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5
需用时 04:30
大部分育儿指南都没什么用,呃,请收好我的这一份

(妲拉/译)作为一位父亲,我有两个儿子:13岁的格里芬和11岁的赫克。他们都是好孩子:聪明、好奇、有趣、善良。

和所有父母一样,我十分愿意相信,孩子出落得这么优秀完全是因为我教子有方。悲伤的是,专家们却并不这样认为基因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同伴文化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但长期来看,除了某些极端情况(例如虐待或忽视)以外,父母的教养方式很难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更无法决定他未来是否成功,至少在社会科学家能够观察到的层面上是这样

养育孩子的时候你大可以放松些。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这并不是说父母和教养方式不重要。孩子的基因来自父母(除了领养和再婚的家庭以外),与此同时,父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孩子接触的同伴和环境。除此以外,父母还决定了孩子在家里的生活质量,这绝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不过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自己如厕、学得是快是慢,你买了什么牌子的早教视频、立规矩的时候音调是急是缓……这些因素对孩子的长期成长几乎不会产生任何有意义的影响。复杂的育儿产业里其实有很多东西不是给孩子准备的——而是给紧张焦虑的家长,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是的,运气很重要

换句话说,孩子的命运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取决于孩子的出身、社会经济状况和地点的偶然组合。我的儿子们可以说是这颗星球上最幸运的小混蛋了。他们的父母生活稳定、善于适应不同环境、工作优渥,有雄厚的社会资本可以支持孩子,生活的社区安全可靠。(换句话说,他们的父母也很幸运。)他们健健康康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从未受过伤,也没得过任何重病。他们的父母既没有离婚,也没有失业,身体也没什么问题。他们上的是好学校,同学们也都来自受过良好教育的正经家庭。作为白人男性,他们享尽了一切看得见看不见的好处。

要是少了以上任何一个条件,无论我采取什么教养方式,养育孩子都会变得更难。我没有任何立场给打两份工的单亲妈妈提供什么建议;我对如何抚养有严重身体缺陷或精神缺陷的孩子一无所知;我也不必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敌意、保护自己,就像每一个少数族裔或LGBTQ家庭的父母必须做的那样。只要我和妻子的生活不出什么大问题,我们的孩子就会有个光明的未来。

相比之下,地球上的其他大部分人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图片来源:美剧《无耻之徒》

如果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之流足够诚实,他们的育儿经应该是这样的:生个健康的孩子,住富人区(犯罪率低,有好学校),提高自己的社会阶层,赚体面的收入。只要满足以上条件,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绝大多数育儿经都是乱弹琴,尤其是我将要说的这些。

不过,所有经历过这一切的父母依然相信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未来的父母做得更好。为人父母就是会带来这样的幻觉,我们只能顺水推舟。

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专业人士,你可能正在思考要不要孩子、什么时候要孩子或者刚刚要了孩子。所以有时候我会忍不住跟你们念叨一些事情,一些我希望自己在刚知道自己快要做父亲的时候就能明白,或者至少更重视的事情。

今天我想说的只有一件事,一件最重要的事——

童年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生命的准备期

美国有不少人挖空心思地增添父母的焦虑感,好让他们花钱购买产品或服务来暂时摆脱紧张。这些人的说辞里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主题:为孩子做好准备。

比如说,最近有一本流行的育儿,书名就叫《如何把孩子抚养成人:跳出过度呵护的陷阱,为孩子做好成功的准备》。是的,育儿业一改多年来的风向,不再压迫父母多做事,反而开始逼着他们少插手。但无论多做还是少做,目标总是一样的:为孩子做好准备,让他走向成功。你必须小心翼翼地照顾孩子,将刺激的数量和强度控制在正确的范围内,让孩子感受到挑战但别让他气馁,鼓励他参加社交活动但同时要保持独立,教给他正确的技能,送他去学正确的课程、上正确的学校,但千万不要过度呵护……这一切都是为了尽可能地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功的成年人。

不过,请记住我们先前说过的研究。大部分养育技巧其实都无足轻重,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基本条件、收入和生活环境。如果这些主要参数保持不变,那么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育儿方式,几乎都不会影响孩子未来获得成功的概率。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出息,主要取决于基因、伙伴、整体的运气和周围的环境

所以,请不要紧张,孩子未来是否成功与你的养育方式其实基本毫无关系。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虽然这有点奇怪:父母就像项目经理,而孩子就像某个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有成长目标,也有最终的交付结果。对父母来说,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幻想自己能够或者应该控制孩子的成长,引导、塑造孩子的人生,尽可能地让孩子获得成功。这样的期望让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充满焦虑和不快

以管理项目的方式来养育孩子并不意味着放弃,也不是漠然或者忽视。恰恰相反,我们不应把童年看作生命的准备期,童年是生命的一部分,它值得我们去品味,去享受

生命不过是一连串的时刻,被错过、忽视或者打扰的时刻多不胜数,因为我们心不在焉,总是沉湎于过去或未来。那些承载快乐和情感的时刻值得我们铭记,并不是因为它对未来有何帮助。玩耍本身就很快乐,囧事也自有趣味。做白日梦、浪费时间,这些事情本身就很美好,我们不必把它规范成某种发展工具。

我最想告诉新手父母的建议只有一条(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做得更好):珍惜这样的时刻,别浪费任何一个。如果你面临某种选择——是享受这样的时刻还是处理杂事,是享受这样的时刻还是上床睡觉,是享受这样的时刻还是专心工作,是享受这样的时刻还是玩你那该死的手机——请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在最开始的几年里,这样的时刻看起来似乎很多,有时候甚至多到令人厌烦。但童年并不是线性的,它会变得越来越快,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你总会发现留下的回忆少得可怜。

格里芬今年就要上中学了,很快他就会进入青春期,浑身上下的毛发疯狂滋长,还有你知道的,他会开始注意女孩子。然后是高中,然后……眨眼间他就会离开我们,投入外面的世界开始自己的生活。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为他做好了成功所需的种种准备,但我现在就清晰而痛苦地明白,我自己永远也无法做好足够的准备去面对他的离开。(编辑:odette)

The End

发布于2017-08-1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David Roberts

Vox撰稿人,主要写作领域为能源和气候变化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