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
需用时 01:57
神经元也许不是“多米诺”,而是“电线”

任何稍微大一点儿的生物都需要沟通才能协调运作,沟通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神经元。但神经元如何传递信号?这在科学界已经近乎常识,写进了中学教科书,提出人还获得了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个模型被称为霍奇金-赫胥黎模型,常常被比喻成一套“多米诺骨牌”:当你在这边制造一个动作电位(推倒第一块骨牌)的时候,会引发相邻的骨牌也摔倒,这样一连串传播到另一头。摔倒的骨牌需要花时间摆好,改变了的电位也需要花时间弄回去,这期间神经元就会处于所谓的“不应期”。

TheDominoEffect_02.jpg在霍奇金-赫胥黎模型中,神经传导过程好比多米诺骨牌。图片来源:mhurst.com

这样子传递信号需要时间,在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里,就有可能出现“撞车”。如果一长列多米诺骨牌两端一起推倒,那么两个信号在中间会撞上,然后就谁也传不下去了——骨牌都倒了嘛。一直以来,研究者都认为如果神经信号撞车了,结果也是两个信号一起消失。

所以你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者做了实验,发现两个本该撞车的信号擦肩而过了。这就像是本来应该已经倒下的骨牌不知道怎么又倒了一次。

medium.png两种不同信号传递模式的示意图。在左边的“穿透”模式里,两个信号相撞之后互不干扰、正常通过;右边的“湮灭”模式里,相撞导致消失。传统观点一直认为真实情况是右边,不过现在……图片来源:Thomas Heimburg

托马斯·海姆博格(Thomas Heimburg)和他的同事们发现,所谓的“相撞湮灭”上一次实验证据还是在1949年,之后再也没有得到重复。他们选取了蚯蚓和龙虾的腹神经索的神经元,用电极在两端同时刺激它们,然后记录信号相撞之后的电位差。结果发现,不管是蚯蚓的有髓鞘神经纤维,还是龙虾的无髓鞘神经纤维,信号在相撞后不管是速度还是形状都没有变化。

“骨牌”式的传导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效果的。但是另一种我们十分熟悉的信号传播方式,却完全可以做到相撞不干扰——机械波和电磁波。

他们的研究于9月10日发表在《物理学评论X》上。作者认为,神经元里的脉冲信号传播很可能不是骨牌模型,而是某种电磁-机械脉冲。事实上还有很多证据表明,在脉冲传递过程中,神经元的粗细发生了改变,而且也没有像经典模型预言的那样因为骨牌摔倒(电位改变)而散发出热量。因此,文章认为,神经信号的传递大概更像电脉冲或者声波脉冲,是一个物理现象,或者至少有很大的物理成分,而非过去以为的那样是个离子浓度变化导致的电位差。

所以,我们和电脑的差别又变小了一点点?现有的霍奇金-赫胥黎模型已经相当成熟,在许多其他领域得到了验证,所以可能不至于被完全推翻。但如果这项研究的结果最终得到了其他研究组的验证,那么神经生物学的课本肯定又要重写一大块了。至于高中课本啥时候能跟进……那就天知道啦。(编辑:Ent、Calo)

参考文献:

  1. Alfredo Gonzalez-Perez, Rima Budvytyte, Lars D. Mosgaard, Søren Nissen, and Thomas Heimburg. Penetr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s During Collision in the Median and Lateral Giant Axons of Invertebrates. Phys. Rev. X 4, 031047 (2014)

文章题图:mhurst.com

The End

发布于2014-09-1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魏郎尔

游离在物理和化学之间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