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2
需用时 05:37
梦想可以尊重,但瞎想不妨嘲弄

我从没有想过,“引力波”会以这样的形式,第二次引爆“朋友圈”。一则视频在所谓“营销账号”的反复推动下,成为热点,5年前《非你莫属》的一位郭姓嘉宾因为在节目中提及“引力波”而备受同情,有人称之为“一个了不起的工人”,也有人要求“请你尊重别人的梦想”。然而,这位后来被某些人加冕以“诺贝尔”之名的“诺贝尔哥”真的是手持被忽视的伟大成果吗?“诺贝尔哥”的梦想真的是嘲讽的禁脔吗?

什么是民间科学家

在讨论中,很多人提到了“民科”,民科是什么?“民间科学家”。它指的是一些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也不在职业学术群体之内的研究者。在近现代科学还处于幼年时代的时候,确实有很多“民间科学家”做出过重要的成果。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专业细分变得越来越明确和深入,一个未受过严格的系统训练、游离于职业学术群体的人,实际上已经几乎无法跟上专业领域的发展了,更不要说在其中建立怎样的功业。当然,在科学的一些边界上,依然保留着少量的“爱好者保留地”。博物学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鸟类和昆虫的新种发现,很多就都是爱好者完成的,而在古生物领域,郑晓廷先生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半路出家的状态为高等学府接受,并且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这样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


郑晓廷(右一)曾在《科学》、《自然》、《美国科学院院刊》、《鸟类学研究》、《英国皇家学报B》等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超过十篇。图中右二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院士。天宇博物馆图片来源:天宇博物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诺贝尔哥”根本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科学家,他只是一个口诵科学术语,却与科学无甚关系的“妄人”。他不是第一个这样的妄人,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些人散落于各处,学历普遍不高,境遇普遍不好,凭借一腔热情希望用自己的“独创”理论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受到文学作品和大众文化的影响,“哥德巴赫猜想”和“相对论”是他们的主攻方向。诺贝尔奖是他们的基本目标,所以他们很担心别人偷窃他们的成果。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就曾经不止一次地接待过这样的“妄人”,也试着阻拦过他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人已经家徒四壁,却不好好工作,挤出一点钱来就去买彩票,相信靠着自己的巫术必能中奖——如果面前有这么个人,公众会如何评价;更何况,现在这个人不仅仅是不听劝阻,把本就不多的钱全都买彩票,还给自己的买彩票事业写了商业计划书,开始游说投资人,希望能融到更多的资金,砸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彩票……

“诺贝尔哥”展示的并不是创新

“诺贝尔哥”声称,他发明的理论是现代物理学(他所谓“正物理学”)所没有的。然而,实际上他认为是自己发明的那些名词,包括“引力波”都是从科普作品(或者报纸网站)上抄来的。他认为自己独创的“加速系+引力波+物质波”理论当中,“物质波”是物理学家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在1923年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来的,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而“引力波”是一百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至于“加速系”只不过是说,这个参考系在做加速运动,比如上升的火箭或下降的飞船。这些名词都是他从科普文章里看来,看得久了,以为是自己独创的了,这也是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

他搞的也不是什么研究。“诺贝尔哥”希望他的“新科学”可以“各种车辆不用车轮,人的生命可以无限延长就像活神仙”,这是非常美好的幻想。但正如嘉宾张光北指出的“得先把基础知识弄明白,才能不断地攀登科学高峰,实现人类的梦想和幻想。”“诺贝尔哥”和当代众多“妄人”的悲剧是,他们心中对科学怀有美好的想象,也知道科学具有无限的应用前景,可他们做的事情恰恰是不科学的。

“诺贝尔哥”把他的理论称为“统一物理学”,这也是从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这个词变化而来的。很多所谓的“民间科学家”把爱因斯坦视为榜样,认为他也是民间科学家。可能他们并没有仔细看过爱因斯坦的传记。爱因斯坦接受过完整的科班教育,始终关注科学界同行的研究动向。爱因斯坦的科学论文也是发表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被同行阅读和评论,因此普朗克才能知道在伯尔尼有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从而把爱因斯坦聘请到德国担任教职。

许多“妄人”把爱因斯坦当做“民科”,却不知道爱因斯坦接受过怎样的科学训练,又是如何进行科学工作的。图片来源:leute.com

我们经常说科学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意思是,每一代科学家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没有哪个科学家是无视当前科学进展,闭门造车发明惊世理论。科学家要跟同行经常交流,了解已经取得的科学成果、科学前沿的新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科学家发表论文的目的,一是为了成果的优先权(第二发现者是验证他人成果,会被大家忘记,所以要熟悉前沿动态),更重要的是请同行一起来审阅是否存在谬误之处(大多数声称的新发现其实被证明是存在问题的,所以要相互批评)。

“同行评议”是科学工作的基本原则

任何人都可以对科学家工作提出批评,但是只有首先理解了科学家的工作内容,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批评意见。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从事科学研究首先要接受多年的科学训练,了解至少从哥白尼、牛顿时代以来几百年时间累积的科学成果。问题是,“诺贝尔哥”这样的妄人没能接受完整的科学教育,也无力继续学习。

既往的科学成果当然不代表绝对正确的,每一次科学创新都意味着挑战前人,发现前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谬误。但这都是在理解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达成的创新。所以爱因斯坦才会认为牛顿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科学家,因为他奠定了我们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不是完全彻底地颠覆了牛顿物理学,而是一个“升级版”,在低速、引力较小的情况下,相对论可以简化为牛顿物理学。

但“妄人” 们恰恰拒绝科学家对他们的批评意见,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发明是独一无二的,是彻底颠覆前人的。所以他们不能理解科学家为什么不承认他们的“成果”,甚至认为科学家们在阻碍他们“创新”。

“妄人”们几乎完全无法阅读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中的前沿成果,他们自己的“论文”总是漏洞百出,套用了错误的共识,出现低级的计算错误。更有甚者是“诺贝尔哥”这样的,还在所谓的“论文”中掺入了非科学、伪科学的沙子。


在科学界采用同行评议的形式对学术成果进行审查。此过程中,研究者的学术著作会被交给同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评审,以保证该研究者的著作水平符合一般学术及该特定领域的标准。这个程序是科研工作者发表工作成果的基本环节。图片来源:eufic.org

有意思的是,在科学领域内,有些非主流的观点、理论,虽然不被同行的大多数科学家接受,但还是有一些科学家持有这样的观点。无论是这些“非主流科学家”内部,还是他们与主流科学界之间,因为所使用的方法、对术语的定义是一致的,所以并无交流上的障碍。但对“妄人”来说,不仅仅无法与主流科学界进行正常交流,他们彼此之间也是无法交流的。与此同时,他们极度反感批评和劝阻,甚至有可能将劝阻者视为“盗取成果”的“骗子”——闭关锁国还想一统天下,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白日做梦?

不要嘲弄错对象

《5年前节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宾嘲讽,如今他们都欠他一个道歉》《下岗工人论证引力波,遭方舟子和Boss团集体围攻》……“高手在民间”“欠他一个道歉”,这些标题在视频网站肆虐,这样的表述在社会化论坛上横行。这样的肆虐与横行,与“引力波”或者“科学”并无任何关系。在这一场“舆论风暴”当中,“引力波”只是一根激起爆炸的雷管,它激发的是一种群体性的自我投射:对自己“梦想”的一种肯定,以及归因的一种外化。

一个人可以没有接受过训练,可以有梦想,甚至可以满嘴跑火车,但你得知道自己的言说并不可靠。当周围人,尤其是“初来乍到”的领域的专业人士劝阻你时,最好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及时调整或者退出止损。反过来,不依靠努力,而是靠着各种形式的博取同情去谋求自己在科学领域内“一夜暴富”,甚至视所有劝阻为“阴谋”——助长与烘托这样的行为,是对所有努力者的努力的嘲弄和践踏。

不要嘲弄错对象。

(编辑:Calo

文章题图:《非你莫属》节目截图

The End

发布于2016-02-2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松鼠老孙

天文学博士,出版社编辑

pic

    moogee

    果壳网前主编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