免吗?如果患者和家属一开始就采纳医生的建议不尝试顺产而直接采用剖宫产是不是可能会是一个圆满的结果呢?这难免又让人想起2007年发生在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的一例产妇死亡事件:一名孕妇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送进医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先入院治疗,而其同来的丈夫竟然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上面签字,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孕妇抢救无效死亡。随后产妇母亲又以“没有人签字医生为什么就不能救她”为由将朝阳医院告上法庭。

这些血的事实都暴露出一个目前医疗救治中最头疼的问题,临床医从性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都深刻的体会到,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最难的永远都不是技术。

所谓临床医从性简单说来,就是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在就医后听从医生建议和嘱咐的行为活动,包括服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行为。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患者的临床医从性好坏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抢救、术中意外等紧急情况下,医生的建议更为重要,迅速遵照医生的建议执行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这些道理本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病人不能听医生的话。

产生这种患者医从性不高原因总结起来无外乎三个:不懂、不信、不重视。

“不懂”:一部分病人医学基本的常识很匮乏,对疾病本身的不了解,对发病时凶险程度的不也了解,对医生说的话也不了解,自己守着一些老观念不放。有的人会抱着“是药三分毒”的想法而在该服药的情况下坚持拒绝服药。

“不信”:对于很多病人来说,即便他们到医院去就诊,但是还是对医生的信任度很低,这些病人相对来说是一些有知识的人,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这部分人往往喜欢在就诊之前先在网上查阅一番,然后在就诊中对医生各种询问。而面对门诊量如此庞大的局面医生基本没有时间解释这些问题。这就导致了患者的不信任。当然也不排除这个行业中的个别医生为了自身利益给出一些不专业的建议,而经历过这种害群之马诊治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因此产生对整个医生群体的不信任。

此外,医学是一种实践科学,尽管有专业理论支持,但是在实际治疗方面每个医生还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综合判断,因此可能对于同一个就诊者,两个医生的说法会略有不同,也也会导致了患者的不信任。

再次,当一些医疗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时,部分媒体的失实报道同样会引发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大幅度下降。

“不重视”:还有些病人,他们很明白医生在说什么,也很清楚医生说的是对的,但是却时常存在侥幸心理。例如高血压的病人很清楚应该坚持服药,也十分清楚医生跟他们交代的停药的危害,但是有不少患者觉得偶尔停1-2天的药根本不是问题。再加上停了一次两次也没发现什么可见的危害,也就越来越不听医生的话了。

对于手术的病人更是如此,每个病人手术之前医生和麻醉师一定会交代很多,有些病人会认真听,而有些病人根本不听就草草签字,他们认为那些小概率事件根本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当手术中真的出现意外需要家属进一步确认下一步治疗方案的情况时,家属往往还沉浸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上,而不是积极按照医生的建议签字投入治疗。更有甚至会觉得在这个时候是不是不按照医生提供的建议也能幸免,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作为患者,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医生和病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是要把病看好,而不是看坏。如果病人能够遵从医嘱,对于疾病治疗、手术、抢救而言,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这个让我想到我去剪头发的经历,以前剪头发,总喜欢找个明星的照片跟理发师说:我要这样的,或者跟理发师描述我想要的什么样子,总之要求很具体,但每次剪得发型都不理想。后来我一个理发师朋友跟我说,你干脆就把自己交给理发师,让他全全负责,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听了他的建议,屡试不爽。有些人会觉得治病和理发怎么能一样呢,理坏了可以从来,治坏了可能就好不了了。其实我只想说,任何事情都是一样,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会比自己处理效果更好。(编辑:Ent)

本文感谢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993班全体同学

文章题图:1solutionh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4-08-1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粉条er

临床医生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