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0
需用时 06:16
《猩球崛起》里的猩猩会说话很重要么?当然,智人打败尼人就通过嘴炮(雾)

(作者:廖俊棋)在电影《猩球崛起》中,因为某种病毒的作用,猩猩们获得高智商,甚至能开口说话并团结对抗人类。这虽然只是电影情节,却也留下许多演化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人类是猩猩变来的?

在演化图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从猩猩到一步步站立到我们智人类解放双手的演化过程。

一个演化图的变体。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库

这张图虽然简单易懂,却也留给人们对进化的许多误解,比如经常看到有人问:为什么以前的猩猩变成人类,现在却不变了?同时也留下一个错误的刻板印象,认为智人是演化的终点,是最高等的存在。

要知道,演化是没有终点的。随着环境的不同,各种适应特征也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适者,因此演化也会不断前进。按照传统的人类演化图,很多人会误以为进化是有方向性的,人类越来越高大、聪明,并越站越直。但真正的演化是没有方向性的,人类真正的演化图,与其说是一列直线,更应该像一棵不断分岔的大树。在这棵大树的顶端的一个分叉上有现在的智人,而在树端的另一个分叉上,则是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博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描述的“生命之树”,对于海克尔和许多早期的进化论者来说,人类被认为是进化的顶峰。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从这一点我们能知道,现在的猩猩跟人类经历了同样久的进化历程,只是其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因此,严格来说,人类并不是从猩猩变来的,而是和猩猩有着共同祖先。

提到共同祖先,就不得不提现在的系统分类学方法。在传统的分类学中,是依照形态学,把型态不同的种类区分开来,认为他们各自是没有关系的。但随着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大家认识到所有的物种来自共同祖先,开始重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1960年,德国昆虫学家维利·亨尼希(Emil Hans Willi Hennig)提出支序分类学,并得到广泛应用。该分类方法用的是“衍征”、“祖征”,以猴子、猩猩、人为例,长有脊椎、四肢等共同的特征即为祖征;而尾巴的有无、是否直立、体毛多寡等等,可以区分各自不同的特征则称为衍征。两者特征越相近则代表其亲缘关系越近,例如猴子有尾巴,猩猩跟人类没有,则后两者关系比较近,在演化上则更晚分开来。在支序分类学中,分类是以“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作为单元。例如现今的人科,是以人类和黑猩猩、倭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及所有后裔所构成,现代智人的祖先,包含南方古猿、匠人、能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等等,全都是属于这个家族的成员。

猩猩?猴子?猿?傻傻分不清楚

在《猩球崛起 3》中,可见到军队士兵头盔写有“Monkey Killer(猴子杀手)”的字样;在影院观影时,也不乏观众将各种猩猩与猴子混淆,甚至将红毛猩猩误认为金丝猴。那这几种动物在分类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猿、猴都是灵长目,是哺乳类下的分类单元,从早期食虫目演化而来,再往下可分为原猴亚目和简鼻亚目。原猴亚目型态较像早期啮齿和食虫动物,有着长尾并使用四足行走,懒猴、指猴、婴猴等,还有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里活蹦乱跳、热爱跳舞的狐猴都属于这一分类单元,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东亚及南亚;简鼻亚目包含眼镜猴即类人猿亚目,其中有较进步的猴类、猿类及人类自己。

猿跟猴在型态外观上,最容易区分的就是尾巴的有无。猿的亲缘关系与人类较近,都没有尾巴。在猿科里面,主要可分为长臂猿科和人科,人科里面包含了电影主角的几个类群:莫瑞斯是猩猩属,俗称红毛猩猩,与人类有96.4%的基因相同;而早期被归为猩猩的大猩猩及黑猩猩,因为基因序列与人类更为相近的关系,则被归到了人科之中。大猩猩极好辨认,无需赘言,电影中最孔武有力、体型硕大的几只即是,包含电影中倒戈人类的“驴子”;而包含凯撒、坏猩猩以及第二级的大反派库巴,都是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极为相近,基因有高达98.8%相同。

在黑猩猩属中,除了黑猩猩之外,还有一种倭黑猩猩,其特征与黑猩猩极为相似,直到1920年代才有人发现他们不同。倭黑猩猩外型特征上较能直立,身形较小,但也有研究表明其身形和黑猩猩差异并不太大,只是较为苗条。倭黑猩猩仅分布于刚果,属于母性社会,并且以爱好和平以及频繁的性生活著称。性交对于倭黑猩猩而言除了有繁衍后代的功用外,更具备了社交的功能,因此不限男女,男男、女女甚至长幼之间,都会频繁发生性关系,“没有任何纷争是一场性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场”。想想猩球崛起的主角如果是这一群倭黑猩猩的话……

讲话很重要吗?

《猩球崛起 1》中,猩猩凯撒开口说话震惊了所有人类,而在演化上,“说话”真的是非常伟大的进程吗?答案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沟通是促使整个族群互换情报,进而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其实早在人类说话之前,蚂蚁、蜜蜂等就会借由各种动作、化学物质沟通,其他动物也都展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沟通手段,而有声语言,自然也不是人类的专利。

许多猿类、猴类都会发出有声语言。例如生物学家就通过观察绿猴的声音,发现他们的声音中包含两种叫声,分别代表“有狮子!”和“有老鹰!”,播放前者时,猴子们会一窝蜂往树上逃窜;播放后者时则会停下手边动作,惶恐地注意天空。

除了灵长目外,鲸、大象也能发出各种声音,鹦鹉甚至能模仿人类以及各种机械声音,在发音程度上,许多动物都超出人类声带的范围。那人类的语言,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两种理论在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最为灵活,以绿猴为例,他们可能只能说出“有狮子!”的警告,但人类的语言经由组合之后,甚至可以表达出更多的意涵,像是“我作天早上在西边草原见到一群狮子在猎捕野牛”,有了这些信息后,除了当下的安危外,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规划未来的事情。

第二个理论俗称“八卦理论”,即我们的语言不只可以讨论外界的信息,甚至可以讨论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让我们可以交流谁诚实、谁撒谎、谁和谁在一起…等等情报,这类“八卦”对于社会性动物的智人而言,可以促进更多的社会合作并构成生存和繁衍的关键。

近来甚至有些理论认为,尼安德特人(以下简称:尼人)之所以在竞争上输给了智人,就是因为其沟通方式的问题。

尼人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于3万年前灭绝,有一段时间与我们智人的祖先共同生活,甚至非常亲密,以至于智人现今体内还带有尼人的基因,证明了两者曾经杂交的真相,近年的研究表明两者还曾经接吻过。在解剖学上,尼人男性平均身高1.65~1.68米,女性1.52~1.56米,骨骼强健,有发达的肌肉,而且头脑还不简单,脑容量跟智人不相上下,甚至更大。在体魄和大脑都胜过智人的情况下,尼人究竟是怎么被淘汰的呢?

解剖学上,尼人的喉部高于智人,导致其无法流畅发音。有学者认为这一差异导致尼人无法像智人这样顺利沟通,所以无法进一步合作,导致其在竞争上输给智人并遭到淘汰。近来对于古DNA的研究还发现,在和语言相关的FOXP2基因上,智人和尼人虽然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在这将近40万的碱基对中,有一处尼人为A的碱基智人却突变为T。这一变化虽在FOXP2基因的周边,但转录、转译成蛋白时,碱基的变化却覆盖了FOXP2的表达,导致尼人表达出的物质量减少,因此在语言能力上输给了智人。

40万个碱基中仅仅一个的基因变化就造成如此的差异,看来电影中所描述的病毒突变使得人们失去语言能力并退化也并非毫无根据。

其他启发

影片中的猩猩们被关进监狱并被强迫工作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被编在“统治阶层”的猩猩狠心地用鞭子抽打其他猩猩的画面。许多人也许会质疑,明明同样是猩猩,为何下得去手?这样的画面并非无中生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相关史实证据显示,犹太典狱长欺负犹太人相比于德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有个被迫中止的心理学实验可以来解释这一现象。

该实验称为“斯坦福监狱实验”,在1971年由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所带领的小组进行,实验中将24名健康的人随机分配为囚犯和看守,并相互假装自己是各自的角色。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双方都极快融入自身的角色,囚犯开始出现暴力倾向,而看守则开始用艰苦的劳动来惩罚甚至虐待囚犯。最后由于实验造成反社会和道德质疑而被迫中止。

这个实验还被拍成了电影。图片来源:豆瓣

该实验的结果指出,每个人的个性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重要,而是随着被赋予的权利和环境的压力,人们会去扮演起自己的角色并盲目地服从权威,甚至做出违反善恶道德标准之事。而当这些原本的“好人”变成“坏人”,他们其实并不认为自己在做“坏事”——不是认为那些被欺压的对象罪有应得,就是觉得自己是用恶的手段在维护正义及秩序。

而更进一步的研究更使用这一实验解释了许多问题,例如医疗失误或空难事件中,许多护士或副机长由于不敢质疑权威,眼睁睁地看着错误产生,并酿成不可抹灭的灾难。因此该实验除了解释环境压力下人们会变得盲从外,也给了我们警惕:不该盲从权威。

例如本文所叙述的许多理论,虽然都是由专家学者经过各种实验及观察提出,但也不代表它们全都正确,要时时怀着质疑的心去看待世界。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真相而非盲从,才是科学的道路,更是通往真理的不二法门。(编辑:婉珺)

The End

发布于2017-11-0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恐龙杂志

果壳作者

pic